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晓芳窑: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

仿汝瓷产品中,晓芳窑产品目前仍然处于售价高位,影响力颇大。很多人认为晓芳汝瓷已得汝瓷真韵,甚至已经超越宋汝瓷的工艺水平,对其夸夸其谈,拥有者则洋洋得意大为卖弄。结果一个小小茶盅动辄上千数千元,一个摆件数万到数十万元,真的值吗?

神器晓芳窑: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

个人看法如下:

1、晓芳作为仿品之一,产地决定了其品牌只是普通仿品之一类。晓芳瓷器产于台湾北投,泥土均为台湾本地粘土,而历史上汝瓷之所以称为汝瓷,首先是它产于汝州,即现在的河南汝州、宝丰等地。

晓芳窑用台湾的泥土制造远在河南的汝州汝瓷,地域相差千里之遥。不一样的泥土,怎么可能能制造出一样的产于汝州的瓷器?这简直是笑话。就像北京的世界公园里面也建有金字塔和哈德孙河,但是谁都明白,那只是高仿的,最终是一个假货。

2、蔡晓芳先生早期是学习机械电机专业的,后来转行进入制瓷行业,开始研究。很难想象他能在短短数年内可以精通清楚粘土的土壤成分、制瓷工艺、历史上汝瓷以及钧瓷等名窑的成分结构、窑炉结构等复杂的问题。

神器晓芳窑: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

而历史上汝瓷则是经过了无数专业炉工、瓷器艺人、官府经过多年甚至数代人的摸索,甚至是从隋唐时期就在探索,后来到北宋末才烧制出汝瓷。就算晓芳先生对事业执着、天赋异人,但是人的接受能力毕竟有自然规律的限制。

神器晓芳窑: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

所以,对于认为晓芳先生精通汝瓷工艺,晓芳品牌已经超越历史汝瓷的说法,实在难以苟同。认为晓芳瓷器已经超越了历史汝瓷水平,这个说法从科技发展上讲有可能性,因为现代科技什么样的假货都能制作,何况瓷器呼?但是两种东西却没有可比性。现在晓芳瓷器和北宋汝瓷完全两码事。

3、要真正接近历史上北宋徽宗时期汝瓷,首先需要了解历史上宋徽宗追求这种瓷器的原因、背景、历史环境等。汝瓷发轫于隋唐前,兴旺于北宋末,绝对不是什么偶然原因,而是有一定的、特定的历史因素。

北宋定都于汴梁,本身就在河南境内,宋代名窑之所以多数在河南河北境内,与交通便利、利于运输供应皇宫有很大关系。而徽宗之所以喜欢汝瓷,是源于其本人的道家心态,还是其追求艺术的灵感,目前说法各异。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是做怎样的将来?很少有人定论。所以窑坊追求汝瓷的“青”与“破”,是追求道家的清静无为还是别的什么?

从资料看,蔡晓芳先生似乎尚未搞清楚这一切。至于晓芳先生的个人艺术修为,本人不敢妄加猜测。但是,晓芳瓷的底款“晓芳”二字,却是相当缺乏艺术性,犹如小学生的毛笔字,可谓丑陋。难道这个也是仿照北宋的方式?作为名瓷铭记,无论草书隶篆,总该有点艺术性才对。

神器晓芳窑: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

4、晓芳窑目前不仅仅生产仿汝产品,而且生产北宋名窑几乎所有瓷器,中国历史名瓷基本上都仿制过,而且据宣称其仿钧瓷、仿汝瓷、仿定瓷、龙泉青瓷甚至柴窑等等,元青花、釉里红等等,技艺都很高超。真是太搞笑了,一个私人小小作坊式的窑炉,历史不过30年(资料说成立于1975年)就成了中国千年瓷器的基地?就可以做出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名瓷吗?

若如此,制瓷历史上千年的景德镇早该羞死,关张大吉了。这很会令人想起目前的一些制酒小作坊,旁边放一大堆酒瓶子,有茅台、有五粮液等,你要什么,就给你灌什么样子的瓶子,然后再贴上你需要的标签。

同样,台湾的品牌柏采,其老板9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进入汝瓷行业,前后不到20年,如今也宣扬其仿汝产品“柏采”已经水平如何如何高等等,已经达到了何种艺术境界等,这也是很搞笑的事情。而在河南汝州、宝丰清凉寺一代,很多艺人世代做瓷,很多窑场历史数十年上百年。就是汝瓷,最少也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研究生产,难道就赶不上几个台湾人?

