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九鼎集團強調自己不是一家金控公司?

為什麼九鼎集團強調自己不是一家金控公司?

金控集團迎來強監管。

針對業界對其變成一家金控集團的質疑,新三板掛牌公司九鼎集團(430719.OC)在公告中強調,“我們不是做金融業務的綜合金融公司,更不會做一家所謂的金控集團。”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義,根據《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原則》規定,是指“在同一控制權下,所屬的受監管實體至少明顯地在從事兩種以上的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同時每類業務的資本要求不同”。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業綜合經營的一種方式,在金控集團中,控股公司可視為集團公司,其他金融企業則為成員企業。這本是資本投資優化、資本利潤最大化的運作手段,但九鼎集團卻著急劃清楚河漢界

這或許與金控集團面臨的監管加強有關。

監管颶風恐將來襲

自從2002年國務院初步批准光大、中信和平安試點綜合金融控股集團以來,

15個年頭的時間,金控集團經歷了蓬勃發展期和爆發期,各大央企和大型國有集團如中銀集團、建行集團等初步構成我國金控集團的第一梯隊,之後以泛海系、復星系、萬向係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也開始向金控集團滲透。

但近年來,金控集團進入轉型期,其強勢擴張之路有所停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籌建的金融平臺開始嶄露頭角。

為什麼九鼎集團強調自己不是一家金控公司?

銀行賣保險,螞蟻金服賣基金這種看似奇怪的組合也已經變得司空見慣。然而,這種金融綜合經營的方式,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監管規則進行制約,但其中的暗流湧動已經引起監管層的注意。

1月17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指出,下一步防範化解風險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清理規範金融控股公司”。

1月25日至26日,銀監會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也明確指出,關於防範金融風險方面,要“清理規範金融控股集團,推動加快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

2月14日,央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繼續推動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規則。

3月25日,新任央行行長易綱在某活動上指出,少數野蠻生長的金融控股集團存在著風險,抽逃資本、循環注資、虛假注資,以及通過不正當的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比較突出,帶來跨機構、跨市場、跨業態的傳染風險。

監管層釋放的信號已經十分明顯,對金融控股集團的監管已經箭在弦上。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獲審議通過。會議強調,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要明確企業投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強化股東資質、股權結構、投資資金、公司治理和關聯交易監管,加強實業與金融業的風險隔離,防範風險跨機構、跨業態傳遞。

3月30日,證監會起草了《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對入股證券公司的股東資質等方面提出了“史上最嚴”要求,距離意見反饋截止時間4月29日已經所剩無幾,可以預見,民企入股證券公司,尋求成為金控集團的火苗可能被掐滅。

對於加強金控集團的監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告訴獨角金融,“金融業綜合經營並非風險的源頭,隨著金融業綜合經營深入發展,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交叉性金融產品不斷湧現,金融風險更趨隱蔽性、複雜性和傳染性。為消除監管套利,防範系統性風險,必須強化監管統籌協調,並實施穿透式監管。”

顯然,金控集團的部分風險已經相當突出。

金控集團暴露哪些風險?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為20.5萬億元,2015年約38.2萬億元,同比增長86.34%;2016年這一數據上升至51.79萬億元,同比增長35.58%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已達53.57萬億元,較2016年增長3.44%

從數據上分析,2014年至2017年資產管理規模不斷攀升,再加上這一部分仍處於監管空白,金控集團野蠻生長,一些亂象問題也就逐漸顯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指出,一些不健康的體量較大的金控集團都有一些“通病”:一是金融機構的槓桿率較高,在資產擴張的過程中大量甚至是無節制地舉債;二是法人治理不健全,無論從股東還是經理層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三是經營過程中出現異化,保險公司做成資產投資公司,實業做成金融公司。

為什麼九鼎集團強調自己不是一家金控公司?

這種一旦發生風險,對市場的影響較大,在防控金融風險的旋律之下,金控集團潛藏的系統風險成為了不和諧的音符,收歸監管是遲早的事,安邦集團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2017年6月,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2018年2月23日,保監會公告稱,吳小暉因涉嫌經濟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訴。為保持安邦集團照常經營,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監會決定對安邦集團實施接管。

自此,這個擁有萬億級金融帝國,在保險和銀行領域叱吒風雲的金控集團巨頭跌落神壇。此前,關於安邦集團高槓杆舉債,左手倒右手騰挪資金的質疑聲源源不斷,如今吳小暉被抓,監管進場,靴子終於落地。

安邦集團的案例就像一把尖刃,已經直擊心臟,未來的監管,勢必不會讓金控集團重蹈覆轍。

中國目前已有的大型民營金控集團包括平安、明天、安邦、海航、復星、恆大、中植、萬達、螞蟻、萬向等,那麼,未來對金控集團會如何監管呢?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卿向獨角金融表示,“根據此前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的內容,要確立市場準入、資金來源、公司治理、資本充足、關聯交易等監管要求,嚴格限制和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從制度上隔離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彌補監管制度短板。”

換個角度而言,監管出臺後,金控集團的設立門檻勢必會提高,特別是非金融機構投資金融機構會難上加難,已有的金控集團也將在監管洗禮中,得以淨化。

未來,金控集團有何走向?歡迎大家在文末進行討論。

為什麼九鼎集團強調自己不是一家金控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