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為何會被稱為帝國墳場?為什麼蘇聯與美國都征服不了這個又窮又弱的小國?

解強強

阿富汗又被譽為“帝國的折翅之鷹”,在蘇聯和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還曾經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遭到過英帝國的入侵。英阿之間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戰役,第一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839-1842年,在印度站穩腳跟的英國意欲染指阿富汗,最後鎩羽而歸,阿富汗也因此保持了此後30多年的獨立;第二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879-1881年,戰爭結果以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屬國而告終,雙方簽定了《甘達馬克條約》;第三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919年-1921年,全世界民族主義運動的高漲給予了阿富汗民眾極大的信心,最終在印阿邊境少數民族起義軍的支持下,戰勝了英軍,並於1921年宣佈獨立,擺脫了英國的外交控制。

1979年9月,阿富汗的阿明發動政變,試圖擺脫蘇聯的控制,正處於歷史巔峰的蘇聯立即出兵阿富汗,挽回對阿富汗的控制。蘇軍雖然很快以鋼鐵洪流佔領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但卻很快陷入了以阿富汗游擊隊為主要對手的阿富汗人民戰爭中去了。阿富汗多山,非常適合游擊隊的活動。蘇軍陷入了曠日持久的被動之中,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88年蘇聯戈爾巴喬夫當局在新思維的影響下,宣佈接受日內瓦會議的決議,陸續撤出在阿富汗的蘇軍。蘇軍入侵阿富汗,不僅消耗了蘇聯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大大降低了蘇聯的國際形象,成為蘇聯最終解體的原因之一。蘇聯撤出阿富汗後,阿富汗國內政治與社會持續動盪,這也直接導致了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興起。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美軍隨後在阿富汗也積極組建新政權,但美軍和阿富汗新政府一直被暴力恐怖襲擊籠罩著,反恐變成“越反越恐”,在多年軍事行動沒有收到預期成效且美軍付出了近萬億美元的軍費和數千人傷亡的情況下,美國奧巴馬政府決定自2014年開始撤出駐阿美軍。美國忽略了從根本上消除阿富汗恐怖主義之源,最好的方法應是促進阿富汗的經濟社會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因而美軍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註定是要無果而終的。


青年史學家

阿富汗是地球上最貧窮、最閉塞的內陸國。但是這個國家從建國到現在,從亞歷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從大英帝國到美國。阿富汗幾乎經歷了歷史上所有大國的入侵,但是仍舊屹立不倒,但是所有的國家都證明的一點,就是一旦敗走阿富汗那就會迎來帝國的衰落,所以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又或者是“帝國的折翅之鷹”。可能你不知道什麼概念,我們來一張圖說明一下。

首先太遠的我們無法考究,因為當時的王朝打來打去一些珍貴的書籍資料都沒有流傳下來,這點我們的史聖司馬遷就做的很好,寫出了一部完整的史記。不過當時的外國人好像都沒有過這樣的書籍,所以外國的一些歷史也都七零八落的,所以我們就從英國入侵開始說。

19世紀和20世紀的時候,阿富汗遭遇了英國的入侵,當時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當時英國國王一直吹噓說:“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遠不會落下。”實際上當時的英國除了南極洲沒有殖民地,其他的各個大洲都有他的殖民地,並且還擊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從此英國開創了一段空前絕後的帝國時代。

當時英國在印度站穩跟腳後開始了對外擴張,第一步就是對阿富汗,但是當時的沙俄也對阿富汗垂涎以久,英國和沙俄那是為了搶奪對中亞的控制權,那是三番五次的出兵,在1839年到1919年連續發動了三次侵略戰爭,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英國輸了。而且當時因為陷於阿富汗這個泥潭,而當時的德國又發動了一戰,華盛頓宣佈美國獨立,也導致英國錯過了黃金時期,之後日不落帝國一去不復返。

