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法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生司法实践课

丰台法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生司法实践课

去年,丰台法院

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成功开设“司法的过程”

研究生必修课

形式新颖内容新锐

广受学生好评

错过精彩?戳链接

↓↓↓

今年,针对高校司法实践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和学生能力的短板,丰台法院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量身打造的又一精品法学实践课——“法律职业伦理”

丰台法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生司法实践课

该门课程是丰台法院在新形势下,将法官培养机制同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有力尝试。

本次,丰台法院派出4名法官进行授课,以丰富的视角和内容诠释了“司法的过程”这一主题。

精彩课程回顾:

丰台法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生司法实践课

第一讲 方庄法庭庭长 李冬冬

丰台法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生司法实践课

首先,以伦理学经典的“电车”难题为开场,引入伦理学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通过对“电车”难题的分析和讨论,逐渐展示伦理学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伦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和同一场景中不同伦理规范的选择。

其次,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三个规范性文件,讲解法官职业伦理中的核心原则——公正、廉洁、为民,以及基本要求——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最后,选取真实的实务案例,讲解法官职业伦理的具体化问题。从立案、庭审、调解、文书制作、业外活动等方面阐释法官职业伦理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和价值。

第二讲 刑一庭法官助理 杨堃

丰台法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生司法实践课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四五改革纲要”,其中明确将法官助理归为审判辅助人员序列。法官助理在职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要结合法官助理的职业定位和工作性质来界定。

办理审判辅助性事务是法官助理的核心工作,法官助理要围绕这个核心塑造自己形成案件进程把控能力、庭审领悟能力、调处纠纷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等四项基本职业能力。法官助理职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带培法官的指导和各项机会的锻炼。面临着助理期较长、法官员额有限、工作职责多样以及案件数较多等职业压力,法官助理更要在案件中得到打磨、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历练、在团队中得到成长,逐渐成为合格的法官后备人选。

第三讲 民一庭副庭长 陆宋宁

丰台法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生司法实践课

课程以法官职业伦理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法官伦理的前提、法官职业伦理的含义、内容、要求等,并梳理了现行关于法官职业伦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然后对于民事调解与法官职业伦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法官进行调解时需要遵守的相应法官伦理要求,而只有符合这些要求,法官所进行的调解才有可能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才能够更好地符合法官的职业伦理的要求。

此后,课程详细分析了民事调解工作的优点,并结合实际调解成功案例的分析分享了审判实践中进行民事调解工作的三方面心得,从对人、对事和自我提升三方面讲述了调解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即:对人,如何更好地与当事人沟通;对事,调解程序中的细节问题;提升自我,做好调解工作需要多练“内功”。通过三方面细节的完善,总结出调解工作的核心——信,使大家认识到取得当事人和大众的信任,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调解工作。

第四讲 方庄法庭法官 金滢

丰台法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生司法实践课

身处于不同审判部门和岗位的法官,由于面对的案件类型、当事人及通过审判行为来实现的价值追求存在差异,会导致其对法官职业伦理的认知产生不同理解。金滢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学生分享民商事审判工作心得,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领会民商事审判中法官职业伦理的内涵,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授课首先阐述了法官职业伦理的基本概念、内涵,并从三个层次讲述分析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容。第二部分,从介绍法院机构设置和业务部门的分工入手,讲述了商事审判的历史沿革、目前民商事具体案由分工,并结合案例着重从六个角度讲解了民商事审判理念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于法官职业伦理认知的影响。第三部分,从养成正确的法官思维、在民商事审判中互相借鉴、强化庭审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审判独立以及遵守回避、司法公开等其他法官职业伦理相关规范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民商事审判中坚守法官职业伦理。最后,结合司法改革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法院落实司法责任制和建立新的法官惩戒制度的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