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

編劇和演員不一樣,演員一旦過氣,可能經濟價值就會嚴重下滑,但

對有名的編劇來說,“越老越值錢”。只要不息影,不斷有作品問世,片酬基本呈直線上升狀態。

國內一線編劇的報價基本在30—50萬/集。超級頭部大劇,大咖編劇拿到1000萬的片酬也不稀奇。

湖南、東方、浙江、江蘇、北京一線衛視臺播電視劇,單集片酬5萬/集起步。

中小成本網劇,編劇片酬單集2—3萬/集。

編劇的片酬跟真刀真槍的本事鉤掛,也和名氣掛鉤。

對於中國大批的青年的編劇來講,都是在等一部響亮的作品來確立自己在行業的地位,都繞不開“媳婦熬成婆”的階段。目前,中國編劇界還處於金字塔結構,處於頂端編劇和未成名底層編劇在收入、地位等方面,差距還非常大。

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截取目前活躍在市場上、較有名氣且有大眾熟知代表作的編劇,從商業價值和作品口碑兩個維度,進行TOP100的綜合排名,

為各大電視劇出品方、製片方提供商業參考。

排名規則如下

1.《我愛我家》梁左、《大染坊》陳杰等已逝編劇不在排名之列;2.劉震雲、王朔、蘆葦等有少量電視劇作品,但以電影為主的編劇,不在排名列;3.瓊瑤等基本已經息影的編劇不在排名之列;4.排名以作品社會綜合影響力為主要參考維度,商業價值和作品口碑各佔50%,不以白玉蘭獎等獎項為參考標準;5.目前活躍在市場,且作品在內地產生廣泛影響的TVB編劇也在排名之列。

以編劇蘭曉龍為例。蘭曉龍擅長寫軍旅劇,但同時也能參與編寫李亞鵬版《射鵰英雄傳》,是一位全能型職業編劇。其作品《士兵突擊》是國內軍旅劇最頂尖的作品之一,引發黃金檔收視狂潮,其作品《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等豆瓣都接近9分。綜合其一線編劇陣營的實力與名氣,排名靠前。

電視劇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

超一線編劇:享有編劇中心制的權力

中國到底有沒有編劇中心制?

有!但是國內只有少數的頂尖編劇才享有,比如《北平無戰事》,就是典型的劇本中心制。

侯鴻亮透露說《北平無戰事》是40集的容量,每一集在2萬字左右,裡面有大量描寫性的語言,加在一起有80多萬字,這是劉和平在至少3000萬字的閱讀後呈現出來的80萬字。

電視劇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

編劇劉和平

侯鴻亮自己在讀劇本的時候,碰到不了解的地方,都要向劉和平請教。孔笙的團隊,美術和攝影等,都要鑽研出劉和平劇本里的每一句話,演員不明白的,劉和平都需要答疑解惑。總之,整個劇組的運作是為完成劇本的表達而服務的。

姜偉是少數能編能導的“複合型”影視大拿,其編劇作品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上兼而有之,而具體拍攝能將劇本的精髓最大化影像呈現。

電視劇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

編劇高滿堂

高滿堂投拍的劇也接近“劇本中心制”,他自己對整個拍攝擁有較大的話語權。高滿堂在劇本寫作前,都會深入基層進行調研,生活基礎雄厚,劇本紮實。

趙東苓的劇,也接近“劇本中心制”。比如《青島往事》,黃渤一定程度上是看趙東苓的“臉面”才決定參演的。

但國內享有“編劇中心制”權力的編劇,屈指可數。

香港電視劇編劇:擅長寫強情節劇和商戰劇

香港有名的電視劇編劇,很多都參與過金庸劇的改編創作。金庸劇的一個特點就是情節強烈、戲劇衝突複雜。

香港的很多警匪劇都是強情節劇,譬如《使徒行者》、譬如劇版《無間道》,宮鬥戲的鼻祖《金枝欲孽》也是強情節劇。

整體上,香港的電視劇編劇在戲劇結構、節奏、懸疑、反轉等技術上,整體上普遍要比大陸編劇更嫻熟。

當然大陸也有擅長寫強情節劇的編劇,譬如《紅色》編劇徐兵、《潛伏》編劇姜偉、《琅琊榜》編劇海晏、《舞樂傳奇》編劇王倦、《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偽裝者》編劇張勇、《夜幕下的哈爾濱》編劇餘飛。

電視劇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

《紅色》編劇徐兵

現在國內三大視頻網站和TVB編劇合作,看中的就是他們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在警匪劇強情節劇方面的優勢;二是在職業劇商戰劇方面的優勢。

由於歷史發展和社會環境的原因,大陸的編劇是很難寫出《大時代》《創世紀》這種高水平的商戰劇的。

電視劇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

《大時代》編劇韋家輝

TVB的編劇模式有點像美劇編劇模式,TVB通常是集體協作,一個項目的老大叫“監製”,但這個監製是戲劇方面的監製,有時候也叫“編審”

。這些編審經驗老到、編劇功底深厚,尤其是在劇本整體結構和中心事件的串場上,能力突出。譬如張華標、韋家輝、李綺華、梁家樹、歐冠英等。

情景喜劇編劇人才極度稀缺

寫喜劇需要天賦。

在中國最受歡迎的美劇裡,情節喜劇佔據了大壁江山。

目前,電影界的喜劇編劇非常吃香,比如束煥、蘇亮、開心麻花團隊等,而國產劇的喜劇編劇少之又少,相較於喜劇電影,喜劇電視劇(情景喜劇)對編劇的挑戰性更大,因為情景喜劇對人設的要求更高。

電視劇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

編劇寧財神

國產情景喜劇有兩座高峰,一是《我愛我家》,二是《武林外傳》。《我愛我家》的編劇梁左先生已經去世;早年王朔、英達、俞白眉都參與過情景喜劇的編寫;本山傳媒編劇一哥何慶魁也創作過《馬大帥》《劉老根》等經典喜劇;另外汪遠韋正合作的《愛情公寓》系列引發過收視狂潮。

電視劇編劇TOP100權力榜出爐!

《愛情公寓》編導汪遠、韋正

近一兩年,情景喜劇在市場出現的頻次減少了,一是因為人才稀缺劇本難產,二是情景喜劇來錢慢,平臺不愛收,出品方不愛投。但我覺得,從觀眾的角度,這個市場還是很大的。能寫喜劇電視劇的編劇商業價值依然很大,只要有過硬的作品問世,一定會受到市場和觀眾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