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幼嗣可山先生,性聪慧,幼体弱善病,早丧母,未尝就外傅。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和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陈其美(1878年1月17日-1916年5月18日),字英士,浙江吴兴人。中华民国早期政治人物,青帮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文的左右股肱,后遭暗杀身亡。弟陈其采,字蔼士。兄陈其业,字勤士。陈其业有两子,陈果夫及陈立夫,二人由陈其美引介于蒋中正,与蒋中正关系密切,后来兄弟俱成为国民党内大员,主管党务,被广称为CC系。陈其美与蒋中正关系密切,为蒋中正结义之兄,将蒋中正引荐于孙文。孙中山高度赞扬陈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邹容(1885~1905),汉族,民族英雄,民主革命家,华夏志士,华夏先烈,民主革命烈士。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威丹),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重庆市巴南区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投身民主革命,是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1903年,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一书,旗帜鲜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中华共和国”二十五政纲,系统地阐发了孙中山“建立民国”的设想。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经历了孙中山提出———邹容发展———同盟会政纲确立的发展轨迹,这是邹容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大贡献。 1903年,章太炎因“苏报案”被捕,邹容慷慨入狱。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狱中。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王敬祥(?~1923年)19世纪60年代生于金门县山后乡。因其伯父王明玉无子,自幼过继给他为子,并随王明玉往日本。 1897年,孙中山逃亡日本,从事革命活动。王敬祥与其父均系孙中山忠实追随者,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王明玉和王敬祥均成为最早的会员。同年,王敬祥出任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副董事长。1908年,神户、大阪华侨正式成立中华商务总会,王敬祥被推选为董事长。嗣后,王敬祥等发起成立“旅日华侨统一联合会(即中华总商会前身)。1911年,会所迁至神户,王敬祥出任会长。他为孙中山在日本的革命活动筹募大量经费,复兴号贸易公司也成为革命党人的活动据点和支援国内革命的兵站基地。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与日签署《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创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期初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后悍然称帝。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没有了首领,从此中国陷入了数十年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状态。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蔡锷曾经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蔡锷奉袁世凯之命,镇圧了四川重庆熊克武发动的反袁起义。二次革命被镇圧后,袁世凯将非嫡系的地方都督调入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3年10月蔡锷也被调入北京,任经界局督办、参政院参政、全军统帅办事处办事员,1915年底,蔡锷在梁启超的影响下,反对袁世凯称帝,但是表面拥护,并假装迷恋艺妓小凤仙,麻痹袁世凯,潜逃出京,取道越南回到云南。于12月25日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汉族,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祖籍江苏省江苏常州(延陵郡)。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圧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数年后迁至合肥。1881年,段祺瑞怀只身前往山东威海投军。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两年后,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1888年,段祺瑞到德国柏林学习一年半年军事,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回国后到威海任随营教官5年。1896年31岁,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还任过江北提督、湖广总督等职。他与冯国璋、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三杰”。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曾任国务总理,北洋政府的临时执政。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出生于天津大沽口,字仲珊,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曾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芦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被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民国时期人物大观(二)——他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孙传芳(1885年-1935年11月13日),字馨远,山东泰安人,民国初年著名军人。北洋直系军阀领导人之一,曾称“五省联军总司令”,盘踞上海,金陵等东南沿海重要根据地,以智略较高,不断重创北伐军而闻名,其为人笑容可掬,处事果忍,人称笑虎将军。晚年落败,笃信佛教,未涉军政,却在诵佛经时,被仇敌女子施谷兰(施剑翘)刺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