然後就是蘇聯折戟阿富汗,當時阿富汗企圖發動政變以擺脫蘇聯的控制,但是當時的蘇聯正處於歷史的巔峰,戰鬥民族也不虛什麼直接出兵阿富汗,並且以鋼鐵洪流佔領了阿富汗,但是阿富汗又展開了游擊隊,蘇軍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之後蘇聯在長久的戰爭中竟然有了一絲頹勢,當時美國、西歐、也包含中國開始痛打落水狗,導致了蘇聯被迫折戟阿富汗。這也就成了蘇聯最後解體的原因之一,但最多的還是樹敵太多,階級矛盾壓不住才爆發的。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就陷入了長期的低迷狀態,直到普京大帝才將俄羅斯從低迷中慢慢走出來,但是這個昔日偉大的國家再也不復存在了。

美國的911發生之後,本拉登發動恐怖襲擊,一時間全球震動。之後美國就大舉進行阿富汗戰爭,當時阿富汗在美國面前那就是不值一提,可想而知美國大兵長驅直入橫掃阿富汗,但是就這樣美國雖然佔領了阿富汗但是並沒有消滅其政權,反而在這個泥潭裡陷入了十年之久,最後手忙腳亂的撤兵。美國的折戟導致了一超多強的格局開始出現,美國對阿富汗的影響力也日益衰弱,無疑這是失敗的決定。

為什麼阿富汗能成為帝國墳場,我們分析了這幾個原因,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可以補正。首先就是地理位置,阿富汗是連接歐亞和中東的要衝,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附近大國林立,也使這裡各種勢力犬牙交錯,互相牽制誰也滅不了。

而且阿富汗是多民族國家,民風彪悍,從來沒有說有哪次和平能超過五十年的,基本上都是在打仗,戰爭史絕對遠超和平史。對他們來說白天打仗就和我們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差不多,清早起來就扛槍去陣地,晚上回去就包紮傷口。


書香茗

阿富汗之所以被稱為“帝國墳場”,得從兩個角度來說明:

首先,它是帝國爭奪的要地。儘管阿富汗只是南亞次大陸西北端的內陸之地,但其東南經南亞次大陸可下印度洋;西北鄰中亞和西亞,能抵地中海。全國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興都庫什山脈橫陳境內,是中亞與南亞間的重大障礙。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為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要衝,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也民阿富汗的悲劇所在,”我在馬紮裡沙里夫(巴爾赫省省會)與副省長對話的時候他告訴我:“任何要在亞洲和印度洋稱霸的帝國,都一定會試圖征服阿富汗,進而控制南亞次大陸,最終奪取印度洋。這一戰略地理位置讓阿富汗無可避免地成為帝國興亡的犧牲品。要不是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富汗金屬礦產和石油資源的阿富汗早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因此,蒙古帝國、大英帝國、前蘇聯和美國都試圖征服阿富汗,而共同的因素就是看上它的戰略位置。

其次,阿富汗確實是“墳場”。英國殖民者出於與沙俄爭奪對中亞控制權的戰略需要,企圖將阿富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不斷對阿進行間諜活動。沙俄也加緊對阿滲透,並騙取了阿統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隨即以“俄國威脅”為幌子,加緊進行戰爭準備,決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親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權。1839年4月,英軍3萬多人經長途跋涉,先後到達奎達,而後越過霍賈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英軍另一路強行穿越開伯爾山口,配合英軍主力作戰。阿軍僅有1.5萬人,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裝備上都遠不及英軍。英軍很快就攻佔了坎大哈和加茲尼省,兵臨喀布爾城下。阿富汗統治者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難,英國隨在喀布爾建立傀儡政權。為回擊英國侵略軍,阿富汗民眾集體展開抗英游擊戰爭。各地游擊隊依託有利地形,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襲擊英軍哨所,切斷敵交通補給線,收復重要城鎮。英軍在阿游擊隊沉重打擊下,士氣低落,惶惶不可終日。1841年11月2日,喀布爾爆發起義,各地游擊隊舉行聯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爾市民手執各種原始武器衝向預定目標。起義軍英勇作戰,勢不可當,當晚就佔領了喀布爾全城。第二天起義軍向城外的英軍據點進攻,英殖民軍驚呼“阿富汗全國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對我們了”。戰至9日,起義軍攻佔了喀布爾至巴拉·喜薩爾要塞間的全部據點,後又擊斃英國公使,英軍被迫同意從喀布爾撤軍。英軍殘部及隨行人員和家屬1.6萬人在向邊境撤退途中多次遭到起義軍的伏擊,最後只有一名身負重傷的軍醫跑回賈拉拉巴德,報告了英軍全軍覆沒的消息!我在阿富汗喀布爾採訪期間,當地民眾除了人人都會講述其祖輩如何打敗英軍的故事外,還有就是被帶到喀布爾的英軍墓地,展示他們祖輩的“戰果”。

