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在和杜聿明的多次竞争中为何失败?

1195125793

杜聿明其实在早期的黄埔生中并不算出类拔萃,很多和他一样的黄埔一期生都比他官大,但是杜聿明这个人运气太好,这你不得不承认。老蒋对他虽然没有胡宗南般的宠爱,但杜聿明却依靠第五军发展出了一个派系,相反宋希濂显的有点孤家寡人的味道,竞争失败也理所当然。



其实从杜宋二人在抗战结束后的地位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宋希濂差杜聿明太远,当然这个距离指的不是职务上的高低,而是在国民党军事系统中的地位。宋希濂和杜聿明都是抗日战争中的名将,这是毫无疑问的,二人都有过辉煌的战绩,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差距,但是杜聿明却依靠抗日战争打造出了自己的心腹部队,并且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而第五军也走出了很多名将,如邱清泉、郑洞国等等,相反此时的宋希濂,他虽然在职务上不输于杜聿明,但在军事力量上来说差杜太远了。



所以老蒋在1945年对东北接受的问题上,本来有三个人选,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而老蒋之后连杜聿明的老上司关麟征都没考虑,宋希濂当然也被淘汰出局了,之后发配新疆出任了警备司令,而杜聿明风光无限的担任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当然了宋杜的角逐也从一方面体现了派系的竞争,而宋的失败只能说是他在军事力量上的失败,相反杜的成功抛开军事能力不说,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位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而在之后淮海战役爆发之时,宋希濂出任了华中“剿总”副司令,而杜聿明却是徐州“剿总”副司令,孰弱孰强一目了然,杜的第五军派系虽然不如胡宗南和陈诚的土木系,但是力量也绝对不容小觑。但是这二人之后都落了个相同的下场,杜聿明在淮海战役被俘虏,而宋希濂被俘虏于大西南。


风流倜傥张四少

因为宋希濂和杜聿明虽然都是黄埔一期毕业,却分别跟随了蒋介石“八大金刚”里不同的两个人,在国民党军内部派系众多的情况下,跟对了人方有靠山,后台决定前程。



宋希濂在军中一直追随的,是号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北伐成功后宋希濂从第一批德械师的第87师起步,先后任旅长、副师长,而第87师、88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正出自军校教育长张治中门下,张将军也是以这批德械部队组成最初的第五军,参加“一二八事变”的对日作战,宋希濂战后因功升任另外一个德械第36师师长。

1945年新疆军阀盛世才在中苏之间摇摆十年后终于投蒋,张治中被任命为西北行辕主任和新疆省主席,随即调老部下宋希濂出任新疆警备总司令,这种关系贯穿民国始终。可是我们知道,张治中虽得蒋介石信任,却是八大金刚中权势最小、带兵最少的一位,除去抗日战争初期外,实际统兵的机会有限,更没有形成自己的军事集团,自然无法过多提携宋希濂。

没有自己的军事系统,关键时刻在蒋介石那里的话语权和人事权份量,一定弱势。



杜聿明则走的另外一条路线,他一直追随的是国民党军中有“装甲兵之父”称号的徐庭瑶,也是张治中将军的保定军校同期同学,那么徐庭瑶是谁的人呢?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是也。别看何应钦后来失宠不握兵权,但是在黄埔系中依然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也是蒋介石一直没与何应钦撕破脸皮的重要因素。

蒋介石有八大金刚,何应钦也有“哼哈二将”和自己的“四大金刚”,二将是刘峙和顾祝同,四小金刚分别是刘峙、顾祝同、钱大钧和蒋鼎文,看一下这几位在国军中的地位就知道何应钦的能量了,他们是蒋介石不得不用的骨干嫡系,何应钦一直任军委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和“国防部长”等重要实职,所以在军中的话语权远大于张治中。



杜聿明在徐庭瑶的第17军团起家,被徐选中为装甲部队的继承人,从军委会直属装甲兵团长到第200师师长,以及后来的机械化第五军军长,与徐庭瑶跟何应钦的力挺大有关系,在争夺第五军军长一职时,甚至挤走了陈诚保举的原74军军长俞济时,何系能量可见一斑。

当然,杜聿明军权日隆,也与自身能力有关,以及对蒋氏的绝对忠诚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何应钦和徐庭瑶的力荐下可以接近蒋介石,但是重要岗位的获得,还是要看战场表现的。

