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戎马一生,最后冤死沙场,谁为其背锅?

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巨浪和洪流中,有太多太多无名小卒成为了历史进程中的炮灰,也有太多的英雄豪杰在风云变幻的峥嵘岁月里,被时间的车轮碾压得粉碎。无名有名他们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抒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马援戎马一生,最后冤死沙场,谁为其背锅?

有这么一位将军生而为战,一生在战场上度过大半时光,死也死在战场上,这位将军就是马援。

据《后汉书》记载,马援常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的志向,“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他说到做到,直到62岁时还在带兵打仗,最后战死在沙场。“马革裹尸”从此也成为了愿为保卫祖国而战死沙场的豪迈壮语。著名学者陶行知有一个座右铭即:“大丈夫当学马援,为国为民,马革裹尸。”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东汉开国名将,死后还遭小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始终未入创立中兴大业功臣之列。
马援戎马一生,最后冤死沙场,谁为其背锅?

据《资治通鉴》记载:马援在前线交阯给两个侄子写了封信,信中告诫他们:杜季良(京城官员)这个人豪侠好义,清浊皆交,我不希望你们效法他。如果一味效法他,就会堕落成纨绔子弟,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这封谆谆教诲侄子的家信,不料被杜季良的仇人看见和利用,以此上书控告杜季良“行为轻浮,惑乱群众”。说伏波将军马援都从万里之外写信告诫侄子不要学他,而梁松(皇上的女婿)等人也与他交往结纳,像杜季良这样轻浮欺诈之人,势必败坏和扰乱国家。奏书呈上后,刘秀下令免去杜季良的官职,并召见梁松痛责,从此,梁松怨恨马援。

公元49年,马援奉命讨伐武陵蛮族,在今贵州一带作战。由于气候环境恶劣,战斗十分艰苦,许多士兵因瘟疫死去。马援也得了疫病,但他仍坚守在前线指挥作战,直至病逝。马援死后,梁松罗织罪名陷害马援。当初在交阯时,马援常吃薏苡的果实(即薏苡仁,或称薏米,既可以食用,亦可入药) ,说可以轻身益气,驱除瘴气,撤军时装了一车回来。梁松上书谗毁他,说先前装运回来的都是明珠文犀。刘秀大怒,追回了马援的“新息候”印绶。马援的妻子害怕,不敢把灵柩运回宗族墓地,草草葬在了西域。


马援戎马一生,最后冤死沙场,谁为其背锅?

公元58年,汉明帝刘庄继位。为了纪念和表彰“光武中兴”大业的功臣们,就在南宫云台画上28将(老百姓讹传为天上28星宿下凡)的肖像,唯独马援不在其列。马援的无端蒙冤的故事悲壮而凄惨,它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如果说今天当我们的时代还需要马援那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精神的时候,难道还要马援冤情的悲剧再次上演吗?这正是:一封家书起波澜,忠臣无端被蒙冤。虽然小人罪可诛,薏苡明珠岂难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