“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出自何人之口?

微洞察

我找了半天,也沒有明白這幾句話的出處。有人說出自《增廣賢文》,但我看了原著卻只有這麼幾句: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一人當關,萬夫莫開。

當然,不管是合起來,還是分開,不管出處何在,都不影響我們正確解讀這幾句話。

首先,我們來說慈不掌兵。孫子兵法中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孫武他老人家的意思就是說,對士兵過於寬厚你就使喚不動他,過於愛護你就不命令他,沒有紀律或紀律太差你就不能治理它,太過驕縱的兵在戰場上沒有多大用。

試想,如果在戰場上,因為死了幾個兵,當官就是哭個不停,這場戰爭接下來,還如何是好,還能打下去嗎?如果士兵平時不認真訓練,當官也不加處罰,那如果去打仗琮能勝嗎?

如果在戰爭中打敗了,為了保證主力能成功脫險,必須要有一部分人排斥大部隊撤退,這部分人基本上沒有生琮的希望,你會因為心軟而不安排嗎?這樣會死更多的人。

對士兵日常訓練和管理嚴格,就是為了戰場少死人,也是為國家和士兵個人好。在戰場上處於危難時期,心軟就會導致全軍覆沒。

接下來,我們來看情不立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太感情用事的人不能拿主意,不能去做決策。

中國人有句名言:親兄弟,明算帳。只要涉及到做事和錢財,就要先把規則給確定下來,到底各個人做什麼,如何分工,錢財如何分,把規則給搞清楚了,以免以後出問題。

如果大家公憑個人情感,或者憑自己和其它幾個合夥人的感情,來做一些選擇和判斷,很難保定客觀公正,很容易導致分配不公,或者處置失當,最終引發更多的問題。

當然絕對的客觀和公正是沒有的,但如果只憑個人義氣和情感去做事,肯定是行不通的,做事有他自己的規則。

在一個組織中,也是如此,如果僅靠自己的想像和情感,就很難擺正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最終很難處理好自己和同事,自己和組織之間的關係,也很難幫好事。

然後我們來看義不理財,俗話中說的義不經商也是這個道理。

經商就是為了賺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賺錢的企業是不道德的。一個企業只有賺錢才能保證企業長期經營下去,也才能為員工提供長期的保障。

如果講義氣,就每次把企業賺的錢全部分掉。當企業經營不好,開始過冬的時候,卻沒有了錢,最終就極有可能讓企業倒閉了。

同樣,不能因為個人義氣和個人感情,就把錢分給和自己有關係比較好的人,這樣你讓其它人怎麼看。就可能因為分配不公,讓貢獻比較大的員工心寒,從而失去對工作的興趣,導致企業效益持續下滑。

最後,我們來說善不為官。

為官之道,在於首先對皇帝負責,為老闆負責,為上級負責,然後才是對治下百姓負責。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人是好人,卻是個沒用的人。好人容易做出沒有底線的事,不敢堅持原則。

做官的要點,在於公平公正,做出對整體最合理的選擇。如果過於好心,就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很多時候,最正確的選擇,一定會犧牲一部分的利益。

無原則的善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沒有問題,危害不大,如果放在管理者或官員身上,就會對社會形成大的破壞。

過於善良的人,碰上了壞人,你也對付不了。對壞人要比壞人更壞。

當然不是說當官的人不能善良,而是說不管你當不當官,你的善良之上要有一些鋒芒,不要被壞人利用。


新知傳習閣

這十六個字出自《增廣賢文》,原句只有“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兩句。後面的幾句話,是後來楊素註釋時加上去的。原文是:“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

《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該書廣泛蒐集押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彙編成冊, 如我們所熟知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一世,草木皆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等等這些俗語都被囊括其中。編篡此書的用意是:借鑑聖賢們的言論以及古人的經驗教訓,來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言淺理深,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也因此在古時被大力推廣。

