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撰文 石鳴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

不準情緒化,

不準偷偷想念,

不準回頭看,

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了,

你要聽話,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這是村上春樹在《舞舞舞》中寫過的話。

長大,是一個熟悉又憂傷的話題,

越來越多的人不想長大,

越來越多的人長不大,

還有越來越多的人不care長不長大。

《小王子》說,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

只是他們都忘記了。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

我們來和大家一起關注一下,

每個人心裡都有的那個小孩,

Ta在說什麼?

Ta在想什麼?

是不是正是因為有了ta,

我們才能過好這一生?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raki今年28歲。她仍然喜歡穿裙襬繁複的花裙子,鮮豔的色塊拼接,或者佈滿大大的波點,頭髮染成芭比娃娃一樣的蘋果綠,帶花邊的短筒白襪,配圓頭小皮鞋。整個人看起來有點像一塊甜美可口的奶油蛋糕。

國內本科畢業之後她去英國留學,一口氣讀了兩個碩士學位,讀到25歲才畢業。工作三年,她一直單身,沒有男朋友,也不著急。因為從事媒體行業,她每天都會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是行業精英,生活豐富得基本想不起來戀愛這回事情。

但她收入並不高,以至於一直與父母同住,省下房租開銷。直到最近,她才下定決心搬出去。“我其實還是一個滿理想化的人”,如果一份工作自己不喜歡,高薪還要再掂量一下,但是如果喜歡,工資低一點,也成了暫時可以原諒的缺點。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跟raki相比,葉子樂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像一個小孩子。他是1983年生人,今年已經35歲,形容自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拯救他日常生活的是他家的阿姨,每天來家裡三個小時,幫他整理房間、做飯、疊衣服、打掃衛生。

他活到現在從來沒有找過工作,沒有上過班,“沒有做過一件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家裡奉行寬鬆教育,大學畢業之後,他因為沒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三四年一直靠家裡養著。去年他和父母一起去美國旅行,三個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大人早上六點起床,去迪士尼瘋玩12個小時。

“過山車坐了一遍還要再坐一遍,我們三個最愛玩的是那個咖啡杯,那個要用很大的力氣轉動,越轉越快,整個人就很瘋,超級開心。”

他目前單身,有一搭、沒一搭地談著一段很酷的、暫時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會有結果的跨國戀愛。他覺得自己會有結婚生子的那一天,但肯定不是現在。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社會學家們曾經設立了成年的五個標準:從學校畢業、離家獨居、經濟獨立、結婚、生小孩。raki和葉子樂至今尚未達到,儘管他們的歲數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上我們認定成年的標準。

最近幾年裡,和他們相像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他們沒有認真想過怎麼養老,但是堅信自己老了以後,要當一個很酷的老年人,比現在的老年人酷上一百倍。

應該說,從80後開始,以90後為主力,這是中國嶄新的一代。他們生活在物質逐步變得極大豐富的環境裡,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享受了得天獨厚的家庭資源,以至於他們也開始像西方已經進入後工業社會里的年輕人那樣,擁有了一種成長階段的奢侈品,叫做“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這個時期超過10年,在此期間,一個人可以說既是成年,又不是成年,可以享受成年帶來的種種自由和好處,卻不必馬上進入固定的社會角色,擔負起成年意味著的全部責任和義務。

“本質上,成年初顯期給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一個人在這段時間內,可以以相對低的成本,進行各種探索,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道路。”傑弗瑞·阿奈特博士說,他是這個術語的發明者。

他對世界各地年輕人進行抽樣調查後發現,一個地方越發達,社會越富裕,這個地方的年輕人長大就越晚,越多地擁有“成人初顯期”。可以說,“成年延遲”既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成果,也是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一個參考標準。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生理層面上,神經科學家們的研究,為“成年延遲”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論支持。人們發現,人類大腦的發育成熟,需要的時間比我們原先想象的要長得多。它並不是隨著青春期的結束而停止,而是一直繼續到至少25歲,甚至到30多歲。

大腦神經突觸有兩個發育高峰,一個是0到3歲,另一個則是20多歲。尤其是情緒控制和高階認知部分,是第二次發育的重點。

於是人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們的大腦發育和成熟過程,也存在馬斯洛說的需求層次?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層,只有當底層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以後,人們才有餘力去考慮較高層次的需求,比如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

大腦是不是也是這樣?如果某一層次的發展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那麼就會停滯在這個階段,無法進入更高的層次?這樣的話,那些“提前成人”、或者“按時成人”的人,他們的大腦發育是不是被迫變得更為迅速,因此需求也被壓縮,成熟的進度因此停滯?

