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认为自己的老十四是奇才,文韬武略不在李世民之下?

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还生了19个公主,儿子中能力最突出的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其实老大李建成和老四李元吉也是很有才干的,否则也没有跟李世民争天下的雄心和资本。

李渊认为自己的老十四是奇才,文韬武略不在李世民之下?

李渊其他的儿子也都很优秀,大多精通儒学,有的善书,有的善画,有的善音律,有的善断狱,但要说其中最优秀的,甚至才能可以与李世民比肩的,惟有霍王李元轨。

我们先来看看魏征和唐太宗对他的评价:

据《旧唐书·李元轨传》记载,贞观初年,太宗有一次问他的大臣们:“你们觉得我的弟弟和儿子们中间,哪个最有才能?”其他人都不敢吱声,只有又直又倔又可爱的魏徵这样回答:“臣愚暗,其他人也都不太清楚。臣只跟吴王有过几次对话,觉得他谈吐不凡,臣很佩服。”说明一下,李元轨先封蜀王,又封吴王,后来又改封霍王。

李渊认为自己的老十四是奇才,文韬武略不在李世民之下?

唐太宗并不觉得意外,因为这个比他小二十多岁的霍王李元轨确实很出众,他们的爹唐高祖见多识广,也认为多才多艺的元轨是个奇才,没少夸赞他。唐太宗就又问了魏征一句:“那你觉得他跟历史上的谁比较相似呢?”魏征说,论他的文才,应该是西汉的河间王刘德还有东平王刘苍一流的人物。

顺便介绍一下这两位贤王:西汉的河间献王刘德为王26年,始终不参与诸王争权,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流传后世并产生影响极大的《毛诗》和《左传》,都是刘德之功绩。东平王刘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博学多才。汉明帝曾问他干什么最快乐,刘苍答以“为善最乐”。

李渊认为自己的老十四是奇才,文韬武略不在李世民之下?

《热血长安》中李元轨演员的定妆照

所以魏征对李元轨的评价算是相当高的了。当然,唐太宗也很喜欢这个小弟,一看魏征这样赏识他,那干脆让他给你当女婿吧?魏征当然也乐意,于是太宗就做主让元轨娶了魏征的女儿。

那霍王李元轨是不是仅是一个文弱之士呢?可真不是,他曾经跟着唐太宗一起打猎,遇到一群野猪,太宗就命元轨先射,结果是箭无虚发,一壶箭没用完,野猪都躺在了地下。太宗的箭法本就罕有对手,要不当年敢说,他的箭跟尉迟恭的长槊联手,天下谁人能当?所以太宗当然是识货的大行家,当时他大喜,拍着元轨的肩膀说:“你的武艺棒极了,只是可惜现在天下太平没有你施展的机会。当年我平定天下的时候,要是能有你这样的帮手,还不把我美坏了!”

李渊认为自己的老十四是奇才,文韬武略不在李世民之下?

文才卓越,武艺高强,这还不能说明他就是一流人才。有时候战场之上考验的往往是胆识和应变能力。

贞观二十三年,李元轨为定州刺史。突厥人突然来袭,元轨兵少将寡,于是命令大开城门,偃旗息鼓,突厥人怀疑有埋伏,“惧而宵遁”。胡人始终不敢进城,捱了一夜,趁着没天亮跑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历史上真正敢玩空城计的人能有几个?

李渊认为自己的老十四是奇才,文韬武略不在李世民之下?

让人真正佩服的其实还是李元轨的人品,他是个大孝子。老爹高祖驾崩之后,他就辞职回家披麻守孝,因为思念和难过都瘦得不成人形了。守孝期满之后,每到他老爹的忌日,他就难过得好几天吃不下饭。

后来,武则天成了事,大唐李家的天下姓了武,他是李家正宗的嫡系,怎么能甘心?于是与他的侄儿就是唐太宗的老八越王李贞连谋起兵,结果事情败露,武则天先下手为强,诏令把他发配到黔州。大概是因为年老,“令载以槛车”,就是站在囚车里上路,走到陈仓,元轨就“薨”了。史书中查不到他的出生年月,但从他武德六年即623年封王算起,到688年,他也至少是65岁的老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