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劫难遭遇》1丨质疑迷信,是成为真佛子的开始「晚课」

《百千万劫难遭遇》1丨质疑迷信,是成为真佛子的开始「晚课」

《百千万劫难遭遇》1丨质疑迷信,是成为真佛子的开始「晚课」

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百千万劫难遭遇》 第1课

- 中国难生 -

宏海法师·讲述

- 释尊一辈子讲经说法,首要工作就是破除迷信 -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缘。如果人与人之间天地这么大,众生如此的广,没有因缘就没办法见面。我们今天能有这样的缘分,在这里欢聚一堂学习稀有珍贵的佛法,本人也感到非常的荣幸和欢喜。

也希望说今天有缘,我们在听闻佛法以后,大家也能够随之而升起欢喜和受用。在此之前,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茫茫人海红尘里面,每天都有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呀、工作呀、生活呀、家庭等等的事,那么有时候其实我们的心可能是律动的节奏比较快。所以我们现在进行一个简短的仪式,请大家合掌随着我三称,来静静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在长久以来,我们都能接触佛法。现在寺庙非常多,像我们出去旅游的话,正像坊间流传的说“上车是睡觉,下车是看庙”。但是我们对于佛法的接触,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那倒不见得。所以,我们几位法师,法师团商榷以后决定,今天的第一讲,不管我们在座的也许是资深居士了,对于佛法的了知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或者是刚刚开始初基接触;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天第一讲,从“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主题开始。

之所以选择这主题,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接触佛法,比如说我们去读经典也罢,还是把结缘的经书拿回去看的时候,大量的专业佛教术语、词汇等等便会扑面而来,我们没办法马上感知到他所描绘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样的,加上佛经里面也有好多艰涩的古文没办法贯通,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往往会觉得佛法太艰涩,迷离了,没办法走进去,这是其一。

第二个就是刚才讲到,因为我们长久以来,对于佛法的认知,对于佛教的看法,始终不由自主的会跟迷信联系在一起,我相信在座的诸位不管我们学佛开始,或者现在在接触跟别人分享的时候,大部分还停留在这个阶段。那我这里也先讲一下,殊不知“迷信”这个词其实是从佛教的经典里面来的,破除迷信反而正是佛教要做的第一件事。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迷信这个概念,其实也有一种迷信的成分在里面,就是对于迷信始终迷信。比如说我们到了庙里面以后呢,看见有人去烧香或者他在拜佛,那下意识的感觉说这种神秘的宗教情怀啊等等这种渲染,可能让我们升起肃然起敬,可是往往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内涵、意思。那么不信佛法的话更不用说了,外在的人看的话,还下意识会想起。

所谓迷信,我给大家做一个讲解:破除迷信,不是破我们这个能信的心,诚心;而是破我们这个所迷的道。就比如说我们,把东当做西给信了,把黑认作白给了解了,这种跟心对接叫做迷信。因为你黑白颠倒东西不分。如果我们东西分明黑白清楚,然后与我们的心对接的时候,就叫做正信而不叫迷信。

所以说从佛门来讲,长久以来,其实恰恰释迦牟尼佛一辈子讲经说法,首要的工作就是破除迷信。我们今天首先做这样一个分享。这是我自己长久以来到处去讲法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认知。不管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怎么样,以后我们有了这样的见地也可以给别人这样的去讲说。迷信,对迷信的误会,这是佛门的千古不白之冤。

《百千万劫难遭遇》1丨质疑迷信,是成为真佛子的开始「晚课」

第二点,因为我们现在接触佛法,咱们今天到这儿来都想做一个了解,可是现代人对于走入佛教、迈入佛法,往往有三道坎,特别难以逾越和跨过去。

第一个,用我的话来讲就是佛法入心难,入耳特别容易,现在的媒体呀视频呀网络一打开等等,这么多大道理都会就像轰炸一样就过来了。但是真正把自己的身心世界、对于佛教讲的道理,能够住进去就很难了。升起决定的认同感首肯以后,并且对照自己的身心世界这样非常吻合的镶嵌在佛教这种宇宙人生观中就比较难。