不管怎么说,两位都是抗日名将,结局也是一样,功德林里来相会。


度度狼gg

知道的太少,淮海战役已经打响了,杜聿明因为临时被蒋校长调去东北了,而“福将”刘峙本事太差,徐州地区的国军将领们又普遍看不起他。蒋校长就想调驻防荆门地区的宋希濂来徐州实际负责指挥。宋希濂不愿意来徐州上任,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邱清泉兵团下辖包括“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是徐州国军的头等精锐主力。幸运的是,宋希濂还没到徐州,国军惨败于辽沈战役,老蒋把杜聿明又调回了徐州。邱清泉是有后台有本事有军功有脾气,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被称为“邱疯子”,别人包括总司令刘峙都指挥不动他,能指挥他的除了“总统”蒋校长,就只有杜聿明了,邱清泉还年长杜聿明两岁,却是杜聿明的黄埔的学弟和老部下,对邱多有提携,当年邱清泉升任第5军军长是因为军长杜聿明高升了。再说杜聿明为人宽厚温和,做事勤勉务实,邱清泉对杜聿明既感激知遇提携之恩又佩服他的为人处世,所以人见人恨的邱清泉当面背后都极少说杜聿明的坏话。杜聿明是从国军的头等王牌主力第5军起家的,同为黄埔一期的宋希濂起家的部队就差了些。不能忽视杜聿明有官僚奴才的一面,这位有才有功的国军优秀将领对蒋校长太听话了,代价有几万中国远征军官兵魂断野人山和陈官庄三十万精锐国军的灰飞烟灭


立志成虫

宋希濂(1907——1993)。

字荫国,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国民党陆军中将,号称“鹰犬将军”。黄埔一期中出类拔萃的人很多,宋希濂也算其中之一,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又被派往日本陆军留学,上海一二八事变时任第87师161旅少将旅长,此战之后升任该师副师长兼161旅旅长。1933年升任36师中将师长,西安事变时率36师入陕,后来担任西安警备司令。全面抗战爆发后率德械师36师增援淞沪,后来升任71军军长,该军下瞎87师和88师。到1941年时宋已经是第11集团军(下瞎66、71两个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失败后,宋的军队阻挡了日军过怒江,行成了怒江对峙。1944年宋的11集团军和20集团军负责滇西大反攻,成功收复龙陵和腾冲。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过新疆警备司令、华中“剿共”副总司令、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1949年二野解放大西南的时候被解放军俘虏,后来接受改造于1959年特赦。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陕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国民党陆军中将。

杜聿明参加先后过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争和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会战。从一个军校教导团的副排长干起,先后任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该师为千里驹师,师长为黄埔一期的关麟征)旅长和副师长。

杜聿明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步兵师第200师的首任师长,1939年担任第5军军长(国军的五大主力之一),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对手是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该战役歼敌5000并击毙了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1942年,杜聿明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率10万国民党精锐入缅作战。1945年,杜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在此期间奉蒋介石的命令,趁滇军去越南受降之机囚禁了龙云,从而架空了龙云。而后又被蒋调往东北任东北保安司令,1948年又被调往徐州任徐州“剿共”副总司令,后来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

综上:宋希濂和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毕业的同学,两人都受到蒋介石的重用,但是杜聿明比宋希濂更胜一筹。究其原因如下:

1、跟对人很重要。宋希濂早年跟的是张治中,张治中虽然位高但权不重,他掌管的多是军事教育这一块;而杜聿明跟的是徐庭瑶,徐一直在前线打仗,杜又深受徐的赏识。



2、个人能力。宋希濂的个人能力要比杜差一些。杜聿明比较会发展自己的势力,在黄埔系为主的嫡系中,除了陈诚的“土木系”之外,还有就是杜聿明的小黄埔系,戴安澜、郑洞国、邱清泉等黄埔生都是杜的部下。

3、忠心。杜聿明比宋希濂更忠于蒋介石,每次有重任的时候蒋首先想到的是杜聿明,杜聿明就是一个救火队长。


历史军魂



宋希濂的后台是张治中将军,而张治中将军不是蒋介石的“自己人”,属于地方派系,而且由于张治中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军事集团,宋希濂当然就不被蒋介石器重,说到底就是没有后台,谁鸟你。而且相比杜聿明,宋希濂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



杜聿明完全不同了,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的佼佼者,参加过入缅作战,抗战期间就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更是充当了蒋介石的“救火员”,辽沈战役前,蒋介石发现卫立煌并不听自己的命令,就急派杜聿明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从葫芦岛登陆,驰援锦州,无奈塔山阻击战,国军未能突破防线。

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又被派往徐州,担任副总司令兼前敌指挥部主任,如果不是蒋介石突然命令杜聿明掉头救援黄维兵团,淮海战役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毒刺剑客

宋希濂

杜聿明

杜聿明、宋希濂都是黄埔一期毕业,都从北伐开始跟随蒋介石,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战功卓著,但为什么在蒋介石的心中宋希濂就不如杜聿明呢?

1、宋希濂在考入黄埔之前,先上的是程潜所办陆军讲武学校,一年后才在程潜、谭延闿、谢晋等国民党大佬推荐下报考黄埔军校,可以说身上难免先戴上了派系痕迹;而杜聿明报考黄埔之前就是小白人一个,身份背景干净。同时宋希濂是老哥一个入读黄埔;而杜聿明是和关麟征(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张耀明(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黄埔军校第三任校长)等十一个陕西人一起报考黄埔,先天就能互相帮扶。

2、在黄埔军校时期,1925年宋希濂在陈赓介绍加入过中国共产党,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才退出中国共产党投靠的蒋介石;杜聿明从一开始就是蒋介石的人,还是复兴社核心成员,极端崇拜蒋介石。

