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擇純電動,其它新能源備選項傷心到哭

中國的未來汽車之路選擇了純電動,這意味著,中國將會全力以赴推進純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和市場推廣……

在政府主導選擇了純電動之後,也意味著刪除了關於新能源未來的其它幾個選項,包括內燃機升級、輕混動力、插電式混動和氫動力等。

中國選擇純電動,其它新能源備選項傷心到哭

其實,對於目前的中國內市場,這些選項也還擁有各自鮮明的特點,並非一無是處,如今說放棄就放棄了,令人惋惜。

內燃機升級

目前全世界主流內燃機熱效率在30-38%之間,部分內燃機熱效率能突破40%,豐田D-F系列發動機熱效率可到42%。即使如此,內燃機熱效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理論上提升到60%都有可能。並且與其它技術手段相比,提升內燃機熱效率屬於循序漸進類型,不會改變人們使用習慣,也不會帶來太大的使用障礙。

中國選擇純電動,其它新能源備選項傷心到哭

只是,當前內燃機核心技術與專利基本掌握在德國和日本手中,作為後來者的自主品牌,即便取得極大進展,面對層層技術壁壘和海量專利,也很難實現趕超,德國和日本的優勢將會繼續保持。

輕混動力

在現有內燃機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儲電功能,依靠內燃機發電,驅動行駛中以內燃機為主,以電機為輔,可明顯降低油耗,且技術門檻較低,技術非常成熟,也基本不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中國選擇純電動,其它新能源備選項傷心到哭

輕混動力註定只是一個過渡,不會成為新能源的終極方案,目前輕混動力技術主要掌握在豐田、本田等日系車手中,自主品牌沒什麼優勢。

插電式混合動力

在內燃機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一套電池、電機系統,電池容量較大,需要外接電源充電,充電時間較短,必要時候也可以通過內燃機充電。插電式混動或許是目前最合適的模式,其技術基本成熟,油耗大幅度降低,長途旅行可以降低對基礎設施的依賴。

中國選擇純電動,其它新能源備選項傷心到哭

當前插電混合動力的核心技術也掌握在日系企業手中,並且插電混合動力依賴兩套動力系統,製造成本較高,也只是一個過渡身份,自主品牌的積累程度還不夠。

氫動力

氫動力被很多科學家稱之為新能源的終極模式,可以真正達到零汙染零排放,而且氫能源能量密度高,支持大航程的長途旅行,氫資源也廣泛分佈在宇宙中,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中國選擇純電動,其它新能源備選項傷心到哭

目前氫能源的技術遠遠不夠成熟,成本居高不下,核心技術也主要掌握在美系和日系手中,自主品牌差距較大。

寫在最後

綜合對比以上幾個選項,中國選擇純電動做新能源其實還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雖然越過混動一步到位純電動貌似有點“大躍進",卻也可以繞過德國、日本在內燃機方面不可逾越的障礙。

而且,在純電動領域,中國有著充分的技術積累,可以比拼德系、日系跟隨中國選擇的電動之路,重新換一條對中國更友好的比賽跑道。這對於自主品牌顯然是利好,即使純電動還不夠成熟,忍幾年,就翻篇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