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刷分陷“羅生門”:水軍信誓旦旦,豆瓣喊冤

影視刷分陷“羅生門”:水軍信誓旦旦,豆瓣喊冤

該老總說,電影刷分相對於電視劇來說難度更大,“電影評論比較集中,一上映評論、打分就蜂擁進來,基本是當天就開分(顯示評分)。”未上映的新劇和新片“還沒開分”,操作空間比較大;而已經上映的,就要做蒐集數據、技術分析了。具體價格也要根據客戶需求來看,較為小眾的,較好操作,5000-20000元左右即可;而類似《後來的我們》這種級別的,“可能要幾十萬元”。“該影片目前有十幾萬人評論、打分,操作難度是相當大。該片剛上映時評分6.5,現在勉強維持在5.8分。”

針對幾家媒體發佈“5500元豆瓣包刷6分”的消息,豆瓣在5月9日16點09分通過新浪微博 @豆瓣電影 進行了回應:反刷分是豆瓣電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有非正常評分都會被排除掉,不計入總分,不分新老用戶。所有聲稱刷分的都是在騙人。

影視刷分陷“羅生門”:水軍信誓旦旦,豆瓣喊冤

影視刷分陷“羅生門”:水軍信誓旦旦,豆瓣喊冤

此前,豆瓣、貓眼電影曾因評分制度被官方媒體點名批評。2016年年末,人民日報客戶端就曾轉發過《中國電影報》文章並改名為《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業》一文,質疑此類評分制度。光明日報也在近日發文稱“電影市場的繁榮需要清朗的網絡空間”,“互聯網技術是可以幫助電影更快與觀眾產生聯繫的一種手段,而不應該成為非法牟利的工具”。

但是從目前幾家能夠評分的網站來看,豆瓣上的評分顯然比其他幾家平臺更貼近觀眾心目中真實評分,也是最貼近國外爛番茄和IMDb評分的,因此,即便圍繞著豆瓣電影評分制度的質疑聲不斷,但是它仍是目前國內觀眾心中最可靠的評分平臺,而豆瓣電影上的評分也越來越被業內及普通觀眾所看重。

影視刷分陷“羅生門”:水軍信誓旦旦,豆瓣喊冤

【從左至右】《後來的我們》在貓眼、淘票票、豆瓣上顯示評分

當然,豆瓣評分能刷的情況不容否認,有時甚至能刷到你懷疑自己的認知。2018年《後來的我們》讓觀眾從矇昧中驚醒,從買預售票房、到揭露豆瓣刷分……由此看來,電影《後來的我們》最大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其實是體現在推進國產電影的整風和規範化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