3、1941年11月宋希濂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除了守卫滇缅公路之外当时蒋介石还给了他个秘密任务趁机拿下云南王龙云。宋希濂到任后龙云一直对他积极配合,恭敬有加,宋希濂抹不开面子、害怕影响,一直没敢动手。然后1945年杜聿明去了昆明,任昆明防守总司令,杜聿明和龙云的私人感情也很好,但蒋介石一声令下,杜聿明立马动手武力逼迫龙云下野,事后还为蒋介石背了黑锅、担了骂名。

可以说宋希濂一直争不过杜聿明最重要就是在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上。宋希濂做事会顾忌影响、对蒋介石的命令也常有推脱;而杜聿明不论对错,从来都是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特别是解决龙云的问题上,杜聿明和宋希濂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彻底拉开了。

1945年10月18日杜聿明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总览东北军政大权。而宋希濂早就被扔到新疆任职去了。


当狗容易做人难

这是要回答职场问题吗?试着答一答。

第一,要从一而终。宋希濂在黄埔时,经陈赓介绍加入了共产党,中山舰事件后退党加入国民党。如果坚持,虽经九死一生,未必不能成为开国上将,但在蒋介石那儿,每当想起这事,不追究就算开恩了,竞争重要职位就算了吧。宋希濂号称“鹰犬将军”,为表忠心甚至枪杀了瞿秋白,可见后来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第二,不得意时,要学会烧冷灶。杜聿明在黄埔一期并不突出,学校最闪亮的星是“黄埔三杰”。也不象胡宗南,早早就被校长关注的“小老乡”。就算古北口抗战,也没出彩还被老乡同学关麟征不待见。但他很绝然地选择了去南京陆军交辎学校当学员队长,听着就是个搞后勤运输的,那有手握实权的带兵将领强?结果,这个大队成了第一只装甲兵团。不能说杜聿明就是靠运气,眼光还是很“毒”的。能洞悉未来者,才有大出息。

第三,关键时刻要出业绩。血战昆仑关是杜聿明的成名之战。自抗战以来,能硬憾日军的,这是第一战例。有好的装备,还要打出好的士气,好的成绩,这点很重要。反观宋希濂,抗战也一路打下来,打的也很苦,却没出好成绩,直到怒江边才打了一个漂亮点的阻击战。而此时宋和杜在蒋校长心目中,己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四,要有一帮好兄弟。出人头地了,还得有帮兄弟撑着,杜聿明以第五军为基础,建了个小黄埔系,郑洞国,戴安澜,邱清泉这些名字听着熟吧?都是抗日名将,也都是杜聿明的好兄弟,无论杜聿明怎么升迁,始终保持着对第五军的影响力,这可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而没有出现人一走茶就凉的情况。有兵才有话语权。宋希濂好像就没有这本事。



这些也是职场要注意的事啊!懂吗?


净月暖阳

国民党军队里面互相斗争,主要看的是与蒋校长的关系为主,与蒋校长关系近的自然占优势,能力是其次的。

宋希濂与杜聿明虽然都是黄埔一期出身,但杜聿明是陕西省米脂县人,宋希濂是湖南省湘乡人,由此杜聿明自然与蒋校长更为亲近一些。


抗日战争期间,杜聿明的战绩也要比宋希濂出色一点,杜曾率军队远征军在缅甸与日军进行过对战。


内战时期杜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宋希濂任新疆警备司令,对比也可以发现杜聿明更被校长重视的,所以宋与杜的竞争自然杜是要占优的。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海迷001

非常推崇曾国藩的蒋介石自然对曾国藩的冰鉴有很深的涉猎。蒋校长很相信自己“相人”的功夫。所以才摆出了徐向前、林彪这样的乌龙!相信乡党力量的蒋校长,对参加过共产党,又出生在湖南的宋希濂天生有一种戒心,即使被称作“鹰犬将军”的宋希濂亲手抓获杀害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也不能减轻蒋的戒心。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另一个国军勇将陈明仁也是个极好的例子,虽屡立战功却总是莫名其妙的被打压。再有就是薛岳将军威名赫赫也很难独担大任。反观杜聿明虽不是浙江人但显然蒋校长对陕西人并不反感,同样听话杜聿明就明显被蒋校长垂青,同样的还有那个有性格缺陷,志大才疏的陕西人张灵甫,蒋校长会固执的委以重任。结果演出了新版的“失街亭”!不过杜聿明的军事素养在国军中应属出类拔萃。


HUIxinliu

宋争不过杜除各位所述诸点外,依我看还有以下原因.1、颜色有点泛红,报考黄埔军校同行者中有左权、陈赓等共产党人,陈明仁此点与宋相似。2、在陈赓被捕时,领衔十余名黄埔同学向蒋求情,很讲义气,很够哥们,但蒋要宋抹悼龙云时,很不得力,和蒋很不讲义气,很不够哥们。3、其实宋在抗战前期军事成就是大于杜的,但国民党军队能干的将领也仅是以强胜弱能行,以弱敌强不中,宋也不例外。反攻兰封受挫后,就熬上了资格,鲜有突出表现,老上司张治中在抗战战场上表现也乏善可陈,人以类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