而“延遲成年”的人,大腦反而因為有充裕的時間,從而發育得更好,最終也能變得更加成熟?

自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我們一直被飛拽著往前奔,人類的自然進化速度遠遠趕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因此產生了大量矛盾。如今,遲遲不成人,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社會發展終於契合了原初寫進我們身體的自然機制,從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Marina也是一個乍看上去像90後的80後。五月已經穿上了小熱褲,渾身上下掛滿了各種blingbling的首飾,脖子上項鍊有兩三條,十個手指戴滿了戒指,鼻子上掛著一隻明晃晃的鼻環,頭髮染的是今年最流行的“乾枯玫瑰色”,濃妝,濃的程度剛好可以在白天走進辦公室,晚上進夜店也不違和。

今年32歲的她還是單身。談話一開始,我們討論了半天“單身”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有不固定的男朋友算不算單身?一直dating,但沒有進入一個relationship,算不算單身?

Whatever。她最後做了一個瀟灑的手勢。她是一個山東大妞,成年以後隨家人移民美國。本科還是在國內唸的,上的是中戲,和佟麗婭等人是同級,但她唸的是舞美系,和表演系並無太多交集。

大學四年,她“天天逃課、天天玩”。本科畢業後,去舊金山藝術大學唸了兩年研究生,方向是廣告和藝術指導。一直到研究生畢業之前,她都像一個典型的富二代留學生那樣,無憂無慮,晃來晃去,泡吧、派對、買買買,家裡的供給源源不斷。她打定主意將來要當一個藝術家,從沒想過這樣的日子有什麼理由會繼續不下去。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研究生快畢業的時候,我突然得知,我們家破產了。”Marina說,語氣輕描淡寫,“可能那就是我長大的一個trigger(導火索)吧,當時衝擊還挺大的,我突然沒有了安全感,覺得必須強迫自己長大。”

後來她才意識到,家裡的經濟情況可能早有端倪,只是家人一直對她隱瞞,直到研究生畢業前夕,母親才向她隱約透露了一點消息。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去掙錢。在美國工作了一年以後,她第一次實現了經濟獨立。此後又開始折騰。2013年回國到現在,五年時間,換了六七份工作,平均一年跳一次槽,國企、外企、創業公司遛了一圈,最近決定自己出來創業。

雖然經濟獨立了,可是也並沒有存款,賺多少花多少。她成天上海、北京、洛杉磯到處跑,呆在上海的時間並不長,卻還是租了徐家彙最繁華地段的精裝一居,月租6600,拎包入住。直到近兩年,她開始覺得,“哎,是不是該存點錢了”,辭職的時候也會算一算,手頭的錢,夠不夠交下兩個季度的房租。

“我曾經是不想長大的,可是不想長大有什麼辦法呢?能不長大嗎?”Marina反問我。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蔡康永曾經在《奇葩說》裡說:“長大是一個掃興的過程。”

知乎上也有問答,長大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有人說,是“到了兒時羨慕的年紀,卻沒能成為兒時羨慕的那種人”,還有人說,“開始覺得活著是件很辛苦的事”。

其實,這也正是習慣於享受“成年初顯期”的年輕人面臨的一個困境。他們遲早要結束“成人初顯期”,跨入真正的成人世界。可是,那個終點到底在哪裡?我們心裡知道,一定有一個彼岸,但是,怎樣才能安全抵達這個彼岸?