因此,晓芳窑汝瓷,产于台湾,远离汝州,本身就不是正宗产地出品,因此晓芳汝可谓根本就与汝瓷无关,确切地说可称为“台瓷”或者“晓芳瓷”。

神器晓芳窑: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

其次,晓芳瓷使用外地粘土制瓷,台湾粘土不可能和汝州的黑毛土一模一样,因此,也不可能做出和汝瓷一样的胎,所以晓芳窑只能将功夫全部花在釉面上,用釉的漂亮相像来弥补内胎的差异和不足,正所谓外面光鲜里面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晓芳窑出品的钧瓷等,也同样如此。

另外,晓芳窑将如此包治百病的釉彩,涂在瓷器上,做什么名瓷像什么名瓷,是否也太容易了些?似乎太玄妙了些。晓芳窑的釉彩就那么神奇?里面有没有化学成分,是否化学釉呢?如今,衡连、柏采动辄号称使用的晓芳釉,以此装门面,看来,晓芳就是“卖釉翁”一个!

至于流行说法“东道如瓷,柏采如玉,晓芳如翠”的话,不知道最早是谁说的,人人以此相传。但恕本人眼拙,在市场上仔细看了看晓芳的悲剧,实在发现和柏采差不多,手感也差不多。手感、感觉上相似于鼎峰而已。尽管商店里的卖家会使劲地鼓吹晓芳汝瓷的好处。但是,判断要靠自己。不要被谁为台北故宫做过什么仿瓷,谁和名人有合影的表象所迷惑。

神器晓芳窑: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

总看晓芳汝瓷的全面情况,结论是:晓芳瓷器主要玩的是釉彩而不是完整的制瓷工艺,其仿汝瓷包括仿钧瓷其实只是“晓芳高釉瓷”,只是依靠釉彩糊弄罢了。而瓷器艺术,属于火与土的艺术,是在烈火中煅烧完成的,不仅仅是表面涂抹油彩的事儿。台湾的其余品牌柏采、衡连等等,都是如此,衡连更是良莠不齐,一塌糊涂,因为它是一个地域一大批仿品的统称,而不是品牌了。

所以,本人建议,对于真正仿汝瓷爱好者,真正接近历史上汝瓷的产品,应该到河南的汝州、宝丰、清凉寺本地区去寻找,去挖掘。因为别的不说,那里首先有汝州黑毛土,那里出的汝瓷才具有接近汝瓷的本钱和基础。就像宣威火腿,首先和关键得有宣威周边的猪肉做,而不在于你用那里的调料。

至于晓芳瓷器的售价高现象,那更不成其为理由。售价,完全可以认为炒作起来,与质量并不具有直接关系。而台湾商人一向善于炒作。就像两年来的台湾游,距离大陆如此之近,竟然一人要上万元或者数万元之贵,而东南亚五国游不过五六千元,而澳洲游也就1万多元。真不知大陆人怎么就争先恐后呢?

当然,晓芳汝瓷自然也有它的独特之处。晓芳瓷窑在台湾的北投瓷器作坊仿制了历史上多数名窑瓷器,五大名窑无一不仿,而且仿制技艺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自然离不开蔡晓芳先生的努力。特别是对于釉彩的研究、配制使用,更是具有独到之处,否则,晓芳凭什么能引起如此多好家、收藏家的瞩目呢?柏采、横连等品牌的釉彩使用都在仿学晓芳的釉彩。

做假名瓷,到此地步,晓芳也该知足了。

但是仿技再好,晓芳窑也仅仅是立足于仿制而已,而且晓芳的优势就是釉彩,善于配制使用釉彩,至于窑胎,确实不知道能好到什么程度,反正本人对此有些疑虑。虽然一些博物馆曾经请晓芳窑帮助仿制了一些瓷器,但也是用于展览而已。而且,这些小型展览馆、博物馆有多大艺术价值呢?简单说,晓芳先生转行从事瓷器行业30多年,就凭一个小小私人作坊来做瓷器,其造诣就超越了景德镇上千年的瓷器工艺和传承?就成了中国瓷器之首吗?

总之,肯定晓芳窑的作品成果,也没有必要吹捧过火。如果,晓芳窑因此而独大居奇,故意压低产量和供货,以所谓产量少而做工精为由进行炒作,来吊大陆好家的胃口,那就失去了它所谓追求中华瓷器艺术的意义了,最后的遮羞布也就没有了。

晓芳窑,就是善于使用釉彩的一家私人小作坊而已。宽容、善待、欣赏其作品,但是不必太迷信。

对于大陆产品九段、小雅等,同样最好是平常心态,买个杯子喝茶,买个玩意把玩,没有必要将价格炒作到天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