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至民國的楷書(二)

宋承五代之後,結束了半個世紀的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國家恢復統一。然而文化受到的摧殘是一時難以彌補的。歐陽修說,“書之盛莫盛於唐,書之廢莫廢於今”。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代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禁中,據說是刻在棗木版上,這就是《淳化閣帖》。

五代至民國的楷書(二)

淳化閣帖

一共十卷,其中二王的作品佔了一半。而這些作品中,偽作又佔了相當的比例。故宋人學王,已經沒有唐人的條件了。他們不可能再有如懷仁集《聖教序》時那樣豐富可靠的真跡了。他們依據的是翻摹的本子,再經一再摹刻,其失真程度可想而知。

五代至民國的楷書(二)

《淳化閣帖》一出,各地爭相摹刻,有潘師旦增刻的《絳帖》,有寶月大師摹刻的《潭帖》,有徽宗時刻的《大觀帖》等。

五代至民國的楷書(二)

絳帖

所以,宋代是個崇尚帖學的時代,善楷書,尤其是善大楷的書家就很少了,因此蔡襄的《萬安橋記》成就上也遜唐人甚遠。宋人的小楷作品也很少見有突出的。宋代楷書有特色的要推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

五代至民國的楷書(二)

瘦金書

這是在唐代薛稷楷書的基礎上發展來的。趙佶是畫家,他用一種似乎是勾勒工筆畫的線條來寫字,頓挫有力,細瘦挺勁,到今天許多工筆畫家還喜歡用它來題款。蘇軾的大楷《醉翁亭記》寫得氣勢磅礴,很像顏真卿的《東方畫贊》。而他的一些行楷作品更有意趣,如《黃幾道文》《司馬溫公碑》,都寫得淳古厚重,精神飛動。

五代至民國的楷書(二)

蘇軾《醉翁亭記》

正如黃庭堅所云:“餘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黃庭堅的行楷小字寫得也很好。1989年江西修水縣出土的《徐純中墓誌》是黃48歲所書。用筆清勁縱逸,結體姿態橫生,法度不如唐人精嚴,而意趣超邁,也是後人難以企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