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這本書告訴你:在成為明白人之前,如何避免被忽悠成糊塗蛋

讀羅振宇的書,你會產生這樣的幻覺:羅振宇這個人太博學了,博學到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程度。這樣的幻覺讓你為自己的孤陋寡聞感到自慚形穢,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整合,為什麼他知道那麼多,我是不是白活了?

不必悲觀,羅振宇的博學來自於他的團隊。“邏輯思維”是一個產品,這個產品的背後是一個百多人的團隊,個個都是比你厲害的人精。“邏輯思維”出品的東西,是將團隊的智慧以個人的形式展示出來。

羅振宇這本書告訴你:在成為明白人之前,如何避免被忽悠成糊塗蛋

《邏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書名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儘管作者一欄註明了“羅振宇”三個字,這本書依然是團隊力量的資源整合。只不過在進行資源整合的時候,羅振宇是那個負責頂層設計的指揮官。

迷茫時代?這是一個大前提,我們是否處於一個迷茫的時代?這一點羅振宇沒有在書中明確指出並且論證。但是他把這本書放在“迷茫時代”這個既定語境下了。每個人都可以為這個時代下一個“自定義”,比如“資本博弈的時代”,“利己主義的時代”,“風雲激盪的時代”……迷茫只是這個時代的特徵之一,遠不足以以偏概全地定義這個時代。

本書分為四章,四個章節之間並沒有什麼邏輯關係。“邏輯思維”出品的東西,其實遠沒有那麼“邏輯清晰”。

一、個人力量的崛起

《個人崛起的力量》從庫珀·雷默的《不可思議的年代》這本書開始說起。這些年羅振宇一直在販賣知識,販賣知識的過程中,他為眾多患有“知識焦慮症”的人推薦了不少書。有時候你都懷疑他就是個賣書的,實際上他們不僅賣書,還賣課程,賣日用百貨。但是歸結起來,“販賣知識”四個字更為貼切。

回到《不可思議的年代》這本書。這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著名的“沙堆實驗”。如果取一堆沙,一粒一粒地往下滴,一開始它會形成一個自組織,形成一個非常漂亮的圓錐形。可是隨著沙粒一粒一粒往下滴,沙堆不可能一直保持圓錐形,總有一刻沙堆會發生崩塌,尤其是那個尖,“啪”的一下就不成形了。這就是科學上著名的沙堆問題:什麼時候崩塌可以預見嗎?

沙堆實驗引申出來的“不可預知性”和“不可控制性”,構成了第一章主要的論點。對於未來,不要試圖去控制或改變,而是要去適應。對於一切的事實,不要試圖去控制或改變,而是要去適應。

羅振宇舉了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國放棄武力鎮壓作為論據,為什麼一定要去為了一點“入不敷出”的小錢一定要去控制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人呢?放手讓他們獨立,和他們做生意豈不是賺得更多?

這裡面有一個很勉強的邏輯,傻子都知道“獨立戰爭”的原因絕不是這麼簡單。按照邏輯思維的邏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讓英國人算了一筆賬,和美國人打起來撈不到什麼油水,不如握手言和。

羅振宇這本書告訴你:在成為明白人之前,如何避免被忽悠成糊塗蛋

羅振宇很有演講天分,他的話幾乎讓你相信了事實就是這樣。但是這本書是要讓你做一個迷茫時代的明白人,不是一個糊塗蛋。如果你想搞清楚其中的邏輯,最好去翻一翻關於“獨立戰爭”的歷史書,而不是在這裡聽他扯淡。

把四大名著和管理學智慧聯繫起來,可以說很有幽默感,但是拿別人扯淡的話當真理的人,做個糊塗蛋也挺開心。

第一章後半部分說了日本經濟低迷的問題,缺乏創新,沒有大航海時代的冒險精神,也就是說一個社會進步到了太過於文明太過於完善的地步,難免陷入停滯。這就有點雞蛋裡面挑骨頭的意思,社會發展必然結果就是要保證所有人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犧牲多數人的利益去成就少數人的財富。

羅振宇信奉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因為在今天的中國,市場和資本逐漸取代政府的宏觀調控成為左右人們生活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吳曉波在最近的一本書《激盪十年,水大魚大:中國企業2008-2018》就已經提出,資本博弈是大勢所趨,不僅羅振宇信奉市場和資本,很多互聯網大佬和金融大鱷都信奉市場和資本,當然,他們也對政府心存戒備。

二、創業去

《創業去》從劉慈欣的《三體》一書中的“技術爆炸”這一概念開始說起,引申到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產品的爆發式的湧現和增長。小米的成功被奉為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典範,在以後的書裡還會有很多次提到中國的“雷布斯”,小米創始人雷軍。

羅振宇這本書告訴你:在成為明白人之前,如何避免被忽悠成糊塗蛋

羅振宇當然要提“小米模式”,同時給大家推薦一位朋友的書《微革命》。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羅胖告訴你:找到你的興趣,用心投入,用情懷做出一個讓客戶有體驗感的產品。當人們對這個產品欲罷不能,交口稱讚的時候,你就成功了一半。這時候要乘勝追擊,開始融資,擴大規模,商業利益最大化。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不妨研究一下小米的發家史,我相信一定比羅振宇告訴你的收穫更多。但是成功不可複製,你不是沒有機會,你只是沒有能力。

