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看看題目,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書都白唸了

科考是我國曆代選拔人才的重要形式,它最早興起於隋朝時期,到了唐代有了進一步的完善,而且還增加了武科考試。而到了明朝時期形式就過於刻板僵化了,最後到清朝時題目和形式大有改善,但是也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而最終還是被取消了。

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看看題目,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書都白唸了

下面給大家介紹,我國大清最後一次科考時候的場景,這次考試發生在1904年7月份,當時參加考試有從全國選拔的貢生275人,首先舉行的是考試的儀式:點名,驗明身份,說明考試律例,最後髮捲開始正式科考。這次考試,可是最後的殿試,這是關乎考生前途的,規格是相當高的,名義上是由皇帝來主考的。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的。

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看看題目,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書都白唸了

這裡重點看一下當時考試的題目。這些題目都是皇上針對當時的時務的一些策問,大約就是相當於現在的議論文吧。字數不要太多,觀點明確,不得空泛,字跡肯定是要規矩工整的。

第一場就是史論題。共有兩道題,任選一個作答就可以。

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看看題目,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書都白唸了

第一題是:"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題目的大體意思就是"周朝時分封了很多的諸侯,而唐代則設立了很多節度使,中央權力小了而地方權力變大了;秦和魏正好相反,中央權力大,地方權力小,請說明它們各自的優點是什麼"

第二題是:諸葛亮無申商之策而用其術,王安石以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第二場次是有關時政和藝學方面的題目了,也是有兩個題目,自選其一。

第一個題目是:日本變法,聘用西人而國日強,埃及用西人而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言其利弊策。這個題目主要是讓考生充分認識日本和埃及在改革中任用外國人的事實,來談當時的社會面臨的改革形勢。

第二個題目是: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今修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請陳教農之策。

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看看題目,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書都白唸了

當時清朝的科考還是比較務實的,能參加這一級考試也都是所謂的人中龍鳳了。現在讓你來做這些題目,你的感受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