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隱忍裝了36年的智障的千古一帝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初名李怡,長慶元年(821年),封光王。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後,李忱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以皇太叔繼位。

一個隱忍裝了36年的智障的千古一帝

網絡配圖

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制皇親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對外關係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

李忱在位時期是唐朝繼會昌中興以後又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李忱因服長生藥中毒,於大明宮駕崩,享年五十歲,在位十三年。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葬於貞陵。後加諡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他雖然是憲宗的親生兒子,後也被封為光王,但卻是庶出,媽媽鄭氏只不過是一名身份低微的宮女。因為媽媽位置低微,光王李怡出世後天然享用不到別的親王那樣的榮寵,只能在一個無人注目的角落裡孤獨生長。所以他從小就顯得落落寡歡、板滯遲鈍,通常終日而不發一言。長大成人今後,這種狀況不光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峻。以至於從小到大,他一向被視為“智障人士”。在整個長安城,幾乎所有見過他的人都這麼認為。

一個隱忍裝了36年的智障的千古一帝

網絡配圖

他十多歲時,身患重病,當時病勢愈發沉重,忽然有光輝照耀其身,他便馬上一躍而起,端正身體拱手作揖,像對待臣下一樣,他的乳母認為這是心病。但穆宗李恆看過後,卻撫摸著他的背說:“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不是心病。”並賜給他玉如意、御馬、金帶。李怡常常夢見乘龍上天,他將此事告訴母親鄭氏,鄭氏對他說:“這個夢不應該讓旁人知道,希望你不要再說。”李怡身經太和、會昌兩朝,愈加隱晦不露,與眾人在一起時,不曾多言。

爾後不管鉅細場合,光王就成了專門被人嘲笑和玩弄的目標。有一次,文宗皇帝在十六宅宴請諸王,席間世人歡聲笑語,唯一光王悶聲不響,文宗就拿他開涮,說:“誰能讓光叔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諸王一哄而上,對他各樣戲謔。可這個光叔一直都像一根木頭,不管大夥怎麼玩弄他,他甚至連嘴角都不動一下。看著他那委曲求全的容貌,世人越發高興,文宗在一旁笑得前仰後合,世人也不斷鬨堂大笑。有一次,他們在宴會時非得逼著李忱說話,但不管怎麼玩弄、嘲笑,李忱也不答話。可是就在這時候,有一個年輕的親王卻遽然止住了笑臉,這個親王即是後來的武宗李炎。他遽然在想:能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都不為全部外物所動,他假如不是愚不可及,那即是高深莫測。李炎遽然有點兒毛骨悚然,他下意識地覺得,光王很可能歸於後者。

到了李炎登基之後,多年前那種毛骨悚然的感受一直揮之不去。李炎覺得身邊留著這麼一個“莫測高深”的人,遲早是個禍害!寧殺錯不放過,所以他最開端預備無聲無息的殺掉李怡,因而每次出去打獵、划船等都帶上李怡,成心玩弄這個傻子,讓他落個水,摔下馬,摔下臺階,直接製造意外搞死李怡。可是,每次李怡都能絕處逢生,為此,武宗很是疑惑,因而決議直接打死李怡。他讓宦官將李怡羈押起來,直接扔到皇宮的茅廁糞坑當中,妄圖讓他淹死,而過了一天,宦官陳述說李怡還沒死。

所以,武宗又派了宦官仇公武去直接殺掉李怡,這個仇公武那其時是有權的宦官,心想著武宗體弱,估量快要死了,假如留下這個傻子,那麼自個今後立他為帝,那豈不是大權獨攬。所以沒有依照武宗說的去做,將李怡從糞坑撈起來後,洗了潔淨,送到了一處寺廟落髮。此後李忱便遠離長安,落髮為僧,流浪全國,在此期間曾與另一高僧合寫了一首詩:“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做波濤!”可見李忱的心中實是還有一番志向的。

一個隱忍裝了36年的智障的千古一帝

網絡配圖

到了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李炎病危,由於他的兒子都年幼,尚未立太子,所以,朝野上下人心浮動。那時,宦官勢力如日中天,一等到武宗歸天,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便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三朝皇叔李忱。雖然李忱一直被眾人視為智障,但是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論資歷絕對夠老,而且有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對。於是,已經被人忘卻的李忱又回來了,並且坐上了唐帝國第一把交椅。最初立他當皇帝的宦官們想著他不過是個傻子,好操控。

誰知李忱一繼位,眼前的李忱突然變得無比陌生,他神色威嚴,目光從容,言談舉止沉重有力決斷政務有條不紊,出乎所有人預料的透明事理,睿智氣魄,雷厲風行,發揮了一系列雷霆手法。李忱首先就按捺立他為帝的宦官實力,該殺的殺,該放逐的放逐,只關於他有救命之恩的馬元贄手下留情,授了個虛職養著;對朝臣,打擊權貴、外戚,貶謫李德裕,完畢牛李黨爭;對外大破北狄,安穩北方,驅趕吐蕃,收復河西,平定安南,都護南疆,撫平党項,安定西陲。歷史上把這一期間稱之為“大中之治”,稱李忱為“小太宗”。給晚唐打上了一抹絕無僅有的輝煌亮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