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家書,流傳千年,父母孩子必讀!受益一生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了歷代學子修身立學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家書,流傳千年,父母孩子必讀!受益一生

君子的品德,是通過靜心來提高自身的修養,通過儉樸來培養德性;沒有一顆淡泊的心就無法明確自己的志向,內心無法靜下來就達不到遠大的志向;

學習必須先使自己心靜下來,才能學有所成,所以不學習就無法提高自己的才幹,沒有志向便無法使學習學有所成;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到時後悔又怎能來得及呢?

從《誡子書》中,諸葛亮先生強調了兩點,那便是靜與儉。

當我們的內心沉靜,便會感受到來自自身的力量,進而修身養性;內心寧靜之人,對外界的干擾波瀾不驚,十分有定力;不浮躁、不慌亂、不恐懼。

戰國醫學家扁鵲曾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患

。心亂之人,往往定力不夠,遇事慌亂、胡思亂想,內心不夠強大;而心靜之人,心靜如水,遇事波瀾不驚,處之泰然。

內心寧靜的人,在學習中會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學有所成。

心外無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培養靜心,須平日裡多多保持豁達的心態;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閒時多冥想,與自己溝通。

下面是中書協名家宋建安先生 誡子書 手書真跡 實木框裱

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家書,流傳千年,父母孩子必讀!受益一生

中書協名家宋建安先生 誡子書 手書真跡 實木框裱

儉樸自古以來便是中華的優良傳統。

晚清一代興臣曾國藩,便十分倡導儉樸,出身貧寒的他深知“富不過三代”的道理,一生力行勤儉節約,從不浪費;穿衣只穿尋常人家的粗布衣,飲食只食一道飯菜;正是因為他倡導的儉樸的家風,曾氏一族才十分昌盛,他的後代都十分有出息。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奢侈浪費的人,養成這種惡習,靠山也會吃空。

《誡子書》,闡述了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十分受益,希望我們可以讀懂其中的道理,與君共勉。

下面是中書協名家宋建安先生 誡子書 手書真跡 實木框裱

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家書,流傳千年,父母孩子必讀!受益一生

中書協名家宋建安先生 誡子書 手書真跡 實木框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