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會對兒子的心理產生什麼影響?

許錳

身邊的閨蜜有個兒子,今年3歲半,經常因為工作回來一身汗,洗澡後就直接在臥室換衣服,兒子也在旁邊,閨蜜就總是對孩子說:“媽媽在換衣服呢,你出去客廳玩。”婆婆聽見了就叨叨的說:“真矯情”,就連旁邊她老公也覺得小題大做。

大家覺得閨蜜在意的是不是有道理呢,其實是有道理的,特別是孩子在3歲時候,因為3歲是性教育的重要節點,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就算孩子還小,慢慢的也會對孩子以後的性認知上有影響的,3歲之前的寶寶,主要處於性的萌芽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避嫌』。

對寶寶心理有哪些影響

寶寶在1歲到2歲左右,就能區別媽媽和爸爸裸體的區別了,這個時期叫做性差異的認知,寶寶會對性別的差異能有簡單的認識和區分。

寶寶逐漸長大,在3歲以後,寶寶對性認知有進一步的發展,寶寶就可能會對他人的或者爸爸媽媽的隱私部位感到不自然甚至會感到害羞,這個時候的寶寶就已經產生羞恥感了。

做為家長,在這個時期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不自在的羞恥感,並且逐漸『避嫌』。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性教育都是扭扭捏捏的,又或者是藏著掖著,性教育越小教育越好。

有哪些好點性教育的方法?

親子共浴

1、3歲前是寶寶性教育的黃金期

在這個階段,父母不要害怕把自己的身體給孩子看到,孩子如果看到媽媽和爸爸的身體的時候,很可能會用驚訝的眼睛看著媽媽,甚至會盯著父母的隱私部位,因為那裡最不常見。父母這時不要規避,親子共浴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理解男性和女性的身體,最好是輪流由爸爸和媽媽分別跟孩子一起共浴,在洗澡的時候,親自告訴孩子媽媽和爸爸的區別和身體的秘密。

2、3歲以後,和孩子建立界限和培養隱私概念

寶寶到了3歲,父母就要和孩子開始逐漸建立界限,開始注重孩子的隱私認知,開始教育孩子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的度,進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並開始做到下面幾步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1、停止親子共浴

女兒 3 歲以後,就不適合和爸爸一起共浴了,媽媽和兒子的共浴可以延時到 5~6 歲,6歲以後就要培養孩子單獨洗澡的能力,有的孩子會主動表示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洗澡,這個時候,要尊重孩子。

2、尊重孩子的隱私

逐漸建立起孩子對隱私認知的概念,互相尊重隱私。如:

a、上廁所洗澡要關門;

b、避免不恰當的親暱,比如說和異性父母舌吻,親孩子胸口、親上廁所的地方等;

c、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裸體,或穿內衣褲走動;

d、上廁所洗澡要關門;

3、和寶寶分床睡

孩子從性教育的角度看,在3歲左右就可以和寶寶分床睡,寶寶也會有羞恥感,這時候和父母同床也會有很多不便,有時也會讓讓孩子感到不自在。

4、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

如果有人對孩子『奇怪』的事情,告訴孩子要馬上告訴爸爸媽媽,勇敢的,不要隱藏和害怕。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伊的娃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翠花兒子 3 歲半,上週翠花在臥室換衣服,孩子沒敲門就進屋,翠花隨口說了兒子兩句:媽媽在換衣服呢,沒有敲門不能進來的,這樣很沒有禮貌。

婆婆聽見了,叨叨了說翠花「太矯情」,一旁的老公也覺得翠花有點小題大做……

翠花的煩惱也是很多家長的煩惱——寶寶越來越大了,在和爸爸媽媽的生活相處中,到底需要不需要進行「性迴避」?異性家長和中孩子相處中,怎樣的性教育才最合適?

