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人楊力!走出的這位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津貼

1

條件苦,但他立志要為社會作出貢獻

楊力1959年出生於楊莊村,正值困難時期。“不誇張地說,小時候就是靠野菜養大的。”楊力說,小時候家裡是單職工家庭,父親是一名教師,母親務農。小時候的楊力就暗自發誓,一定要考出去。那時候,不是不想勞動,也不是不愛勞動,但更強烈的想法就是好好學習,考出去吃國家飯。

羊口人楊力!走出的這位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津貼

楊力說,大概初中的時候,看到新聞,毛主席接見從美國歸來的楊振寧,很是震撼。“毛主席在全國人民心目中那是什麼地位,毛主席能親自接見一個科學家。我就想,一定要成為那樣的科學家。”楊力說,從那時候起,他學習更刻苦,考試從來都是第一名,尤其喜歡數理化。

1976年,還沒有恢復高考,楊力高中畢業後回到了村裡,村裡挑選他到機械隊去當會計。幹了一年,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學校挑選了往屆大約30個學生,要集中複習衝刺高考,楊力就是被挑選的人員之一。後來,楊力放棄了工作,投入了沒白沒黑的複習中。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為了那年村裡唯一考上大學的人,調劑進入山東農學院。

不過,楊力說,剛進入農學院的時候自己有點茫然,因為他的夢想是成為楊振寧那樣的科學家,對於從事農業研究沒有一點心理準備。“我對這個專業的喜愛,經歷了一個過程,當時正值‘泰山號’小麥育種成功。在以前的時候,小麥畝產一二百斤左右,後來經過技術改良,小麥畝產可以提高到三四百斤。而‘泰山號’出來以後,一下子將小麥的畝產提高到了七八百斤,就這件事,讓我覺得農業也很有幹頭,從事農業研究也可以對社會作出大貢獻。”楊力說,後來,他與農民打交道,幫助農民朋友脫貧致富,得到了認可,也收穫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心投入工作的楊力,很快就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要麼不做,做就做好。”楊力說,從小自己就有一股倔勁,認準一條路,就要一直走下去,“最初的時候,努力學習只是為了讓自己能吃上國家飯,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現在,努力工作是為了不辜負家鄉的期望和國家的培養,讓自己能為社會作出貢獻,服務廣大農業、農村、農民。”

2

飛得再高 不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

“不僅僅是山東,中國的農民都是熱情而淳樸的。”楊力說,農業是一切經濟的基礎,農村是中國發展起來的根基,而農民,是所有中國人的衣食父母。“從中央開始逐年減少農民的一些稅,給種糧農民補貼,我就感到非常高興,感覺這就是我自身的事,中央對農民的關心,感覺就是關心我一樣。”楊力說,他永遠忘不了自己是農民的孩子。

羊口人楊力!走出的這位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津貼

在做研究的過程的中,楊力去過很多地方,他的很多研究基地在農村,他發現很多農民朋友對一些農業知識並不是十分了解。“我後來的工作,重心就放到了研究成果的轉化上面,因為我覺得,如果我的知識不能幫到農民朋友,我所有的工作就是白做了。儘量把前輩們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讓百姓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楊力說,在工作之餘,他開始寫一些科普性的文章,力求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讓農民朋友可以理解當下的農業科技知識,更好地科學種植。“我就給農民朋友講例子,施肥用肥不能一概而論,要因地制宜、因物制宜,通俗地講就像中醫配中藥丸,感冒就吃治感冒的中藥丸,拉肚子就吃治拉肚子的中藥丸。”楊力說,自己的科普文章得到了農民朋友很好地反饋,自己由衷地高興。

羊口人楊力!走出的這位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津貼

延伸閱讀:

楊力,1959年生人,現為山東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同時,楊力兼任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山東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山東土壤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山東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山東人民廣播電臺農業專家顧問團成員,山東農林管理幹部學院兼職教授,山東省註冊諮詢專家,山東省司法鑑定專家。

楊力主持完成 “山東省土壤中量元素含量分佈對果菜品質影響及合理施用技術”、“糧食高產需肥規律及配套施肥技術”、“魯北平原糧區立體農業開發研究”等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3項,均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國家“濱海鹽漬土改良技術體系研究”項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主編《作物營養與施肥叢書》37冊、《新農村建設文庫》28冊、《作物營養與施肥技術問答》1冊、《緩釋肥料實用技術手冊》1冊;10餘次主講山東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二套的農業科技片;在中微量元素肥料、復混肥料、有機肥料等領域研製出多項物化成果;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並記二等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