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不同,造就了你不同的人生

昨天一口氣看完了王泓人的《再不遠行就老了》這本書。對於一個全職媽媽來說,足不出戶是她的生活常態。這本書能讓媽媽在不耽誤帶寶寶的情況下,跟著作者的筆遠遊世界,實在非常過癮。

書中最後一句話: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不同,造就了你不同的人生對我震撼力很大。作者感慨自己現在走遍世界的心境和以前朝九晚五工作狀態的不同。日常生活變了,人生也隨之改變。

其實,無論距離你遙遠的大咖,還是你身邊的普通人,日常生活點滴的不同,逐漸造就了他們不同的人生。

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不同,造就了你不同的人生

大咖不是生來就是的,而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努力成就的。

十年,她的日常生活常態就是:寫!寫!寫!日常生活點點滴滴就是不停地輸入、輸出。

在別人眼裡,她肯定是很枯燥,很寂寞,很無聊,很辛苦的一個人。少了約會,逛街,少了很多的人生小情趣,可是她用這點點滴滴的努力換來了自己不同的人生。

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不同,造就了你不同的人生

即使是普通人,不同的日常生活,也會有不同的人生意義。

小菲、小李和丁丁是三個好朋友,一起同事N年,單位解散後,還是互相保持聯繫。

三人中,小菲最上進。每天除了帶孩子,總是不停地學習,心理學、電腦、她都學習。也每天看書、沒事就寫寫東西。這些點點滴滴的日常也沒有看出來她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只是她自己生活的很充實,因為每天都有事兒幹。

有一天,一位以前的同事聯繫他們,說一個單位正在招人,他們如果沒有工作可以去試試。三個人就伴一起去了。最後單位只要小菲一人辦理入職。三個好朋友雖然年紀相仿,工作經歷相同,但小菲和兩位好朋友不同的是,她有心理諮詢師證,電腦操作熟練,有自己的作品。用人單位一看小菲並不是普通的家庭婦女,她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大的人,也是一個肯努力肯吃苦的人,這樣的人才,那個單位不想要呢?

只發感慨不行動,等於做白日夢。

道理好像誰都懂,能做到的卻永遠都是少數人。原因就是缺乏行動力。


大咖也好,身邊努力的人也罷。別人都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想要自己改變,需要行動起來。

頭條上有很多全職媽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怎麼讓自己在迴歸社會時候不是除了年齡優勢,什麼優勢都沒有。

我也是全職媽媽,我是這樣做的:一,保持閱讀量,增加自己的知識厚度和視野寬度。

每天讀書是我必做的事情。無論時間長短,都要看看書。所謂開卷有益,指的就是每日要打開書吧。

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不同,造就了你不同的人生

二、保證輸出。也就是堅持寫作。

如果讀書是輸入的話,寫作就是輸出。不要一開始寫字就夢想著自己也能寫出豹文,一下子能得到多少稿費。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要有,腳踏實地地努力是必須的。

我寫作不是為了出名,不是為了掙錢,我只是想整理我的閱讀思路,豐富我的頭腦知識。

前幾天,我認真讀完《刻意練習》這本書,每章節都做總結整理,最後完成後很有成就感。當然也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量。

我的簡書號和豆瓣號上都有每個章節的總結,但是頭條上沒有全部更新,這是自己的失誤。大家看起來我好像讀書一半沒有完成一樣,其實是沒有全部更新。

年前我還參加了熊貓學院,三月份開課。現在已經跟讀了兩本方法論的書,不僅學到了知識,又認識幾個努力上進的夥伴。

都說環境改變人。我相信多和積極上進的人保持溝通,你的格局會慢慢提高,思維方式慢慢會變。

有人或許會問,你這麼折騰,也沒見你生活好到哪裡去。是的,現在的生活,確實還是一地雞毛,但是在這一地雞毛的生活裡,我修煉了一顆澄明的心。我每天都有十足的勁頭來生活,即使是一成不變的生活日常,我也很充實。

我想做那個83歲還可以去阿里應聘的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