丁香醫生找來了左飛老師,看看是怎麼建議的。

左飛老師說,翠花在意的是有道理的,孩子 3 歲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確實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避嫌」。

一、異性家長和孩子相處,3 歲是重要節點

3 歲之前的寶寶,主要還處於性的萌芽期。

寶寶在 1 歲~2 歲左右,就已經開始能區別爸爸和媽媽裸體的區別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性別的差異能有簡單的區分和認識,這叫做性差異的認知。

3 歲以後,隨著對性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孩子可能會對他人的隱私部位感到害羞或者不自然,這時候的寶寶已經產生了羞恥感。

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對性別不同的不自在和羞恥感。要逐漸開始避嫌。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家長(尤其是爸爸對於女兒),在性教育方面更多的是選擇性迴避,而未有做好性的正確引導。

所以,對於孩子的性教育,丁香醫生建議,家長一定不要扭扭捏捏藏著掖著,孩子越小教育越好。

二、3 歲前,「親子共浴」是最好的性教育

3 歲之前,是寶寶性教育的黃金期。

這時候的孩子如果看到爸爸和媽媽的身體的時候,很可能會用驚訝的眼睛看著爸爸媽媽,尤其是會盯著父母的隱私部位,因為那裡最不常見。

在這個階段父母不要害怕把自己的身體給孩子看到。甚至要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觀察不同性別的差異,比如說親子共浴。

詳情點擊:異性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嗎?

三、3 歲後,建立界限和隱私的尊重很重要

寶寶 3 歲以後,父母和異性孩子相處時就要開始逐漸建立界限,注重孩子對隱私的認知,並開始教育孩子人跟人之間接觸的度在哪裡,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1. 慢慢停止異性親子共浴

一般來說,女兒 3 歲以後,就不適合和爸爸一起共浴了,媽媽和兒子的共浴可以延時到 5~6 歲。

6 歲以後,建議培養孩子自己單獨洗澡(大人可以幫忙)。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會主動表示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洗澡,這個時候,要尊重孩子。

2. 分床睡

從性教育的角度,孩子在 3 歲左右可以分床睡。這時候的寶寶已經有了羞恥感,這時候和異性同床或者和父母同床會有很多不方便,也會讓孩子有可能會感到不自在。

3. 尊重隱私

對孩子要建立起隱私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要建立界限,互相尊重隱私。

  • 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裸體,或穿內衣褲走動;

  • 上廁所洗澡要關門;

  • 儘量不帶孩子去異性公廁或公共澡堂;

  • 避免不恰當的親暱,比如說和異性父母舌吻,親孩子胸口、親上廁所的地方等。

4. 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從小就教育孩子,只有最親密的家人才能和自己有的親暱的舉動(可以給孩子列一個單子,寫明都可以有誰);

如果有人對自己做了「奇怪」的事情,要勇敢告訴爸媽,不要隱藏和害怕。

四、性教育,不僅僅是性知識的教育

也許,家長們會覺得,性教育不是教育孩子知道保護自己就行了麼,孩子還小,都是一家人,有沒有必要那麼講究呢?

在丁香醫生看來,其實很多時候不單單是性教育和安全意識的問題,也許孩子 6 歲之前在家隨意穿著看起來沒啥大毛病,但是教養,尤其是教養中對異性的尊重也是性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拿當著孩子面換衣服來舉例:

如果媽媽長期在兒子面前換衣服不避諱,兒子長大後會不會先入為主,認為所有的女性都和媽媽一樣「不拘小節」?

如果媽媽長期在女兒面前換衣服不避諱,女兒長大後,會不會也變得「不拘小節」?

簡單地說,我們不但要告訴孩子男生和女生的區別,更要教會孩子在他人面前尤其是在異性面前的相互尊重。


丁香醫生

小霜是一位年輕媽媽,她家的空間不是很夠,所以她兒子一直到4歲都是和父一起睡的。有些時候起晚了或者是有了急事,她就直接在兒子面前換衣服,因為她覺得反正還小,並沒有什麼要避諱的。就這樣到了孩子4歲的時候,她覺得兒子已經足夠大了,再在兒子面前換衣服就實在是不雅觀了,就先把兒子打發了出去,但是小霜發現兒子正趴在門縫裡偷看她換衣服!


這件事情真是驚到小霜了,她迅速換好衣服,把兒子叫了進來,但是卻發現自己既做不到打罵孩子,又不知道怎樣和兒子說這件事情!


