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還有兵力200餘萬,為何接受投降?細思極恐之下不得不警惕

不論是歷史課本還是人們的認知,日本都是在1945年的8月15日宣佈了無條件投降。在中午十二點的時候,日本的天皇將這一消息通報了全世界,他用的方法則是廣播。日本天皇的這一宣告,結束了持續多年的世界戰役,而這一宣告更是會讓中國人民銘記於心。

日本戰後還有兵力200餘萬,為何接受投降?細思極恐之下不得不警惕

但有一個關鍵問題,日本真的那麼幹脆的投降的了嗎?有很多人認為日本的投降大概是因為害怕美國的原子彈讓那個彈丸之地灰飛煙滅。但事情的真相是日本威脅同盟國,如果不答應他提出的三個條件,那依舊會有幾百萬的日軍再次發動戰爭。為了和平,同盟國同意了。

日本戰後還有兵力200餘萬,為何接受投降?細思極恐之下不得不警惕

日本投降之前,《波茨坦公告》曾經引發日本內閣的意見分裂,不想停戰的人覺得這個公告根本沒用,他們還有人,還有兩百萬日軍,這部分人還獲得了日本首相的支持。畢竟公告的內容是要求日本投降,還是不能提條件的那種,還要將導致二戰爆發的人交出來。所以日本決定繼續侵略中國,對公告不理不睬。但美國看他們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直接將兩顆原子彈扔了過去,這下子日本徹底慫了。

日本戰後還有兵力200餘萬,為何接受投降?細思極恐之下不得不警惕

但日本投降之前還提出了三個非常具有陰謀的條件,首先,不僅要求所有的戰犯由他們自己來處理,還將要求自己拆除戰爭器械;其次,不準日本的同盟國家把軍隊派過來;最後,天皇無罪,不準追究,天皇制度也要保留下來。

日本戰後還有兵力200餘萬,為何接受投降?細思極恐之下不得不警惕

這樣一看,日本的好戰分子和軍事裝備可以因為這三個條件下都能好好的,不派軍也就意味著沒人監視日本。還有,日本為什麼要保留天皇?難道就像他們說的想給自己留點臉?不,這其實是因為他們想要為軍國主義保留火種,或者說是精神支柱,那就是天皇。

日本戰後還有兵力200餘萬,為何接受投降?細思極恐之下不得不警惕

即便明知這是陰謀,但綜合各方面的事情考慮,日本還是從同盟過那裡得到了肯定的答覆。日本投降的條件從某些方面看這就是一個陰謀,等到時機合適,誰也不敢保證他們會不會捲土重來,再度挑起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