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用兵一生都沒能讓匈奴屈服,漢宣帝為何卻能讓匈奴稱臣?

據說出自《漢宣定胡碑》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實際上是後世杜撰的,但《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中“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殊俗百蠻,義無親疏,服順者褒賞,畔逆者誅罰,善惡之效,呼韓、郅支是也”,卻真的就是在褒獎偉大的漢宣帝。


漢武帝用兵一生都沒能讓匈奴屈服,漢宣帝為何卻能讓匈奴稱臣?

漢武帝雕塑

漢宣帝的一生也是充滿傳奇,他本是漢武帝曾孫、戾太子之孫,“巫蠱之禍”發生時,他尚在襁褓之中,幸被廷尉監邴吉所救,養在民間。漢昭帝早逝之後,霍光等大臣推舉劉賀為帝,這就是前段時間被考古的海昏侯,由於劉賀不是當皇帝的料,霍光廢了他,立了劉病已(後來改名劉詢),是為漢宣帝。漢宣帝治國講究以“霸道”糅合“王道”,所以他老霸道了,其最出名的貢獻莫過於在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聯合烏孫大破匈奴,隨後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 。在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又平定西羌,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從漢高祖立國開始,呂后以及文、景、武、昭歷任統治者都始終在與匈奴或和或戰,但最終讓匈奴俯首稱臣的,卻是這位自幼長在民間的漢宣帝。

漢武帝用兵一生都沒能讓匈奴屈服,漢宣帝為何卻能讓匈奴稱臣?

漢宣帝論道

漢宣帝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首先要感謝漢高祖以來的休養生息政策,增強了漢朝的國力,後來他曾祖父漢武帝常年作戰,雖然沒有徹底把匈奴打服,卻開創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匈奴的勢力已經開始減弱,對漢朝的威脅降低了很多。後來匈奴自身也出現了內鬥及分裂,而漢朝也因常年用兵而衰弱。

漢武帝用兵一生都沒能讓匈奴屈服,漢宣帝為何卻能讓匈奴稱臣?

漢朝的行政劃分

此時一代明君漢宣帝登場了,正是因為他養在民間,所以對民間疾苦以及吏治都非常清楚,在即位之初就開始勵精圖治,選賢任能,開創了“孝宣中興”的局面。此時漢朝越來越強,匈奴越來越弱,在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率大臣來長安朝拜大漢皇帝,郅支單于遠遁,漢匈之間從此保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西域也從此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漢武帝用兵一生都沒能讓匈奴屈服,漢宣帝為何卻能讓匈奴稱臣?

西漢騎兵俑

綜上,漢宣帝之所以能解決匈奴之患,首先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前幾任統治者的休養生息以及漢武帝的持續打擊;其次是因為匈奴內耗,自身實力下降;再次,漢宣帝的確是難得的明君,漢朝在他的統治之下,完成了由熊市向牛市的轉變。此時,與漢朝有聯繫的西域各國都向大漢俯首,正是“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