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横县伏波庙圩篷节

伏波,是汉代将领马援的封号。

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郡(今越南)女子征侧、征贰起兵叛乱,攻占九真、合浦等六十余城,并自立为王,东汉朝野为之震动。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封马援为伏波将军,令其统率十万大军,南征交趾。马援在征战之余,率部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改良生产,为当地造福,并留下部分士兵在当地生活,至今,在广西北流江、南流江等沿江、沿海地区,还有一些自称为“马留人”的居民,就是“马援南征时留下来的人”。为了纪念马援,当地人纷纷修建伏波庙。 广西规模最大的伏波庙在横县,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横县伏波庙始建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后历遭大火,毁坏殆尽,历代都有修缮。现在的伏波庙,为清嘉庆年间重建的,但仍保留旧时的规模。是一组很有特色的建筑群体,它是由庙门、牌楼、前殿、大殿、侧殿、后殿、回廊、祭坛等几个部分组成,以祭坛为中心,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庙门两旁为对称的钟楼和鼓搂。在庙门之外同时建对称的钟楼和鼓楼是极少见的。

横县伏波庙的钟鼓楼与廊殿是明代建筑。平面呈矩形,结构形式是穿斗与抬梁相结合,钟楼是将四柱升起,用四根柱子抬高屋顶,二楼栏杆为青砖花墙,屋顶青色瓦片飞檐反翘,不仅有一种轻灵腾飞的气势,又可有防止雨淋的作用,在正脊上吻着两条飞鲤,造型美观、大方。

前殿以檐柱重拱承托檐椽,拱柱交接处有精美的雀替和石狮,在屋架结构中,梁、枋、斗拱、口簪、天栩等,都达到了功能和艺术和谐的统一。庙宇四周墙壁上有许多描绘田园风光和神话传说的故事壁画浮雕,精美艳丽。还有千姿百态的文臣武将,正脊上有双龙戏珠,以及狮、鸟、鱼、花、草等雕刻,极为华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殿屋面举折平缓,翘出的檐角舒展飘逸。殿内有很多石柱,柱础石雕刀工精致,有垂莲形,塔状形等,梁架用料硕大,底面都有精细雕刻。制作精巧,华丽美观,整个结构可说是明清建筑的典型例子


郁江的乌蛮滩就在伏波庙前,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马援屯兵乌蛮滩,然后由此挥师南征,平定交趾叛乱。千百年来,航船经过此滩,无不肃然起敬。因此每有船只经过都在船头燃烛、烧香、鸣炮,庙内的和尚撞钟应答,以祝平安。至今,过往船只都还在鸣放鞭炮。

千百年来,横县伏波庙会香火鼎盛,人气极旺。在农历4月13至15日的3天时间里,昼夜演师公戏,来自本县百合、云表、校椅等乡镇的一些大型师公戏班组,都纷纷来到伏波庙,演出二十四孝故事片断;做道巫法事时,道公做过三天门、过刀山火炼等各种法事。白天,同时舞龙、舞狮、舞凤,舞麒麟,10几个龙、狮、凤、麒麟表演队从横县校椅镇、灵竹镇、灵山县、贵港市、宾阳县等地聚集而来,场面非常热闹;13日晚山歌对唱,对歌时,男女歌手各自三五结队,形成若干对唱群,相互唱和或问答;14日—15日祭拜,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赴伏波庙,特别是渔家船民,都不辞辛劳赶赴伏波庙来祭祀礼拜,用进香、烧炮、歌咏、舞乐等方式表达对马援将军的崇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并祈求马援将军上保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驱邪平安,逢凶化吉;下保金榜题名、

婚姻美满等。

热闹的横县伏波庙圩篷节

热闹的横县伏波庙圩篷节

热闹的横县伏波庙圩篷节

热闹的横县伏波庙圩篷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