蝸牛敢說在中國,像多多這樣的事例絕對是很多的。大人總是因為孩子還小,所以肆無忌憚得在孩子面前做這些事情,卻萬萬沒想到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最強最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舉動了!而這對寶寶以後的性別意識啟蒙以及生長髮育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的危害性!
專家們認為:3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別了,如果家長長時間在孩子的面前換衣服,那麼就會刺激到孩子的生理反應,這樣很有可能會讓寶寶的性意識早早萌芽,但是沒有正確指導的萌芽只會讓孩子犯下大錯。總而言之一句話,孩子在父母面前萌發的性意識比通過其他途徑引起的性意識會給寶寶帶來更深層的傷害。


因為畢竟是兒子不是孩子,如果兒子已經上小學了,那麼更不要在他面前換衣服,這樣會影響他的正常生活,會給他的思想帶來一些影響,如今小學生都有戀愛的現象,更加誇張的是懂得一些這個年齡不應該懂的事。



如果你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已經開始對家長的身體感興趣了,那麼寶媽也不要藏著掖著不說,找個機會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寶寶來一節性教育才是真正正確的選擇。


聽蝸牛有話說

我有一個網友也是這樣,她離婚以後帶著三歲的兒子一切生活,她兒子初三了還母子同睡,現在也不避諱。由於家裡只有母子,在家裡穿衣服也比較裸露,她兒子睡覺前喜歡一邊吃和摸她奶奶才能入睡,在她兒子上初三的時候,她早上起來發現下身有點異樣,下身癢癢的非常舒服。她是過來人知道她兒子對她做了什麼,她晚上有睡前喝一杯牛奶的習慣,她估計她兒子在她牛奶中放藥了,現在她很糾結,一,她喜歡她兒子在她身上的這種行為,二,怕影響她兒子今後的生活,看過的人集思廣益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老巖鷹

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一定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好的方面。

指的是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這樣做可以間接告訴孩子,每個人的身體是很奇妙的,需要好好待它。

第二,不好的方面。

指的是媽媽在孩子大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這樣做是很不好的,因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知道一個道理:男女有別,必須保護自己。

總之,不管怎麼樣,我們都需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愛笑寶媽歐丹丹

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是應該回避一下的。

由於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對事物的認知和知識的吸收力也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因此,即使是極為年幼的孩子,內心世界也是極為豐富和易受影響的。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由於大腦皮層功能尚未分化,對刺激極易產生泛化現象。會認為自己看到的事情就是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並將其深深埋藏於童年記憶之中,從而對今後的人生產生影響。

3-6歲的孩子處於性心理發展的“性器期”。這一時期,性器官成為最重要的動力區。此階段後期,男孩會出現俄狄普斯情結也就是常說的戀母情結,從而對媽媽產生一種特別的情緒體驗,還會對生殖器異常感興趣。因此,如果我們認為孩子還小,就不迴避自己的某些行為,會對他們對自身身體的認識,以及自己與母親的關係產生不良影響。也不利於他順利度過這一階段的性心理衝突。

戀母情結是男孩兒最初的與同性和異性交往模式,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在這一階段形成的人際關係模式影響著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可以說,後來的各種人際關係都是戀母情結的變形。因此,母親一方面要管理自己的行為,例如,分床睡、換衣服要注意等;另一方面,帶孩子瞭解身體結構與性別的不同。與此同時,要帶孩子去接觸更多有趣的事物,身體的部位就不會是他們唯一關心的事情了。


不倒翁小姐

問題:怎樣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文章右上角關注即可。



不同的時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如若兒子小,兒子充其量是好奇,待到兒子青春期,勢必會想入非非,雖然兒子知道不對,但是兒子由於未成年,因此缺乏自制力和自控力,即使成年了,兒子也需要做思想鬥爭,讓理智戰勝感性,正因為如此,媽媽換衣服要避免兒子,防止節外生枝,發生意外。媽媽不要把他當成男孩,而是把他當成男人,唯有如此,兒子的身心才能健康發展。

