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最有名的3個漢臣,個個功勳卓越,最後一個死後竟沒有諡號

一部大型歷史史詩劇作《康熙王朝》,演出了一代帝王的成長。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是清朝最為出名的皇帝,他的一生很輝煌。就算是很聰明能幹的皇帝也是離不開大臣們的輔佐,在康熙朝年間三位漢臣是康熙最器重的,他們分別是周培公、李光地和姚啟聖。

康熙朝最有名的3個漢臣,個個功勳卓越,最後一個死後竟沒有諡號

周培公。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在三藩之亂中,陝西提督王輔臣擁兵自重,跟著吳三桂造反,康熙派圖海去平定。這時周培公給圖海獻上了一條計策,成為了圖海的幕僚,還冒死到平涼勸降。康熙知道之後就特意加封他,讓他帶著詔書前去,最後王輔臣果真接受招降,他的功勞可不低,康熙給他的父母加封了封號。隨後他被派到山東,由於和當地官員不和就辭去官職,由於給皇帝寫了平叛葛爾丹的條陳,被任命提督,最後死於任上。

康熙朝最有名的3個漢臣,個個功勳卓越,最後一個死後竟沒有諡號

李光地。他在翰林院當編修的時候,他回鄉探親碰巧耿精忠叛變,當時泉州被佔領了,但是李光地不投降,還幫助軍隊收復了泉州,後來父親去世回家奔喪,守孝期滿被封內閣大學士。他官路挺平坦的,在康熙44年的時候成為文淵閣大學士,死後還被康熙賜諡號“文貞”。

康熙朝最有名的3個漢臣,個個功勳卓越,最後一個死後竟沒有諡號

姚啟聖。他本來是明朝的秀才,這一生恃才傲物。在順治期間由福建巡撫到九品的九品司廄,到了康熙年間被人舉薦位居福建布政使。後來戰功顯赫被加封正一品,收復了廈門和金門,皇帝封他為兵部尚書和太子太保,這樣的官職在清代是很高了的。不過,由於被人彈劾,說他剝削民脂民膏還剋扣軍餉,後來拖到施琅攻克臺灣的時候,皇帝把他封為靖海侯,最後死在任上,由於之前的彈劾案還沒有弄清楚,他死後兵部還是不斷的向他追討剋扣的銀子,所以就算是之前戰功顯赫,死後還是沒有能得到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