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大了看《喜劇之王》,更多的是憂傷而不是快樂?

譚孝生

好的電影總是讓人常看常新的。一個經典的故事,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原因有兩個,首先導演在拍攝電影本身的時候便在其中蘊含了儘可能多的豐富意涵,所以各個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地位的人都會與之產生共鳴。

其次,隨著觀眾的成長,人生閱歷的豐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星爺的這部經典的《喜劇之王》我們在長大後回看,便會從其表層的“喜”中品出深層的“悲”。

星爺和他周圍的朋友都說,別看他在戲中總能夠把觀眾逗到笑岔氣,其實這位戲劇大師在生活中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

都說星爺的戲劇是“無厘頭”,事實上在其背後隱藏著他對人生痛苦的深刻理解。

首先來看主角尹天仇,是片場中的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他對錶演有著近乎宗教般的熱誠。

成日捧著斯塔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我修養》,嘴裡叨唸著高深的表演理論。但沒有帥氣臉龐、後臺關係的他只得在各個片場演“死屍”、當替身,以維持生計。

甚至被片場大爺“吳孟達”罵連一個帶雞腿的盒飯都不配吃。

這是典型的社會底層小人物,無權無勢只能憑藉個人努力混跡於市井之間,但卻仍舊努力向自己的夢想靠近。

這不正同我們大多是人一樣嗎?後來他結識了風月女柳飄飄,兩人之間暗生情愫。儘管兩人相處的過程笑話百出,但其背後卻是兩個社會邊緣人的相互取暖。

與尹天仇相比,柳飄飄的命運甚至更為悲慘,在最美好的花樣年華放棄學業和男朋友私奔。結果卻被男友逼去出賣肉體,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為了電影效果,星爺還是在結局方面做出了妥協。在現實生活中,換作你我,有誰會放棄和影后阿薇拍拖、出演大片,從此魚躍龍門的好機會,而繼續履行當初的諾言,同賣淫女柳飄飄廝守呢?也正是影片和現實的巨大反差再一次擊中了成年觀眾的淚點。

曾經是懵懂少年的我們,對因為一句“我養你啊”就哭得稀里嘩啦的柳飄飄,不明所以。如今,經歷人生甘苦、世事艱難的我們回看《喜劇之王》星爺的每一次大笑都能夠喚醒我們內心深深的悲哀。


電影爛番茄

“喜劇之王”我也看了多遍了,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傷感。有為尹天仇的,為柳飄飄的,警察達叔,艾姨,不良少年,甚至是那位老奶奶……也許是那時候的香港年代感太強,世事變遷,甚至世風日下,致使周星馳用這樣獨特的手法拍出如此“喜劇”經典。每一個角色都如此深觸人心,當然,這更是星爺曾經的自己。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發人深省,讓每一個人需要反思自己,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值得思考,讓當時的香港社會汗顏。






蟲二的微光世界

小時候快樂多於憂傷,長大了憂傷多於快樂。

星爺的電影主角通常都是小人物,底層百姓堅持信念而逆襲的主題。具有很強的代入感,容易與觀影者產生共鳴。

看《喜劇之王》感到跟多的是憂傷,說明了在某些方面,你與劇中主人公是有共性的。


Vote投我所好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句話我覺得用在喜劇之王上最貼切。我看喜劇之王,是淚水多於笑容的,我相信那些真正把自己代入尹天仇這個角色的觀眾都會有同感。電影的基調其實是在壓抑殘酷的現實中,個人的堅持和奮鬥,喜劇成分是緩解壓力的手段,否則整部片就太沉重失去了觀賞性。最寫實的也是最證明這部傑作不是喜劇的就是結局,星爺沒有讓尹天仇夢想成真,一帆風順,只是找到了現實和夢想的平衡點。這部片之前,周星馳只是喜劇巨星,而這一部是大師的作品。長大了看你才看出其中的悲劇成分,就是在於你有多少生活體驗可以真正的代入尹天仇的角色,只有真正經歷過奮鬥,絕望和堅持的人才會完全理解這部電影。


醉懶饞

因為人知道的多了,懂得的多了,自我的體會與感悟也變得多了,自我的心態與心境也變得不同了,所以自然而然自我的感受也變得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