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丘吉爾的兩次演說,令中國人寒心,也認識到其真正面目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牽起的表現可謂令人瞠目結舌,閃電戰術的使用,繞開法國自以為無懈可擊的馬奇若防線。從側端,繞入法國後面,然後一路長驅直下,將法國在短短几個月內便滅國。最後不得不通過英國的幫助,在海外重建流亡政府。雖然英國在二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抵擋了大部分德國納粹的進攻,不過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過的兩次演說,卻令中國人很是寒心,並且厭惡他,同時也認識到了其真正面目。


二戰時期丘吉爾的兩次演說,令中國人寒心,也認識到其真正面目

當時同盟國聯合建立後,丘吉爾便發表言說稱,對抗納粹,應該首先對付德國納粹,而遠東的日本應該放在後面加以解決。這個政策無疑就是說要“先歐後亞”,這對於長久處在日本侵略下的中國而言,意味著每年還需要死傷更多士兵和國人,每年還要被日本搜刮更多的資源與珍寶。但是英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全然沒有考慮到正受日軍欺凌的中國。

慶幸戰爭後期,由於美軍中途島戰役的勝利,令日軍傷亡慘重,中國的本土戰場才稍微緩解壓力。並且隨著原子彈的投放,日本最終選擇了投降。


二戰時期丘吉爾的兩次演說,令中國人寒心,也認識到其真正面目

第二次丘吉爾的演講也極為可恥,令中國人寒心。當時在波茨坦會議上,丘吉爾發言說,如果要建立戰後聯合國,應該只有美英蘇三個國家掌控領導權,像中國是沒有資格擔任其中的理事國。但是抗戰的時候,中國數以百萬的軍人為之戰死,更還有幾千萬無辜死去的平民。到最後迎接勝利的時候,丘吉爾竟然要將中國提出局外。

後來由於蘇聯和美國,不想讓英國在聯合國中,佔據強力的領導權,便決定將中國和法國,拉入理事國中。


二戰時期丘吉爾的兩次演說,令中國人寒心,也認識到其真正面目

丘吉爾的這兩次演講,無疑每一次都極大的傷害了中國的利益。可是在抗戰時,中國曾經還派出遠征軍,前往緬甸戰場,救出當時被日本人所圍困的7000多日軍。或許丘吉爾的所作所為,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國家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