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劉邦出漢高祖劉邦生於沛豐邑(今徐州豐縣)中陽裡,和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兩家非常要好。幼時和盧綰交好。長得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鬍鬚很漂亮,左邊大腿有七十二顆黑痣。寬厚仁愛,性格十分開朗,平時不拘小節。年齡稍長後,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日後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二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大人們都認為劉邦沒有大志,不能幹活,沒有收入。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劉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無忌的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門下。於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門客張耳亦召納門客,於是至外黃投入到張耳門下,兩人結成知己。及魏國滅亡,張耳成為秦廷通緝犯,門客皆散去。劉邦回到家鄉沛縣。後來,劉邦做了沛縣泗水的亭長(亭長是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時間長了,和沛縣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劉邦率軍繼續西行,奪取了丹水(今淅川)。而高武侯鰓、穰侯王陵這時也加入劉邦所率領的楚軍,攻下西陵、胡陽。並且番君吳芮的部將梅鋗也至此,與沛公軍聯合,攻下析(今西峽縣)、酈等地。劉邦所部楚軍進至武關東。於是派魏人寧昌使秦,而這時章邯也投降了項羽。趙高殺秦二世,令使者還報劉邦,欲約分關中。劉邦以為趙高為詐計,於是從張良之計,使酈食其、陸賈遊說武關(今陝西丹鳳縣武關鎮)秦將投降,然後襲擊武關秦將,奪取武關。之後,劉邦一面率軍西進,一面令酈商別將攻取了秦的漢中、巴、蜀等地。接著漢軍再在嶢下擊敗秦軍,這樣劉邦所部楚軍進至秦都咸陽附近的藍田。秦廷在組織了最後的力量與劉邦軍隊大戰於藍田,劉邦軍大破秦軍。這樣秦朝失去了所有的抵抗力量。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在軹道(今陝西西安城區)旁,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秦朝至此滅亡,共立國15年零47天。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咸陽城,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鑑。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劉邦率軍退到了灞上。劉邦到達灞上之後,便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漢二年(205),劉邦在基本平定三秦後,準備東出與項羽爭天下。他出關到陝,慰問那裡的父老。三月,劉邦率軍從臨晉渡河,魏王豹將兵從。很快攻下河內,俘虜殷王司馬卬,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到洛陽,降河南王申陽。這時有新城三老董公等擋在劉邦馬前訴說義帝的死亡經過。漢王聞後,大哭一場,遂為義帝發喪,舉哀三日。然後向各諸侯王發佈項羽大逆無道的罪狀,並以此為藉口號召各諸侯王率兵與自己一起討伐項羽為義帝報仇。從而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公元前205年5月,劉邦乘項籍深陷於齊國,無力抽身的機會,率領諸侯聯軍56萬一舉攻佔西楚都彭城。短暫的勝利是劉邦失去理智,天天與諸侯們喝酒慶祝。項羽聞之,急率輕騎兵3萬回襲彭城,聯軍無備,一時被殺十萬,溺水淹死十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以漢為首的反楚聯盟瓦解。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公元前203年11月,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公元前202年1月,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黥布等 ,垓下一戰重創楚軍。公元前202年1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70萬人與10萬久戰疲勞的楚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 韓信揮軍進攻,採用誘敵深入戰術,前軍先詐敗,信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包抄攻擊楚軍後部步軍。楚軍久戰疲勞後軍迎戰不利,漢軍將楚後軍與項羽前軍騎士分割兩半,韓信再指揮全軍反擊,楚軍大敗,陣亡四萬餘,被俘兩萬,被打散兩萬,僅剩不到兩萬傷兵隨項羽退回陣中。後楚軍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雲:“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項羽只有率800人突圍至烏江(今安徽省和縣境),這時項羽身邊只剩下28騎了,一亭長願帶項羽逃至江東重振霸業,遭項羽拒絕。項羽帶著28騎大戰漢軍,最後全軍覆沒,項羽不願被俘受辱,於是在烏江自剄而死。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劉邦即皇帝位後,王后呂雉改稱皇后,太子劉盈稱皇太子。劉邦根據婁敬建議,定都咸陽以東的長安(今陝西西安),取長治久安之意。開基肇始,史稱西漢。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劉邦建國稱帝時已過半百,步入晚年變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特別是那些異姓王們。結果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先後被廢殺,英布還起兵反了,劉邦抱病親征才平了他。之後其封國則轉入劉氏子孫手中。只有吳氏的長沙國倖免。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的“白馬之盟”。不僅如此,他還對蕭何起了疑心。逼得他設法自汙聲名以繹帝之疑,最後也差點不得善終。其逝前還打算殺了忠直的樊噲,因他同是呂氏之婿,擔心他助呂作亂。後因陳平的保護及劉邦駕崩才躲過一劫。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建立漢朝後,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徵用儒生,詔令天下,廣泛求賢。即位的同年6月,劉邦在洛陽的南宮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劉邦聽從婁敬(因被賜姓劉,又稱劉敬)的提醒,定都長安。婁敬從山東趕來見劉邦,說劉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樣,所以不應該像周朝那樣以洛陽為都城,應該到關中定都,這樣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險地,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張良同意婁敬的建議,他說關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退可守,攻可出。劉邦聽了表示同意,於是很快將都城遷到了長安。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后,幾次想廢漢長陵黜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惠帝)而立劉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為了皇權的鞏固,劉邦費盡心機。本來他年齡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又中了箭傷,到了長安病情加重。呂后找來名醫,劉邦問他病情,醫生說能治,劉邦一聽口氣,就知道不會好了,氣得大罵醫生:“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說完賞賜給醫生五十金打發他走了。呂后看著彌留中的劉邦,問他死後人事的安排:“ 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呂后又追問以後怎麼辦,劉邦有氣無力地說:“以後的事你也不會知道了。”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早年的劉邦不喜勞作,確有遊手好閒的無賴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因為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與人友善,喜歡施捨,善交遊,為人大度,心胸豁達,素有大志,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有領導才能。