雖說作為兒童讀物,未涉世的兒童未必理解得了,但是作為處世哲學書籍,有些經典語錄即便是在今天來看,仍然有著警示意義。

這幾句話概括起來理解,意思就是:太過仁慈的人不能帶兵打戰,太重感情的人成就不了大事業,太講義氣的人管理不了財務,善心太重的人無法做官。

心懷慈悲、重感情、講義氣、與人為善都是非常好的個人品質,但凡事都有個度,若是把握不好這個度,則會物極必反。

慈不掌兵

“慈不掌兵”是流傳甚廣的統兵古訓,用孫子的話說,就是:“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戰場上的對決都是真刀真槍的實打,如果掌兵的將領過於仁慈,當嚴不嚴,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就不適合帶兵打仗,過於仁慈,是一個將領的致命弱點,這樣帶出來的部隊,紀律鬆散,人心不齊,打戰的話搞不好會全軍覆沒,一軍統帥必須要有鋼鐵般的意志和決心,決不能有婦人之仁。

其實,戰場上需要這樣的統兵原則,在商場也同樣需要這樣的殺伐果斷。商場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甚至比戰場更無情。若團隊想要發展,領隊人必須懂得恩威並濟,賞罰分明,才能帶著隊伍走得長遠。

情不立事

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企業也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如果一個人太過感情用事,隨意破壞自己所設立的規矩,也就毫無原則可言了,這樣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為什麼很多家族企業若不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來打理的話都做不長久呢?主要就是家族企業有很多的裙帶關係,管理者在進行企業管理時,難免會帶入私人感情,礙於情面,對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員工睜隻眼閉隻眼,最後致使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倒閉。一個缺乏組織性和紀律性的企業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是無法立足的。

義不理財

義不理財,原書是義不守財,意思是一個人太講究兄弟義氣,仗義疏財,即便擁有千金也會很快散盡,所以義者守不住財,也不能守財。因為義者重感情,重友輕財,覺得兄弟朋友間談錢傷感情,搞不好還會在雙方的經濟往來中同兄弟朋友反目成仇。

世界上最會理財的猶太人,生意經中就有一條規則:不借給朋友錢。

想必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把錢借給了朋友,你就不好意思去要,而到了約定的還款之日,朋友還不出的話也會有心理負擔,這樣兩人之間就有了嫌隙,並逐漸疏遠。

如果朋友真的遇到了困難,則可以適當接濟對方,但不能讓對方產生依賴,自然接濟的這些錢是不用還的,這樣以後兩個人的感情還能繼續維繫,並且可能會更加深刻。

善不為官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為官之人,如果太過於善良,往往成不了大事還容易被人算計利用。

做官並不是頂著一個帽子坐在辦公室喝喝茶指揮指揮下屬就完事了,它考驗的是一個領導者的魄力與能力。有時候一些政策的確立與實施,必然會牽扯到多方利益,還會遇到諸多阻礙,如果做事前怕狼後怕虎,處處都怕得罪人,這樣和稀泥的老好人是hold不住頭上的官帽子的,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總結起來,這幾句話反映的都是古人為人處世的智慧,雖然時間已久遠,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警示意義。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說:過於仁慈的人不能帶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義氣過重的人沒法管理財務,善心太重無法做官。


這句話出自哪裡,有兩種說法。


說法一:“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慈不掌兵”和“義不掌財”出自《增廣賢文》,此書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


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而“情不立事”和“善不為官”只是流傳甚廣的俗語,目前不知出自何人之口。


慈不帶兵:


顧名思義是治兵之道要恩威並施,心慈手軟會吃敗仗。


企業猶如軍隊,在軍隊中唯一讓大部分士兵活下來的方法就是打勝仗。


企業領導人就是帶團隊打勝仗,對個別破壞者和企業價值觀不同的員工的仁慈是對團隊的殘酷,最終會把團隊帶垮。

看過大染坊的人都清楚,透過大染坊可以學得人要成就大事就要本著兩個字:


一為善,該發善的時候一定要發善心;

二為狠,該狠心的時候一定要狠。


企業內好的領導要有很強的執行力,對待下屬善與狠要分明。


義不掌財:


特別講義氣的人不能管理財務,他見朋友有難會忍不住解囊相助,長此以往再多錢也沒了。猶太人的生意經中有一條規則:


