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作為一個閱片無數的二次元老司機,大家可否瞭解過每天看的動畫片和電影到底是根據什麼原理製作而成的呢?

今天拾部君變身成為拾部教授,一洗往日死肥宅的稱號,帶大家走進科學的世界。

我們先來看幾幅圖: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這是一幅由紙片裁剪而成的圓圖,圖紙分為10部分,在每部分上畫上二人舞蹈動作的分解圖,中間對應的是猴子跳圈的分解圖,整幅平面圖完成後看似平平無奇,但是如果把它組裝在木杆上旋轉起來後,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整幅畫像栩栩如生,紳士淑女跳起了動人的舞步,9只小猴活靈活現在圈上穿梭自如,這個東西其實叫做費納奇鏡,是在1832由一個比利時人和奧地利人的發明,拾部君還找到了幾幅類似的作品供大家欣賞。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畫片人吃人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畫片跳躍的斑馬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當然旋轉起來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費納奇鏡是可播放連續動畫,是早期無聲電影的雛型,只藥在一個手柄上垂直安裝盤子一樣的畫片。畫片上圍繞中心繪製了一系列的圖片,是動畫的對應的幀。使用者旋轉盤片,看到圖片接連出現,由於視覺暫留,得到連續播放的效果。

木有錯,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視覺暫留現象。

視覺暫留在1824年由英國倫敦大學教授皮特最先提出:人眼在觀察景物時,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後,視覺形象並不立即消失,這種殘留的視覺稱“後像”,視覺的這一現象則被稱為“視覺暫留”。中國古代的走馬燈,現代的電視機,電影和動畫片那些都是這個原理的應用。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當物體在快速運動的時候(文章的旋轉只是其中一種方式),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圖像,這種現象被稱為視覺暫留現象。

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一樣東西,它就算消失了,我們的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要延續0.1 -0.4秒的時間它才會真正消失,而動畫片每秒有24幀圖片,當舊的印象消失,新的又補上來了,每個畫面之間有微小的變化,這樣你就不會感覺是一副副的畫了,而是一個連貫的動作,就是大家平時所看到的電影和電視了。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如果沒有視覺殘留現象,你看到的動畫片就是一個一個定格的動作,也就是說它完全沒有動感。

只要它運動速度足夠快,大家就能看到連續的“動畫片” ,看膩了上面的2D平面圖想嘗試一下新玩意兒?

下面就來看一下由國外大神製作的3D幻境動畫: 跳躍的青蛙、魚吃魚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關注【拾部次元】,回覆“東京食貨”,“東京搜查官”獲取全三季動畫!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不容錯過!這些神奇的動畫,就是通過“視覺暫留”原理製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