還是說,沒有所謂的安全路徑,一切都已經處在動盪飄搖之中?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在這樣一個晚熟時代中,所謂的“準備好”成年,成為了一種迷思。時代的洪流席捲整個世界,昔日的良田早已不存,“過去觀念中的美好工作、美好職業或美好的人生未來”,都已經是滄海桑田。

面對這場大洪水,“人們的反應和動物的本能反應一樣,fightor flight,戰鬥或逃逸。”

大部分人選擇了逃逸和等待。“他們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想象,以為自己應該要達到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才可以投入到這個十倍速的水流中。”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小A就是一個這樣在等待狀態中的90後。她今年26歲,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工作三年了,內心深處還是覺得自己是個職場新人。去年,她和比自己大三歲的男朋友領證結了婚,同齡人裡面,她結婚算早的,因此她定好三年不生小孩。這是她對生活唯一確定的規劃,也是她給自己製造的成長“緩衝期”。

不要孩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她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孩。她雖然結了婚,離開父母和老公獨立居住,但是兩個人平時都不做飯,也不做家務,大部分時候吃飯問題靠外賣解決。

“什麼樣的人可以生小孩,就是天天給自己做飯的人,”在她的概念裡,小孩子是不能吃外賣的,“我自己也不是吃外賣長大的。”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她對“大人”的想象很具體:要每天做飯,每天下了班回家還能繼續做家務,不打遊戲,職業經驗豐富,業餘時間用來安靜的看書,討論一些很有哲理的問題,比如幸福到底是什麼。

她曾經以為,結完婚就會變成一個大人了。然而,現實是,每天晚上回家以後,她和她老公雷打不動要一起打一個小時遊戲。

“我一直以為,結婚這個事,可以幫我重啟一段生活。我曾經以為,領證的那一刻,人生會有一個昇華,就像遊戲通關一樣,‘叮’的一下,你就都亮了。但是現在好像在玩過家家,和之前也沒什麼區別。”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小A和老公住的房子,是公公婆婆付的首付,小倆口還月供。這大概也是年輕人和他們上一代人的差別。

如果說,十年前,“啃老”還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那麼現在,90後單靠自己賺工資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幾乎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但是實際上,年輕人建立起自信心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自己的成就超過父母。

王德威做心理諮詢做了十幾年,大量的案例積累後,他發現,“臺灣的經濟奇蹟,再加上教育的推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不再是下一代子女能超越的了。這障礙,也就成為現在年輕人的玻璃天花板——穿不過的限制。”

大陸的情況,其實也是同樣。“一代勝過一代,是自信心的起點。在成就還不及父母,或者僅僅和父母相當時,我們會覺得這只是自己應該做到的事情。”

上一代人的成就,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下一代人的阻礙。“自己的爸爸當年條件那麼差都能有如此成就,輪到自己,擁有如此優渥的資源,豈不是非成為人中龍鳳不可?可是不管努力幾次,都只是一般程度,即便還算優秀,也都覺得沒有達到自己應該做的:遠遠勝過當年的爸爸。就這樣,一而再地,也就放棄努力了。”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前一代人對後一代人的壓力是永恆存在的。研究表明,上一代人獲得自我良好感覺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面對下一代人的優越感。

然而,“成年延遲”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把這些代際差異抹平,曾經“推遲長大”的年輕人,好像打算永遠“不長大”了。這樣一來,需要修改的,反而是我們關於成年、成熟的定義。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比如Kiki和郭磊,這對35歲的新晉父母,正在身體力行地改寫傳統的親子關係。

他們是1983年生人,去年才有了女兒。他們大學就開始談戀愛,結婚多年,從來沒想過要孩子,Kiki懷孕之後,決定把孩子生下來的同時,也決定堅決不能讓小孩影響自己的生活。

他們自認自己還是小孩,每年都要過六一。大概和他們從事廣告業的工作有關。郭磊覺得自己才20來歲,這正是他同事們的年齡——他們都是95、97年生人。

“我和他們完全沒有代溝,生活中每一天都在接觸新鮮事物,新的客戶、新的產品,我感覺自己永遠不會變老。”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郭磊是機車愛好者。女兒出生後,他和Kiki去玩賽車,也把女兒帶著,還放在賽車裡面拍照發朋友圈。“出生到現在一歲多,我們去哪都帶著她,從事的活動跟以前基本沒差。”