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到後期,經濟已經明顯好轉,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飽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延續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為後世統治者所沿用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令後世國人景仰與懷念,他本身也另後世眾多的人所懷念歌頌。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6月1日),劉邦崩於長樂宮,享年六十二歲。葬於長陵(在今陝西咸陽),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呂雉出嫁之時還有一個令她非常難辦的問題:劉邦已經有了一個非婚生的兒子劉肥。不到20歲的呂雉嫁給了大她15歲的中年亭長劉邦,而且,這位亭長雖然沒有正式結婚,卻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兒子(在劉邦發跡之前,呂雉對劉肥沒有任何苛刻之舉,這對一位丈夫長自己15歲的少婦來說,實屬不易)。呂雉早年稱得上是賢惠的女人,初嫁給劉邦時,生活並不富裕,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早年的劉邦常戴一頂自制的竹帽到處閒逛,騙吃騙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碭山下的沼澤地區。呂雉除獨立支撐家庭外,還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後來,呂雉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即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長公主。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漢元年(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但其家屬仍然在沛縣。同年八月,劉邦令將軍王吸、薛歐出武關,因南陽王陵軍欲迎劉太公與呂雉等劉邦家屬。楚發兵進駐陽夏,漢軍不得前。漢二年(前205年)四月,漢軍乘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之際,一舉攻下楚都彭城。而項羽率騎兵迅速回防,與漢軍戰於睢水,漢軍大敗,呂雉等一眾劉邦家屬為楚軍所俘。直到公元前203年(漢四年)九月,楚漢議和方被放回歸漢。回到劉邦身邊的呂雉卻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有了寵幸的戚夫人,此時的呂雉因為年齡長於戚夫人,常常作為留守,伴在劉邦身邊的是那戚夫人。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劉邦去世後,劉盈即位為帝,呂雉開始獨掌大權。對那些為高祖侍寢而得寵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呂太后非常氣憤,就把她們都囚禁起來,不準出宮。而薄姬由於極少見高祖的緣故,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到代國,成為代王太后。太后的弟弟薄昭也跟隨到代國。呂后做了皇太后,就下令將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頭髮,頸束鐵圈,穿上囚徒的紅衣,讓她舂米做苦役。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唱著歌兒:“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呂雉因而大怒,於孝惠元年(前195年)十二月,殺趙王劉如意,徙淮陽王劉友為趙,並將戚夫人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稱為“人彘”[zhì]。呂雉後竟然又叫劉盈來看,劉盈痛哭失聲,命人向呂雉說;“這種事不是人作得出來的。兒臣是太后的兒子,終究沒有辦法治理天下。”認為母親如此慘無人道,已經違背常理,驚駭非常,而不願處理政事。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孝惠七年(前188年)八月戊寅,劉盈憂鬱病逝,發喪期間,只見呂雉乾哭,不見落淚。張良之子張闢強擔任侍中,年僅十五歲,對丞相陳平說:“太后只有孝惠帝一個兒子,如今死了,卻只見她乾哭而不悲傷,你知道是什麼原因?”陳平反問:“是什麼原因?”張闢強說:“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后害怕你們這班老臣。您現在應請求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后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倖免於禍患。”陳平就按照張闢強的計策去做,呂雉果然高興,哭起來也顯得哀痛。呂氏的權勢便從此開始。呂雉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太后,為中國太后專政的第一人。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呂雉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在採取“無為而治”,鞏固西漢政權的同時,首先打擊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對派,重用其寵臣審食其。然後佈置黨羽,大封諸呂及所愛後宮美人之子為王侯。隨後殺掉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封諸呂為王的政策,堅持高祖與大臣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呂雉不高興,就讓他擔任皇帝的太傅,奪了他的丞相職權。王陵只得告病回家。然後又讓審食其為左丞相,居中用事。陳平、周勃雖然不服,也只好順從。審食其不處理左丞相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專門監督管理宮中的事務,像個郎中令,呂雉常與他決斷大事,公卿大臣處理事務都要通過審食其才能決定。呂后這些做法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對。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高後元年(前187年),封侄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尊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將呂祿的女兒嫁給劉章,封劉章為朱虛侯,封呂釋之的兒子呂種為沛侯,封外甥呂平扶柳侯。高後二年(前186年),呂臺去世,諡號肅王,封其子呂嘉代呂臺為呂王。高後四年(前184年),又封其妹呂嬃為臨光侯,侄子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呂后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高後八年(前180年),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並且告誡他們:“高帝平定天下以後,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兵變。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呂后崩後留下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讓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后。由於呂后在政時期培植起一個呂氏外戚集團,從而加劇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後,馬上就釀成了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流血鬥爭。呂太后沒有完成她的政治計劃就去世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驟然激化,袒劉之軍蜂起。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400年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呂后

高後八年(前180年)八月一日,呂雉與漢高祖合葬長陵,終年六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