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尚能悬梁刺股,我们有何理由不好好读书?

“一盏青灯伴夜深,一卷书香暖心扉”。夜深人静,灯下读书,字里行间隐隐约约,似有声音从远处传来,或激扬或悠扬或雄浑或恬淡或洒脱,那些看似平常的文字,却字字注入了心血与生命。


古人读书尚能悬梁刺股,我们有何理由不好好读书?

而古人读书,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典故,最著名的莫过于“头悬梁,锥刺股”。

“悬梁”讲的是东汉时期孙敬的故事。出自班固的《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古人读书尚能悬梁刺股,我们有何理由不好好读书?

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视书如命,酷爱读书,常通宵达旦,人称“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常看到后半夜,有时不免打起瞌睡。一天晚上,孙敬打瞌睡,睡着了,一觉醒来,懊悔不已。如何克服瞌睡?他苦思冥想,突然,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打瞌睡,绳子就会猛拽头发,他就会惊醒。从此,他就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由于孙敬刻苦学习,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大学问家。

“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出自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古人读书尚能悬梁刺股,我们有何理由不好好读书?

苏秦小时候很有志向,跟老师鬼谷子学习多年。学成后,苏秦的功名欲望非常强烈,于是,他到了秦国,用“连横”的计谋游说秦惠王文王,秦王没有采纳他的计谋。苏秦没有其他谋生本领,没有经济来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只好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一样返回故乡。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苏秦认为自己有把握了,于是,再次出山。秦国让他伤透了心,不想去了,他周游六国,说服以“合纵”抗秦,苏秦手握六国相印,缔约六国组织,联合抗秦。苏秦成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今中外,书籍真可谓浩如烟海。这些书籍记录着人类有史以来的经验积累、文化知识等。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长,与积累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知识,肯定有重要的关系。
古人读书尚能悬梁刺股,我们有何理由不好好读书?

那么,让我们好读书,读好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