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式”陪孩子的父母,将来都抱憾终生

“假装式”陪孩子的父母,将来都抱憾终生

最近微博上有个很热门的视频——《孩子有多渴望父母的陪伴》,视频中采访了几个孩子,只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孩子们都喜欢玩耍,可陪他们一起玩耍的却永远是姐姐、弟弟或是奶奶,唯独缺少了爸爸妈妈。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听到最多的答案是“爸爸妈妈很忙、他们经常有紧急使命需要完成……”

当提到可以要求父母陪自己玩耍时,孩子们很欣喜,甚至是想了各种“讨好”的话语。

最后告诉他们,没有如愿说服父母时,孩子们的伤心溢于言表,却还在为父母找说辞“他们太忙了、也许是我表现不好……”

视频很扎心,可毕竟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他们都在一味地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错过了孩子美好的成长点滴......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这个理念,被很多父母当做教育的左右铭,不少父母开始管理自己的时间,尽所能的挤出时间陪伴孩子。其实,成年人谁都忙,重要的是有心。

比起家长的没时间陪伴,可怕的是教育中还存在这样的“假装陪伴”,明明有时间在孩子身边,却将美好的陪伴变了味道。

曾经有一次坐车时,遇到一对父子坐在前座,小男孩一路上很兴奋,拉着爸爸的袖子,指着窗外,不停的说这说那:“爸爸,你看那个楼好高啊!”,爸爸只是轻轻附和一声,头也不抬,眼睛直盯手机。

几次下来,孩子越来越沉默,最后干脆趴在窗户边,呆呆地看着窗外。

带娃玩手机,已经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小区里、餐厅里,这样的父母随处可见。他们假装在认真地陪孩子,在他们身上,所谓的陪伴不过是句口号。

“假装陪伴”的父母,他们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和孩子玩游戏时,时不时刷下手机;

陪孩子聊天时,脑海还想着别的事;

带孩子出门玩时,还要按时登录手机游戏领取奖励……

有数据显示,孩子沉迷网络电子产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陪伴。

很多时候,并不是父母没有时间去陪孩子,而是而是陪孩子心不在焉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玩手机、和其他妈妈聊天,“身”陪“心”不陪。

有心理学者说,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父母有心安排时间陪玩,结果却不尽人意,从某种层面来说,低质量的陪伴对父母,何尝又不是一种打击。

龙应台曾经在文章写道: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每个孩子,都是上苍寄存在父母身边的珍贵礼物。唯有珍重以待,好好去爱,才能不负这一场缘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