因为我们往往有时候是觉得说佛教的确是博大精深,讲的道理也似乎非常深奥,好好好对对对,可是好像跟自己不搭嘎没什么关系,会升起这样一种代沟感。所以这个第一点就是我说佛法入心很难。

第二个,比如说我对佛法有了些信心,升起一些好乐,甚至这里结缘的经典也读一下,诵一下经,今天看一看《金刚经》,明天读读《地藏经》;还有《普门品》,《心经》呀、《药师经》、这么多的经典。那么我们要明白,佛当时在印度讲经说法,每一场法会就是后来的一部经典。由于他所出发点、侧重度、所对的人、所就的机、根基就是说当时的情形是什么样的,都不一样,所以每部经典在表面来说甚至有矛盾的地方。

比如说金刚经里面讲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在地藏经里面讲到十法界里面因果森罗万象具足;这是有矛盾的,这么多的相,你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为什么会有因果轮回这么多的相?所以说在这个认知上如果我们没有对佛法,整个佛说法的大背景有一个了解的话,就会觉得说分不清楚这个层次,所以第二点就是分齐难。这是佛教专业术语,其实就是分不清楚层次到底在哪里。我记得以前有一本书叫《梦在红楼第几层》,红楼梦太大了,搞不清楚一本百科全书,佛教更大。第二点。

所以往往我们学佛学的就,最后我们觉得说东一下也不对,西一下也不对,而且每个人还是有善根的,对宗教还是很恭敬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到底对不对,万一我亵渎了菩萨亵渎了佛了,反而还遭罪过呢,算了我还是敬而远之吧,就不能够再往里走了,这是第二个难。

《百千万劫难遭遇》1丨质疑迷信,是成为真佛子的开始「晚课」

第三个,还有一个就是更需要有深度的把握,就是融会贯通难。比如我们说,遇到好多法师说你好好持咒,“唵班杂(儿)萨朵吽”,这是金刚萨埵;或者你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或者你可以修个参禅啊打坐呀,修修奢摩他呀,观观心啊观观无我呀,等等这一系列的法门向你涌过来的时候,你没有抉择,也不会取舍,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你没有足够的宗教体验,那么你就没办法把他们摆平。这样的话,本来升起的信心,然后好不容易对一些经典的了解,结果还是在真正的实修面前望而却步,还是会退失。

所以说能入心需要有足够的善根,能分得清楚层次还需要我们有一点悟性,能够融会贯通的走入到一个资深的学佛,这样的不假思索的对佛法作为首肯的时候,就是要有一定的修持,我们叫修行。不管你功课也罢或者怎么样也罢,就是这样的。这是我,也是这几年来所谓的也在一线跟一些同修们去讲经说法的时候,往往回馈回来给我的几个心路历程的感慨吧。所以在此先把这个提出来,不管我们在将来遇到哪些问题,你要心里知道好像是不是哪个环节上,我哪里有一些再去学习或者再去深入的地方。

那么这个话说远了,今天我们第一个课程叫做“百千万劫难遭遇”,首先我要说一下不管我们怎么讲,你看刚才童女士讲到我们这个是佛法走入社区,这样的一个人文关怀。就是学佛有什么作用和益处?我们佛门里面的专业术语叫做法喜充满。但是不管我们怎么样学佛,首先你要明白我为什么要学佛?释迦牟尼佛当时讲法,他为什么要说法?说法是为了让我们觉悟,我们哪里不觉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那么在这个问题的根本情况下,又支出来一个末梢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错误在哪里?佛教讲的宇宙人生观是如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也罢,我们平常所关注的重点,我们共同的主流意识形态也罢,很少对生命学和心智的这些东西进行讨论。好像中国人对这个有时候甚至是顽石一样僵化,是一块空白。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支撑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反正你看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也罢,我们生活的世界也罢,爹妈把我们从生下来以后,给我起一个名字,然后一叫我就应,大家都从小读书,完了以后考学,成家立业,养家糊口,上敬下孝,传宗接代。所有的人一般的生活都是如此而已,按部就班。