至於蘇軍在阿富汗作戰十年不但勞而無功,反而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眾所周知的。行進在阿富汗國家1號公路沿途,特別是在興都庫什山腳下,不時能看到翻在河邊谷地裡的蘇軍坦克戰車的殘骸。喀布爾市區高山頂上蘇軍的戰車殘骸成為孩子們玩樂的場所,而在帕爾旺省,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在興都庫什巍巍的群山背景下,數以千計的蘇軍坦克、運兵車、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形成兩個巨大的“坦克戰車墳場”,而這兩處墳場正是“帝國墳場”的最好寫照!

那麼,強大的帝國為何在阿富汗屢戰屢敗呢?

首先,阿富汗普什圖、塔吉克、烏茲別克各主要民族之間儘管很不團結,內部紛爭讓阿富汗常年處於內戰之中,但只要有任何外來的勢力入侵,他們便出奇團結地與外來勢力戰鬥,而且意志十分堅定。我採訪過阿富汗一個省的塔利班“省軍區司令”。這位大叔告訴我說:“比武器,比技術,比人數,比手段,我們可能都不如以前的俄羅斯人,現在的美國人,但我們有的是時間。我打不過美國人,我兒子繼續,我兒子打不過,我孫子還會繼續。時間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這位塔利班司令的心態可謂阿富汗民眾的代表心理,也是他們面對外來入侵力量時的必勝信心基礎。

其次,阿富汗的地勢極其險峻,險峻到令先代化的先進武器都失去作用,以至於最終只能短兵相接與阿富汗抵抗力量拼近戰。我曾隨同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在坎大哈地區清剿塔利班。這支前身是“兄弟連”的302野戰炮兵營營長告訴我說:“蘇軍當年的重裝甲部隊為何失利?因為他們作戰前沒有仔細研究過阿富汗的地形地勢,以至於當阿富汗游擊隊在山邊伏擊車隊時,蘇軍才發現他們的機槍和火炮的仰角無法對山上的游擊隊發起攻擊 。這血的教訓是蘇軍教我們的,所以我們很少用重裝甲去對付塔利班,也改進了裝甲戰車的車載武器仰角。”在帕爾旺省採訪時,一位當年的反蘇游擊隊長告訴我:“我們會故意放蘇軍的坦克分隊進入山谷,把頭和最後一輛車一打,它整支部隊就進退兩難,然後坐等夜間氣溫驟降,冷得受不了的蘇軍就會鑽出坦克生火取暖,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容地將他們一個個放倒!”

第三,人民戰爭令外來軍事力量無以適從。我在塔大哈阿根達布河谷參戰美軍清剿行動一個月。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你不知道誰是塔利班誰是普通民眾,因為一個普通的大叔早晨下地割草時,他筐裡背的可能就是一枚土製炸彈。拿起武器是塔利班,放下武器是普通百姓,這樣的人民戰爭戰術讓任何的帝國武裝都無力戰勝。

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是保持軍事存在,從而威懾印度巴基斯坦,威脅中國西部戰略腹地,劍指中亞俄羅斯的後院。因此,他只需以最小的代價保持這樣的戰略存在就不算失敗。這也是美國吸取此前帝國的失敗後採取的新戰略。





邱永崢

阿富汗也許與美俄比,只是一個小國,但是它有自已獨特之處,它地處內陸,對於任何對手都屬於勞師遠征的地方,遠到什麼程度?美軍在撤出時,寧可將許多裝備丟掉,也不打算運回去,原因就是運回國內的運費,比運送的裝備價格更高。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誰想征服它,都需要過高的成本,往往會陷入有力使不出來的狀態。

阿富汗的地形條件也特別,屬於高原地帶,以山地為主,僅僅在喀布爾河流域算是一塊谷地,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卻又因處於一個交通要道上,外來民族都只是通過這裡,去征服印席等地,本地只是一些部落民族,這就是今天的阿富汗人,擁有相當歷史的土著了,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阿富汗從沒有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部落的聯盟形勢。缺少一箇中央集權制的政府,地方勢力或說部落相當強大,屬於各自為政,要征服它,等於要征服眾多的部落,這顯然不是一個外來勢力可以容易辦到的。