兩個人都喜歡吃零食,有了娃之後,家裡零食更是沒有斷過,變成了他們倆搶著吃女兒的零食。Kiki在朋友圈po買了多少零食的照片,有朋友留言說,這麼多,吃得完嗎?Kiki回覆說,沒問題,因為是三個人在吃。

小孩是兩個人自己帶的,完全沒讓雙方父母插手,也沒有請阿姨。因為,他們的原則是要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帶娃遇到問題怎麼辦?向醫生朋友請教。專業人士比親戚七嘴八舌更可靠。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在某些方面,他們比他們的長輩更加幼稚,可是,另一方面,卻比長輩們遠為成熟。

應該說,這是互聯網和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每個人都可以經由各種手段不斷地擴大展眼界,擴大朋友圈,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成長。

毋庸置疑的是,學習,正是一個人保持青春的最好方式。

管理學之父沃倫·本尼斯研究了一輩子為什麼有的人能成為領導者,而有的人不能。2005年,他採訪了43位成功人士,年齡跨度從21歲到93歲,得出一個結論:一個成年人要想脫離平庸,變得比同齡人優秀,最重要的是具有童心。

他用了一個生物學詞彙來概括這種童心:幼態持續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幼態持續”。對於年歲漸長的我們,“幼態持續”事實上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在這個世界上活了二三十年後,經歷過生活種種週而復始的無聊循環後,你還能像一塊未經汙染的海綿那樣嗎?你還能擁有孩童的雙眼嗎?永遠對周遭的事情發生好奇,永遠在吸收新鮮事物,自然到如同呼吸?

難的不是生來就有童心,而是經歷生活的種種消耗和捶打之後,還能保有初心。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以後,繼續熱愛它。”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33歲的Kimi,結婚四年,兒子三歲,但是完全看不出來。“我覺得我心理年齡只有18歲,就是對一切東西都很好奇。”

一路走來,他主要靠自學。斜槓青年的鼻祖北野武,是他的男神。他信奉男神的一句話,“無聊的生活我死也不要。”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未來我還想去學木雕,學陶藝,還有導演和攝影。如果能年輕十歲,我想好好學幾門語言,日語、西班牙語。”

還有35歲的葉子樂,他的身份一大堆:視覺藝術家、戲服設計師、場景造夢師、時尚攝影師、室內設計師……最近他全心撲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品牌Kimmik上,對外最重視的身份是Kimmik創始人。

他家境優渥,生來聰明,25歲就當上了某家族品牌最年輕的藝術總監。29歲去英國聖馬丁藝術學院學攝影,畢業時拿了英國版《GQ》舉辦的攝影大賽肖像類一等獎。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然而,他是“不折騰就死”星人,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去搞一個人的環球旅行,走到印度時遇到洪水爆發,差點死掉。

一個奧地利人救了他。兩人翻山越嶺逃到新德里之後,奧地利人下了火車馬上飛回維也納,“他說這個鬼國家我再也不要呆一秒鐘”。葉子樂記得清楚,奧地利人下火車的時候還摔了一跤,“因為他跑得太快了”。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葉子樂在印度

葉子樂沒有走。儘管他自己也才剛剛從死亡線上爬回來。“我不走,我要在這裡休養生息一個禮拜,我還沒有看到恆河。”

“我真的非常非常能折騰,我從來沒有想過什麼長大,工作每天就是想怎麼能夠更好玩一點。這是我的一種生活態度,為所欲為,喜歡冒險。”

王小波說,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捶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捶的牛一樣。”

可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們不服。葉子樂覺得,自己現在“和20歲時也差不多,估計到了40歲時,也還是這樣。”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他們生活的世界,更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那個世界。紅桃皇后說:“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如果速度足夠快,那麼就可以讓時間停止下來。

新一代“彼得潘”們,或許正在經由這種方式,進入自己的永無島。在那裡,他們永遠年輕,永遠好奇,永遠天天向上。

部分圖片為葉子樂攝影作品

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第一批中年兒童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