話又說回來,在青春期本來就敏感,具體會影響到兒子的學業,畢竟兒子會胡思亂想,外加有負罪感,兒子會逐漸消極,甚至於抑鬱,定時媽媽當著兒子面換衣服的連鎖反應。

不少的悲劇都源自於家長的忽視和蔑視,從而導致不以為然,待到兒子心理變態或生理變態就追悔莫及了,除此以外,建議媽媽將更換的貼身衣物及時清洗,避免堆積,父母需要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注重生活的細枝末節,爭取順利以及平穩協助兒子度過青春期。


身心驛站

不說這個,就說分床睡 分房睡的問題吧

我從小就跟我姐睡,帶弟弟,對男人沒興趣不好奇,高中畢業還不懂男女之事,雖然生物成績很好~ 整天傻乎乎的,男生開玩笑別人笑我都一臉傻呆 24才在別人手機無意看到成人片才第一次見到成男身體,話說當時嚇死我了~ 一百隻烏鴉經過~ 所以我覺得早分床早分房睡,有效避免早熟 更不會胡思亂想男女之事

而我弟,我記得一直到六七歲都還摟著我媽睡,摸N,我媽雖然笑但並不禁止。(因為我出生不久送到外婆家,5歲回來我弟都一歲了,所以沒跟我媽睡過,這一幕記得很清。) 我弟初中就開始像才子一樣追女生,後來很快發展為行動,無心讀書~ 反正我覺得他很早熟,我還沒有談男朋友時,他已經開始頻繁換女友了。

所以我覺得,父母還是講究點,該避諱就避諱,免得孩子早熟胡思亂想。


voper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究竟是偶爾還是經常的行為。如果這種行為是無意、偶爾的,正如丁香醫生已經提到的那樣,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而言,異性家長也應該有不同的和孩子相處的方式。我們認為,可以基於你們家孩子的年齡,考慮是否需要討論這次突發的狀況。

如果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這一行為是長期且習慣性的,孩子也比較大了,那麼需要思考是否存在不健康的母子邊界,即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顯得過於混亂或糾纏。那麼,這種不健康的關係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

1. 養育出“媽寶”男

所謂“媽寶”男,指的是在一個本該獨立的年紀,仍與母親有過度的依戀與情感聯結的兒子。如果一個成年男人有以下這些表現,那麼他可能就是一個對母親有著痴迷型依戀的“媽寶男”:

l 別人不可以說他母親的任何一點不好

l 他的母親不可能有任何不對的地方

l 他無法對其母說“不”

l 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與母親有任何衝突,但是可以和你發生衝突

l 一旦你和他母親之間發生衝突,他總是會偏袒他的母親

一旦孩子成為了“媽寶”男,對於他們今後的生活以及親密關係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媽寶”男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由於與母親之間有過度痴迷和依賴的關係,他們更傾向於認同母親身上的女性氣質(femininity)。而因為社會往往規定了男人和女人應該是什麼樣子,這樣有著社會定義中“另一個性別的氣質”的男性往往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公平的評價和對待。

“媽寶”男往往難以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係

首先,兒子與母親的邊界不清晰,讓母親可以直接干涉甚至控制兒子與另一半關係的發展。他們可能會因為母親不同意,就斷然和自己的伴侶分手。

其次,“媽寶”男的伴侶很可能會同其母陷入如何“分享這位男性”的問題。他們往往會理所應當的認為,他的另一半與母親可以共享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他們甚至還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陪伴母親上,造成伴侶和母親之間的矛盾(Bernstein,2013)。

另外,母親對於兒子生活的過度參與和保護,也會影響他對另一半的期待。當其伴侶不能做到他滿意的地步,他便會以一種“同樣是女人,為什麼我媽能做到的,你就不能”的態度來指責對方。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2.出現母子關係“配偶化”

配偶化,顧名思義,指的是家長將孩子作為伴侶的替代者的一種現象(Love, 2016)。孩子需要滿足作為一個伴侶所能滿足的對方的需求,並且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些需求和責任,包括了陪伴、浪漫互動(romance)、親密(intimacy)、經濟,甚至是性(例如不符合文化的身體接觸,常常表現為異性家長為孩子洗澡等;在極端狀況下,家長和孩子可能會發生性關係)。

