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五届“中山人才节”开幕

国家相关部门及广东省、中山市有关领导, 20多位国内外院士、国内知名院校机构领导、专家学者,外国驻穗领事馆官员、国外嘉宾,知名企业家,以及外国友好代表团,海内外乡亲,创新科研团队、各地商会代表等1200余人参加开幕式。

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五届“中山人才节”开幕

开幕式现场

抓大湾区机遇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致欢迎辞时表示,今年“3•28”适逢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中山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携手港澳和其他湾区城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将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借大湾区建设东风,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在五个维度“跳出中山看中山”,努力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优异的中山答卷。

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推介中山时表示,中山将进一步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在研发投入、科技共性平台建设、人才培育和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创业。在去年为企业减负124.2亿元基础上,今年市财政设立21.8亿元产业扶持资金,推出了“实体经济十条”“工业用地十条”、公共技术服务一站式对接、企业“管家式”服务等一大批惠企措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以减少审批环节、时限等为突破,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提供“特别通道、特别程序、特别服务、特别时限”的绿色通道;为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平台等。

聚焦创新驱动引领中山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台签约44个项目,其中区域合作和重大创新平台项目12个,科研创新团队项目9个,高端生产性服务项目17个,文化旅游等综合项目6个,项目呈现集聚创新资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湾区合作四大特色。

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五届“中山人才节”开幕

领导嘉宾现场参观

康众(北京)生物科技研发团队项目,研发顾问团队由数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美国科学院院士组成,将在中山建立疫苗和抗体类药物产品的孵化基地;九州太阳能光伏储能院士工作站项目将有利于提升火炬区乃至中山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推进我国光伏应用及储能产业发展,为中山在光伏及储能等新兴产业的示范和产业化奠定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撑;精准医学3D生物打印中心项目将该项技术在中山市临床的推广应用,将有效带动中山市乃至广东省健康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同时,引入的新松智能制造研究院、德国VDE鉴衡综合检测基地、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棵树跨境电商等项目将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销售运营等领域助力中山产业转型升级。

在推动湾区合作方面,中山市和香港贸发局签署“中山香港联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协议”,中山与香港两地将在产业融合、商贸平台推广、科技创新和青年创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香港科技大学中山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则充分运用香港科技大学在科技研究、技术转移、人才培育、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共建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打造大湾区创新高地、带动大湾区人才集聚与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

洽谈会配套了20场系列分场活动,通过中山智能制造暨国际产业合作对接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高峰论坛、海外英才技术项目合作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产业、科技、项目和人才团队的对接。

聚焦高层次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第五届“中山人才节”,紧紧围绕“新时代•大湾区•人才新发展”这一中心主题,积极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等内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深度融合,为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如举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科技社团助力创新驱动研讨会等专题活动,凸显新时代大湾区主题特色。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结合中山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对接会、2018春季海归创新创业翠亨峰会、2018年“智汇中山”人才洽谈交流会等13项人才、项目对接活动,为全市新型专业镇和组团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中山自2017年起推出了“人才新政18条”,为人才提供住房、入户、创业场地、资金补贴、子女教育等一揽子贴身服务。比如,引进国际领先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拿1.6亿元补助;来中山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最高可获补助1000万元;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可获得资助100万元;科技创新、企业经营管理、金融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最高可获得300万元生活补贴。中山还十分注重与国际顶尖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突出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适用型产业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