不借給朋友錢。如果把錢借給了朋友,一旦到了還債的時候,朋友還不出,就會害怕見到你,從而躲著你,這樣兩個好朋友之間就有了嫌隙,漸漸的就會疏遠。


如果是朋友,家裡有困難,他們就會適當接濟對方,自然接濟的這些錢是不用還的,這樣以後兩個人的感情就會更加深刻。


說法二:“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是一句流傳甚廣的統兵古訓,這是古來善用兵之人都知道的道理。曹松有句詩:“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一個將帥的成功是靠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換來的。這不是說要對部下橫眉冷眼,而是說關鍵時刻絕不能因為心慈手軟而誤了大事。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處此“一時”之時,統帥戰將必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和決心以指揮行事,絕不能因婦人之仁而壞了大局。


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管理中。


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規則、原則的設立是為了很好地管理事物,如果一個人太感情用事,隨便破壞自己所設立的規矩,也就毫無原則可言了,這樣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有很多管理者不願批評和處罰違紀違章的下屬,不能果斷地拒絕不合理的要求,感情用事,給公司與員工的發展造成了很多障礙。


在管理中,尤其是管人管錢這樣的大事一定不要感情用事,要對事不對人,遵守規則和原則。


再來說說“善不為官”:


在官場,如果太過於善良,就會被別人算計。一項制度的確立以及實施,其中肯定會遇到諸多阻礙,如果處處都怕得罪人,讓這樣的人做官是不能有作為的。


在一個“非常仁慈”、“放手不管”的領導者下面幹活,員工都會很隨便,公司整體執行力極差,員工絲毫不聽從公司號令,自私自利,不為公司做貢獻。


領導對員工太寵愛、太驕慣,員工就會“恃寵而驕”, 在很多時候都會“恩將仇報”,根源就在於領導對員工太好了,員工已經習慣接受領導的“寵愛和溺護”。


一旦領導哪天說話不入耳,員工就會反過來仇恨領導。這樣的企業不會長久。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中的慈悲、重感情、講義氣、與人為善都是非常好的品質。


但我們不能把這些好的品質過於情緒化,庸俗化,只有做到理性、尊重客觀規律,有這些內在素質才能成大事。


有書課堂

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

出自明代楊素注《增廣賢文》。

事實上,《增廣賢文》原句只有“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兩句。後來的那些話,是楊素註釋時加上去的。楊素,明萬曆時人,生卒不詳。除《增廣賢文》外,目前只知道他給《荀子》加過注。

原本收錄在明代《古今誦集》裡。《古今誦集》原規模3900卷,收錄魏晉至明代民間歌謠俗語等。收藏《古今誦集》的書庫曾經發生火災,再經過清乾隆文字獄,現存世3卷半。

這話,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但也不能說是真理。它針對的是那些性格懦弱的人。

幾千年以來,世人受儒家思想教化,謙簡恭遜,這雖是好事,卻逐漸消磨掉了一些人性裡本該有的傲氣風骨。至明成化年間,儒士們空座清談,落筆能寫千言而胸中實無一策的現象比比皆是,他們個性軟弱,行為迂腐。當時,以王陽明為首的一批進步人士,開始反思儒家思想被人曲解濫用造成的不良後果並予以矯正。

到了萬曆年間,馮夢龍、楊素這樣的人物仍在繼續批判舊時代過於懦弱的思想。以此為背景,楊素注《增廣賢文》,以警示世人。

其實,類似的警示話語,歷史上早有過。

如《荀子》中的“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孟子·離婁下》中的“信人者,人恆叛之;怠惰者,人恆取代之;猶豫者,人恆殺之。”

這些儒學思想,並不是要人好勇鬥狠,而是教導某些人不能過於軟弱。儒學是“因材施教”,對於普通人,這種思想是有些偏激的,但是對於那些迂腐懦弱的書呆子們,這種思想就非常必要了。


純鈞LHGR

能說出這幾句話的是個事故老練者,但也是個鼠目寸光的愚痴人。老子言,慈故能勇,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心中無慈悲,豈堪救人於水火,設若掌兵,亦不過他人之鷹犬屠刀,這樣的軍隊也只是一時強盜罷了,為天下人所惡,豈能長久。