配偶化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往往是災難性的。一般而言,有如下的幾種影響:

a. 影響孩子自我認同和人格的形成

在一段配偶化的親子關係中,孩子會被家長當作自己的伴侶。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時候,Ta卻必須以成年人的方式來生活,為別人提供情感支持。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上的早熟現象。他們學會了按照家長的意願,成為一個情感上的“大人”(Casey, 2016)。

這樣一來,孩子可能就不再有機會自主地去探索自己獨立的觀點、感受與想法,也無從構建起屬於自己的身份認同(Carlson & Sroufe, 1995)。他們的自我認同中的內容主要包含的是“父/母親希望我成為什麼”,或“我不要成為他們所希望的樣子”。

不僅如此,在配偶化的關係當中,孩子時而被當作依靠,時而又被視若仇人,對於尚未形成穩定的自我感的孩子而言,配偶化的關係很有可能導致他們內心自我形象(self-image)的矛盾和混亂(Kerig, 2005),甚至會無法發展出一個穩定的人格。

在成長過程中,混亂的自我認同也使其成年之後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得其形成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情緒和自我意識(Pine, 1979)。

b. 容易形成低自尊

一些家長會認為,配偶化的關係能夠讓孩子儘早地成熟,學會擔當,也是對孩子自我價值的肯定。然而,眾多臨床諮詢師們卻在工作中發現,這些孩子在成年之後大都感到不堪重負,也覺得自己的童年是被剝奪了的(Casey, 2016),自己與普通家庭成長的孩子相比是有缺憾的,因而容易形成對自我的負面評價。

另外,事實上家長以伴侶標準要求孩子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對於孩子當時的心理與行為能力而言,是一種無法承受之重。在無法滿足家長的需求時,孩子會不斷感受到挫敗、絕望,甚至是無助,繼而逐漸產生對自我價值的懷疑乃至否定(Casey, 2016),形成低自尊。

c. 無法擁有穩定的親密關係

由於父/母親一直以來將自己作為伴侶對待,這些孩子很有可能會對原生家庭產生一種“痴迷”(preoccupation)(Allen & Hauser, 1996),始終覺得自己不可能找到任何能像自己與父/母親這樣對待自己的人,而自己也無法與任何其他人形成這樣親密的關係了(Love,2016)。

他們可能會害怕在關係中做出承諾(Love, 2016)。這是因為,與自己的另一半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很可能會使自己陷入伴侶與家長對自己的“爭奪拉鋸戰”。有些家長甚至會讓孩子覺得,當Ta對另一半做出承諾時,就意味著Ta“背棄”了與家長之間的承諾,迫使孩子陷入一種兩難的境地。

以上


知我心理學

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可能是覺得孩子小,不懂事,沒什麼大不了吧。但是小孩難免有好奇心,尤其是看到媽媽的胸部和自己不一樣,難免有些奇怪的想法。



所以說,很多時候,大人不妥的表現和失敗的教育方式,可能導致孩子很多不良的行為,造成嚴重後果。


但也有相安無事,沒什麼嚴重後果,只是外人有些難以接受的。


我以前去鄰居阿姨家串門,阿姨下樓買東西去了,叔叔(阿姨的丈夫)和奶奶在(叔叔的媽媽)。大夏天,奶奶在家只穿一個內褲,下垂的胸部嘟嚕嘟嚕的;叔叔也只穿一個內褲。我被這一幕嚇到了。奶奶卻說,你也不是外人,天太熱了,我就不特意穿衣服迎接你了。叔叔也一臉無所謂,絲毫不覺得奶奶裸著上身和他自己只穿個小內褲見客有什麼不妥。應該是小時候就這樣慣了。


這樣的行為看你怎麼去解讀了,本人無所謂,外人見怪不怪,那就一切太平。


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說大了會有後患,沒準兒子以後成了色情狂,所以性教育應該從小做起;說小了吧,外人也管不了,媽媽會覺得,你都是我生的,還有什麼可避諱的。


所以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