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狀元坐船回家,船伕的一個上聯,折磨他半生,到了沒對出下聯

古人對對,可能就是為了娛樂,比如年節的對子,都是透著祥和以及喜慶,對的好壞也沒有人深究。但是有的時候,一個對子也可以試探一個人才學的高低和思維的敏捷程度,比如乾隆就常常出一些刁鑽的對子,來戲涮臣子們,對的快的就受到皇帝的讚譽,而對不上來的就在同僚面前丟臉了。

大明狀元坐船回家,船伕的一個上聯,折磨他半生,到了沒對出下聯

今天也說一個和對對子有關的事情,但是不是清朝的事情,而是發生在明朝。羅洪先,明朝時期的廣西人,出生高貴,父輩都是朝廷裡當差的。受到父親的教誨,從小就刻苦攻讀,在22歲時,考取了舉人。而三年後,又憑藉自己的敏銳的才學,舌戰群雄,跨過了殿試的門檻。一篇文章揚揚灑灑,引古論今,受到嘉靖帝的讚賞,被欽定為新科頭名狀元。

大明狀元坐船回家,船伕的一個上聯,折磨他半生,到了沒對出下聯

在皇帝身邊呆了幾年,也是殫精竭慮,為了大明社稷整天的忙上忙下。這天一次公務,正好要路過家鄉,於是就順道回家看望妻兒老母。有一段水路,他就搭乘了一艘小船,老船伕五十上下的光景,見他穿戴整齊,定是有文化的人,就閒談說:我有一個上聯,一直都沒有人對的出,不知道客官是否有興趣聽聽啊?

大明狀元坐船回家,船伕的一個上聯,折磨他半生,到了沒對出下聯

小羅畢竟是當朝的狀元啊,心想什麼對子,有這麼難嗎?心裡也很好奇就對老人說,你說來聽聽。老船伕手搖船槳隨口說了上聯:"一輕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帆,下九江,還有十里。"

大明狀元坐船回家,船伕的一個上聯,折磨他半生,到了沒對出下聯

羅洪先聽罷,當時也有點蒙了,張了幾張嘴,也沒有對出下聯。據說此聯都成了羅狀元的心病了,時時在折磨他,直到歸西那天都沒有下聯。展現你才華的時候到了,請開動你智慧的大腦,等你下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