羅振宇舉了大航海時代發現新大陸的三位偉大船長作為例子,巴爾沃亞、麥哲倫、庫克船長,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第一,堅決認可並承認以及直面自己內心對於金錢的渴望;第二,學習巴爾沃亞,不跟存量較勁,而去尋找人生的增量;第三,學習麥哲倫,沿途獲取最需要的幫助,用最低的成本去整合全新的資源,然後像兔子一樣去找尋到最近的可以吃到的草;第四,學習庫克船長,總結前人的經驗,試圖提煉出科學的規律,然後外推出去,探尋新的增量。

你知道什麼是新的增量嗎?舉個例子,你把投資賺來的錢繼續用來投資,就叫新的增量。

所以接下來,羅胖講了一個關於“瘋狂的投資”的故事。關於菲爾德在大西洋裡鋪電纜發電報,九死一生大發橫財,這個故事告訴你,富人他富,有他的道理,窮人你窮,確實活該。

三、互聯網進化論

《互聯網進化論》這一章從《與機器賽跑》這本書開始說起,告訴你一個危言聳聽的可能,未來人工智能將取代部分人人成為主宰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聯網的發展和技術的爆發式革新很有可能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是:互聯網將模糊現實和虛擬的邊界,技術發展會讓無數的人失業,沒有工作,找不到存在感,失去人生的意義。

接下來羅胖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紹了目前還沒有普及意義的3D打印技術,還有互聯網將所有的信息鏈接成一個“超腦”的未來趨勢。當然我們都活不到那個時候了,這些事情與你無關。

羅胖囉嗦了這麼多不過是要告訴你,順應時代潮流,緊跟時代發展,懂點互聯網知識,具備一點互聯網思維,很有必要。

羅振宇這本書告訴你:在成為明白人之前,如何避免被忽悠成糊塗蛋

四、今天我們該怎麼活

前面三章陳述了那麼多技術性的乾貨,其實就是信息整合的廢話。你瞭解羅胖介紹的那些所謂“沙堆實驗”、“創業思維”、“互聯網進化”,至少能夠增加和朋友吹牛的資本,忽悠也是一項本事,接下來羅胖就會用“富蘭克林”作為例子告訴你忽悠有多重要。

就像蘇秦“合縱連橫”,真正牛逼的忽悠要在國家層面上進行。富蘭克林被羅胖譽為“全世界最偉大的和事佬”,似乎有點言過其實。按照邏輯思維的邏輯:美國獨立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並不是因為華盛頓領導有方,而是富蘭克林忽悠有術。如果不是他從法國人那裡借來600萬,美國將一敗塗地。很顯然這個無腦邏輯經不起推敲,所以邏輯思維得出的結論,其實很沒有邏輯。

羅振宇用富蘭克林的一生告訴你: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取得正當的財富,贏得他人的尊重,做最具體、最實在的事情,而且勤奮地去做,而不去空談大道理。這就是我認為的最有尊嚴的生活。

說了那麼多,還是很沒有邏輯。關鍵是,推薦大家讀一下《富蘭克林傳》這本書,也許這才是他的目的。

接下來羅振宇說了“拖延症”和“費馬定理”兩個風馬流不相及的概念。簡單而言,“拖延症”可以歸結為“拖延症的臨床症狀和發病機理,以及如何治癒拖延症但是為什麼不能根除”;“費馬定理”可以歸結為“費馬定理被證明的歷史”。

怎麼當個明白人?《迷茫時代的明白人》這本書在完成了十多萬字的扯淡敘述之後,終於說了一點切題的話。

羅振宇這本書告訴你:在成為明白人之前,如何避免被忽悠成糊塗蛋

羅胖發揮扯淡扯出天際的本事,從進化論開始談起,為什麼我們總是被忽悠?因為時代發展太快,我們從原始社會帶來的腦瓜子不夠用了。如果你不信,羅胖用“謬論因果律”讓你心服口服。

知道為什麼2017年你過得不開心嗎?因為窮。窮導致了不開心,還是不開心導致了窮?好像有什麼因果關係,其實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事物之間的關聯性被人們錯誤地理解為因果性。

因果關係就像講故事,關鍵是你編的故事別人信不信。比如:國王死了,幾年後,王后也死了。這是事實陳述,但是故事是這樣:國王死了,幾年後,王后也傷心死了。

接下來“邏輯思維”毫無邏輯地推薦大家多讀一點經濟學作品,羅胖再次普及了“會計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分別。然後強勢推薦王福重《人人都愛經濟學》這本書。

羅胖說,我有兩個人生信條。第一,堅決不信別人告訴我的狹窄因果論。第二,用自己認同的因果關係,來把握自己的決策。為了合理化並且強行結束本書,羅胖繼續扯淡。

用我的話來總結這本書:保持懷疑精神,相信自己的判斷;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要輕易被忽悠。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不是嗎?拿來消遣還是不錯的。誰認真了,誰就是傻逼。我只是想說,但凡那些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的話,不妨動一下你的腦子好好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