但是我们突然有一天,我们学佛要升起一个初始的状态,心里定是什么呢,要对这习以为常的东西进行反思。比如说,我们佛门里面常有一句话说,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就是说宇宙万法的真相,我到底明白了几分?像我们现在研究这个宇宙的真实状态也罢,例如用天文望远镜去观测星球、星际、星云等等。但是再大的话可能是黑洞或者什么,就是无限的猜想,但并不能把它非常清晰明白的讲述清楚,未知数。这是从宏观世界来讲。

从微观世界来讲,我们也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几分而已。真正的微观世界到底有怎样的奥妙,我们也不知道。那么反而是作为我们人,诸位在座的我们是作为人在此天地间宇宙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宇宙的真相到底如何?天地之间我是谁?要做这样的一个反思。那么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才走入佛法,迈入这个佛的教义,来去寻找答案。否则的话,你说我学佛我也不是,有时候我们觉得说是不是去玩票一下啊、或者说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呀反正没事干、或者说好像跟几个法师聊聊天喝喝茶好像很有生活的品质等等,这些都是枝末。

《百千万劫难遭遇》1丨质疑迷信,是成为真佛子的开始「晚课」

真正的学佛的第一步,你首先要搞清楚人生的意义、宇宙的真相是什么样的。这是必然作为我们有知有觉有主观能动、作为一个人的生命载体,一定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为什么说学佛的人,在不信仰或者没有对佛产生因缘的时候,觉得说学佛的人这是怎么了、怎么会产生这些奇怪的想法、每天往庙里跑、天天跟和尚去打交道,这是为什么呀?

一旦你对佛法讲的,比如说轮回,比如说因果——下一次我们讲到人身难得的时候,两大主题——你一下子突然说:啊原来如此!跟现实一对接:啊正合我意!本来我平常考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只有佛法才全面圆满的、到位的给我呈现出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才越学越上劲儿,越学越正合我意。然后我们以前做过一个形容词就是说学佛学得法喜充满到什么程度呢,就像一个泛舟渔翁误入桃花源似的,一不小心到了桃花源了。

这种意外的喜悦,才能支撑着我们对于佛法的好乐和激情。所以说首先一点,我们要破除迷信,今天我们的前提,佛法不是迷信。第二点,在学佛的道路上,我们还是有值得注意的事情,要树立起来正知正见,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就是要升起对现实社会、对我们俗人眼里习以为常的一切对于世间的追求,现在我们的追求都是说我要生活的更好,我要比别人强,所谓的幸福就是一定要比别人幸福、好、物质要充满,等等这些习以为常惯性的想法到底对不对,要升起反思。在佛门里面的专业术语叫升起疑情,怀疑。

带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够走入佛法、走进佛教,明白学佛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只局限于拜佛也罢、烧香也罢。甚至说算命呀排八字呀,看风水呀等等,这是我们长久以来,我遇到的太多了。

我出去遇到的人往往一开始非常抬举我,不管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他送给我好多东西,过了一会儿,他说大师大师,就把手伸出来,说你给我看看相。我说你算命,我是会算的,其实我不会算,我还是打了一个方便妄语,因为他叫我大师我觉得如果说不会算有点掉价。我说算可以可是我们不提倡算,算太小儿科了,为什么呢,你的命是苦的是乐的不管怎么样,算出来了你不是还得硬着头皮去走吗?你去承担你去过活啊。我说你叫我大师我告诉你,算命是其一,我有更高的方法可以改命。

《百千万劫难遭遇》1丨质疑迷信,是成为真佛子的开始「晚课」

佛教就是为了改命。你算了有什么用,你改了才算有本事。那我们的命在整个佛教里讲的在第几层?我的命呈现出来的这个状态是高级的呢,还是低级的还是中档的呢,这个要搞清楚。人的一生一世的命是太渺小了,我们要算生生世世的命,算整个宇宙里面的主动权。这是我们今天讲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主题。刚才我们大家跟着我在说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那么百千万劫这个时间有多难?多长?难遭遇到底难遭遇的点在哪里?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点:中国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