九風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語出《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這本書是兒童啟蒙書,該書是以儒家“性惡論”為基礎,用比較冷靜的眼光看待社會。包括了人際關係、命運、為人處事以及對讀書的看法,我們絕大部分的俗語,這裡面都有記載。



而上面這句話的原文: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行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而我們這句話意思是:過於仁慈不能帶兵打仗,太重感情不能成大事,太過義氣無法理財,太過善良無法做官。

慈不掌兵:古代打仗都是冷兵器,是面對面血拼。敵弱我強的情況下,難道就因為他們弱小,我們就放下武器?當年日本人全面入侵中華,我們的老弱病殘他們放過了嗎?帶兵打仗的人要心狠,六親不認。



情不立事:做事情不能感情用事,親兄弟還明算賬,一碼歸一碼。不能因為別人是你的兄弟,該怎麼樣不怎麼樣,最後往往做不了事,反而會反目為仇。

義不理財:千金散盡難復還!如果你沒有沈萬三的聚寶盆,就不要誰都去接濟一點。你既然把錢借出去,你就要考慮好收不過來。你都沒有錢了,何談理財之說?


善不為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古代做官沒有不貪的道理,如果太過清廉之人,很難有上升的機會。如果想上升就需要賄賂上級,賄賂的錢還不是下面人賄賂上來的?如果為官太善良,也就是個九品芝麻官。

慈悲、重感情、講義氣、善良都是美好的品質,如果沒有也很難成大事。但是不能把這些東西表面化,要時時刻刻記在心裡,如此一來才能成大事。


史之策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四個四字短語,講述了四個比較有道理的古訓。有說出自《增廣賢文》,也有說出自《統兵古訓》,但都無原文。

想來,這是經過文人加工過後的俗語。道理可懂,增之減之,已不影響名言的流傳。

大概意思是:過於仁慈的人不能領兵打仗,太重感情的人不能成就大事,太講義氣的人管理不好財務,善念太重的人無法擔當大官。


下面先說說慈不掌兵。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時期需要殺伐決斷,流血犧牲在所難免。大陣仗,那自然是需要成千上萬的人去用生命去拼搏。

如果一個人過於仁慈,就無法面對這種前仆後繼的犧牲,就沒辦法帶兵打仗。

再說說情不立事。

處理政務也好,管理企業也好,現在是越來越注重制度的重要性了。即便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情是基礎,涉及到事物的時候,還是要分明為好。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人太過感情用事,就會因事擇情處理,很容易違背原則,也就難成大事了。



接著說說義不理財。

如今這個社會,朋友之間因為利益糾葛而鬧掰的比比皆是。合夥做生意,開始的時候可以共患難,分利益的時候就不能同甘苦了。這其中的取捨很難,講義氣了,錢財受罪;不講義氣了,收穫錢財。

朋友之間錢財往來也是這個道理,借錢時還是好哥們,催款時倒成了仇人。所以,太講義氣的人,很難打理好財務。


最後說說善不為官。

在官場,如果太過於善良,就會很難處理事務。尤其是下屬有過失的時候,嚴肅處理吧,就是心狠;寬大處理吧,就難以追究責任。

另外,官場之道,爾虞我詐,太善良的人就會被別人算計。所以,這樣的人做官是難有大作為的。


以上四方面,總的來講是說過於仁慈、義氣、善良的人,在處理事務的時候會受到掣肘。簡而言之,就是理性與感性的割捨,人治與法制的輕重。

本質上,這幾方面都是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還是要去追求的。只是,處理事務的時候要衡量輕重。


修改了一下再發布,竟然說審核未通過,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我這小爆脾氣,那就重新答一次,看看這次什麼結果。


化雨春風的計光影

這句話是來在於《增廣賢文》“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這本書最大的有點便是取材於民間諺語,或者戲曲小說,沒有特別難懂的大道理,卻能夠揭示幾千年來生活的真相到底是怎樣。比如“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

