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故事:禿尾巴老李是東海龍王三公主和南海龍王二公子的私生子

悠悠華夏,有許多說不完的民間故事;放眼中原,又有數不盡的離奇傳說。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道口鋪一帶,每逢七月,當狂風驟起,黑雲壓頂,傾盆大雨即將來臨時,當地人紛紛跑回家避雨,嘴裡還會不住地喊著:“禿尾巴老李祭母來了!”

聊城故事:禿尾巴老李是東海龍王三公主和南海龍王二公子的私生子

“禿尾巴老李,連風夾雨”的傳說在當地人心目中亙古未變。

走進道口鋪王海子村,78歲的李孟嶺指著禿尾巴老李的母親——龍母三孃的廟址說,“俺們世代都相信禿尾巴老李和龍母三娘。無論天氣多惡劣,冰雹也從未砸過王海子,‘冰不砸堂’嘛!”

冰不砸堂

據說,很久以前,有位姑娘途經王海子村。她身懷六甲,由於長途跋涉,累倒在路邊,被村裡好心人收留。這姑娘看到村裡民風淳樸,人勤心善,就心存留意。好心人給她介紹了一戶李姓人家。小夥子見姑娘長得十分俊秀,心生愛慕,也就不嫌棄她有身孕,便結成了一家人。因姑娘說她在家中排行老三,因此丈夫就稱她為“三娘”。

轉眼間,三娘就到了生產的時候,這天夜裡天上無月,黑雲壓頂。丈夫焦急地等待小生命的降臨,忽聽哭聲,十分高興。不多時,接生婆面無血色地抱著孩子走出來,剛剛還是萬分高興的丈夫,這時有種不祥的預感,趕忙接過孩子:“啊?”這孩子不僅皮膚挺黑,屁股後面居然還長著條尾巴!

丈夫驚歎之餘不禁心生怒意,生了個怪胎,傳出去如何見人?思慮萬千後,他把孩子放到床上,到院中取了把鐮刀來,“咔嚓”一下把孩子的尾巴給砍了下來。瞬間,一道閃電撩開後窗直衝東北而去。丈夫再回頭時,發現孩子已不見了,外面大雨傾盆,雷聲轟鳴。

原來,三娘是東海龍王的三公主。東海龍王欲將三公主嫁給西海龍王的大公子。可這個大公子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三公主很討厭他。而且,三公主早與知書達理、儀表堂堂的南海龍王的二公子私訂終身。於是,三公主與二公子私奔。東海龍王大怒,派出所有兵將,將三公主抓了回去。東海龍王因三公主性格耿烈,怒其忤逆,將其逐出龍宮。流落凡間的三公主當時已懷有身孕,所以,在王海子村生下的孩子其實是條龍。

三娘自失去孩子之後,痛不欲生,每天晚上站在窗前向東北遙望,眼淚嘩嘩流淌。幾年後,山東暴發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龜裂,寸草不生,王海子也不例外。見此情景,三娘組織村裡人在自己窗戶後面也就是淚灑之地連夜鑿了一口井,井水清冽無比,甘甜可口,方圓數十里的人都來取水。

三孃的丈夫死後,從東南方來了一陣大風,要把三娘給捲走。人們蜂擁而上,拽住三娘。原來是三孃的父親東海龍王原諒了她,要把她帶走。三娘含淚向大風叩頭跪拜,鄉親們也隨之跪拜,大風颳回東南而去,三娘從此留在了村裡。

那年七月,三娘去世。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來祭奠。為了紀念她,人們便在王海子村西頭為她建起一座廟。就在廟剛建成的時候,從東北方來了一陣風,夾雜著傾盆大雨,連下了三天三夜,並伴有龍吟之聲。當地人都知道,這是三孃的兒子禿尾巴老李祭奠母親來了。

自此以後,禿尾巴老李每年至少來一次,從不間隔,來時必帶大雨,但大雨從不帶冰雹。因當時王海子村隸屬堂邑縣域,所以,堂邑一帶鮮有雹災發生,這就是當地人說的“冰不砸堂”的來歷。

聊城故事:禿尾巴老李是東海龍王三公主和南海龍王二公子的私生子

求雨·神井·龍燈

每逢大旱之年,當地百姓都在王海子村龍母三娘廟前搭臺唱戲、蒸包子供奉。人們抬著龍母三孃的塑像,敲鑼打鼓扛著彩旗,串遍所有出錢求雨的村子的街道,不住地叩頭跪拜。不多時,傾盆大雨就會來臨。“在當時,這是很靈驗的。”李孟嶺說,當年求雨時,他就扛過彩旗。

附近道口鋪村每逢春節、元宵節和農曆二月二有耍龍燈的習俗。不過,道口鋪龍燈在正式演出前必須來王海子村“遊井”和“祭母”。龍燈莊重地圍繞神井轉三圈,主事人從井中取出“神水”手捧著在前帶路。然後,在龍母三娘廟前跪拜、供奉,並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李青河說,當時龍燈隊打著龍燈在廟裡走一圈,眾人嘴裡齊聲喊:“龍燈龍燈進廟來,一年大發財;若是玩得好,明年再回來。”若龍燈隊不來廟裡跪拜、井中取水,龍燈必被燒。

聊城故事:禿尾巴老李是東海龍王三公主和南海龍王二公子的私生子

“禿尾巴老李”社會價值不菲

“傳說歸傳說,但龍是中華文化所獨有的圖騰崇拜,《龍母三娘和禿尾巴老李的傳說》作為龍文化的載體,是圖騰文化的生動演繹,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它的保護和研究意義重大。”東昌府文化站長郭丹龍表示。

據瞭解,龍母三娘廟已於1947至1950年間拆毀。故事傳說由於流傳地域廣泛,山東其他很多地方也有不同的版本,但這些並不重要,關鍵是禿尾巴老李的故事,不但引人入勝,而且還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要敢於同自然災害、困難、惡勢力進行鬥爭。同時,它也是山東人闖關東的生動寫照。

具有獨特地方色彩的道口鋪民間文學(口頭)《龍母三娘和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是民間文學藝術的瑰寶。1983年,王紀廣等人對該傳說就進行了蒐集和整理,但仍欠完備。“隨著口頭傳承人的逐漸減少,系統整理《龍母三娘和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已成當務之急。”郭丹龍說。

“目前,道口鋪辦事處已經對該傳說制訂了5年保護計劃。”東昌府區文物管理所所長任家斌說,在今後五年,文化部門將對該傳說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用文學、錄音、錄像、攝影、數字化多媒體手段進行系統的記錄,全面瞭解它的產生和歷史沿革,挖掘其文化內涵。另外計劃2007年進行專家論證景點,啟動重修龍母三娘廟工程,2009年爭取將其拍攝成影視劇,並製作成動漫及動漫周邊產品。

王海子村的龍母三娘廟和“神井”是客觀存在的。重修龍母三娘廟和“神井”,可作為水城與堂邑文廟、馬頰河度假村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開發。這也是它的社會價值所在。從這一點上,郭丹龍似乎看到了很多希望。

聊城故事:禿尾巴老李是東海龍王三公主和南海龍王二公子的私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