不過現在其實很多人常常拿這種話來為所欲為,對過去人的做事方法別用有心的簡單模仿,真的是非常的不好。比如“慈不掌兵”就會成為很多管理者的口頭禪,這種人一般還會喜歡講什麼“狼性文化”。其實就是有的人想讓人幹活,又不想給錢,於是就給人灌雞湯。古今中外,真正治軍好的人都是愛護士兵的,“慈不掌兵”不過說的是要嚴格遵守合理的軍紀。中國很多高校的宿舍基本上和20多年前沒什麼區別,學校不想著如何給學生提供好的學習環境就算了,還美其名曰“學生來學校不是來享受的”。這句話其實是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學校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是來學習知識的,而不是來受苦的。

增廣賢文這類的書,很多話其實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更應該認識到現在時代已經變了,很多東西未來是會改變的。雖然生活中這些不好的事情是存在,但是作為現代人更應該堅信合理法律,以及心中的道德。


歷史是什麼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具體出自何人之口,暫時無從確證。


曾在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增廣賢文》中看過這句話,原句應該是:“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


有人說《增廣賢文》作者是增廣,其實那是胡說,增廣是增加拓寬廣度的意思。不是人的名字。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


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所以說,“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不確知出自何人之口。


這四句話具體解釋如下:


一、慈不掌兵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仁慈的人總是心懷不忍,希望少死一點人,關鍵時刻需要硬拼,如果不能狠心下決斷反而會遺誤戰機,一個人過於仁慈,就不適合帶兵打仗。

我們中國講求的是中庸為道,戰爭時期需要殺伐決斷,和平時期就要以仁治國。


一、情不立事


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規則、原則的設立是為了很好地管理事物,如果一個人太感情用事,隨便破壞自己所設立的規矩,也就毫無原則可言了,這樣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二、義不理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錢這個東西可以讓兄弟反目成仇,所以講義氣的人不適合掌財產。講義氣的人見朋友有難會忍不住解囊相助,長此以往再多錢也沒了。


三、善不為官


在官場,如果太過於善良,就會被別人算計。一項制度的確立以及實施,其中肯定會遇到諸多阻礙,如果處處都怕得罪人,讓這樣的人做官是不能有作為的。


總的來說,“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四句話都是古人為人處世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增廣賢文》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


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也是諺語的選集,它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


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有書

具體出自何人出口,經上網搜索,也無從考究。

有人說部分出自於 《增廣賢文》,也有人說是俗語而已,也有人說此話是佚名所說。佚名是何人,小生竟不知曉。常在文內看到這個署名,具體是誰,還不知。

那麼小生就從詞意上來為各位答友淺說一二吧!

慈不掌兵:仁慈的人不能掌管軍隊。緣何?若一個慈悲、仁慈之人作為領導者、將領,那麼這個軍隊就變成了一個沒有律法可言的隊伍了。對於犯錯的士兵,你仁慈,寬恕。第一次,大家都會覺得你不錯。第二次,他再犯同樣的錯誤,你依然仁慈、寬恕。他就會恃寵而驕。日子久了,所有的人都知道你是個仁慈、懦弱的管理者,有哪個士兵會臣服於你!恐怕你這個仁慈過度的管理者,早已被over了!所以說,做人,不能太真,太認真!

情不立事:過度重感情的人不適合成立大事兒!因為你重情義,容易站在自己的好友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而不去考量旁人和陌路人的立場。這樣,於你的好友而言,是好事兒,可你的人生創業僅僅只有你的好友參與其中嗎?非也非也!旁人才是至重!所以說,做人,要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可也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問題!不能偏概而論!

義不理財:人嘛,過度仗義了也不好,不方便管理金銀錢財之物!因為你講義氣,這個朋友借點,那個朋友借點兒,借完了,你就幾近身無分文了。時間久了,朋友或忘記或選擇性失憶,沒還或不還,你因為重情義,沒去過問,你自己就只能聽天由命咯!哪個女人跟了你,絕對會轉頭就走!做人,別過度仗義,別太真,太認真!

善不為官:太過善良,不方便做官員!因為你自尊心很強,不適合諂媚,見風使舵這事兒你做不來,因為你善良!你以善待人,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你都統一而論。那麼,當好人當壞人豈不是一般無二啦?天底下還存在好壞之分嗎?所以說,做人,別太善良,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之人!

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