阿富汗人的反抗精神一直不缺,尚武傳統又利於提供大量的戰士,這才有帝國墳墓的說法開端。英國曾發動2次阿富汗戰爭,結果都失敗了,最終不得不承認阿富汗的獨立地位。

1979年以前,阿富汗中央政權對許多部落並沒有真正的有能力控制,反政府游擊隊一直存在,蘇軍入侵之後,游擊隊大規模興起,從作戰來說,蘇軍沒有輸掉戰爭,問題是不窮的對手,打不完的仗,自然狼狽不堪。

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初期順利,控制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但是部落問題依然存在,結果陷入“治安戰”中,與蘇軍遇上的情況一下,有打不完的仗。

這裡的地形,以及部落勢力,都讓任何對手頭痛!


麥田軍事觀察

為什麼人類歷史上各個帝國,比如說英國的日不落帝國,前蘇聯還有美國都希望征服阿富汗呢?

前蘇聯和美國,我們暫且不論,英國入侵阿富汗完全是一種理論所導致的,當時整個世界盛行的是一種陸地中心理論,什麼意思?就是隻有佔領了整個陸地的最中心,你才能夠征服全世界,那麼問題就來了,整個陸地的最中心在哪裡?這個時候有英國的一個少尉提出阿富汗就是世界陸地的最中心,因此帝國要征服他才能夠征服全世界。

好嘛,不就是打一場仗嘛,而且是打的阿富汗這樣一個小國家那個還不容易,對於身經百戰的日不落帝國的士兵而言,征服這樣的國家小case。

因此信心滿滿的,日不落帝國開始出兵了,但是當他們發現他們打敗了當地的最高政府之後,才感受到,什麼叫做補給困難,什麼叫做黨派林立,什麼叫做勢力紛爭。

不喜歡了,導致英國最為擅長的海運運輸補給物資給前線作戰部隊,這一點沒有辦法實現,士兵的補給物資只能通過馬匹和騾子不斷地馱著這些物資進入阿富汗國境線之後才能夠補給到當地的部隊,同時糟糕的地理環境,也使得許多重型裝備,使不上氣,比如說著名的馬克沁重機槍,這種機槍需水量大,而且耗彈量特別快,這樣的話前線武裝部隊在使用這些裝備的時候就必須得小心計算著子彈的數量,並且比較複雜的地形也會被敵人所使用,用來劫殺他們的補給部隊,很多時候,他的武器裝備雖然比敵人更加先進,但是沒有子彈只能夠跟敵人硬碰硬地拼刺刀。

但是對於英國人來講,這點東西應該算不上困難,英國人仍然還是大無畏的向前去征服了當時,阿富汗所謂的最高臨時政府,但是,英國人很快就發現所謂的政府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真正有實力的還是在那些外放的部落裡面,征服了臨時政府,但是卻沒有辦法征服這些部落,你等於拿到了一個空殼子,所以英國人還是得派自己的部隊進入那些地形複雜的山區去征服一個又一個脾氣倔強,戰鬥力彪悍的部落。

與此同時,英國人對於阿富汗的入侵也使得當時世界上另外一個大國對於這方面的重視,這就是沙皇俄國,沙皇俄國覺得此時此刻如果讓英國佔領阿富汗,將會直接威脅他的中亞腹地,影響他在這個地區的勢力,所以沙皇俄國選擇運輸補給物資給這些當地部落,讓他們抵抗英國人的入侵。

在層層困難之下。英國人終於在這個地方敗退下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曾經幫助阿富汗的沙皇俄國的繼任者,前蘇聯在幾十年之後會捲土重來,入侵阿富汗。

但是,拜沙皇俄國所賜,此時此刻,阿富汗的抵抗意志,可謂是深入人心,仍然還是地形的因素仍然還是部落的因素。這個時候幫助阿富汗的人,變成了美國人。

可以說,美國人對於阿富汗當地部落的元素,也使得阿富汗能夠一直抵抗著前蘇聯長達十年之久。

最終前蘇聯撤退了,美國人又來了,話說你們這世界上一個接著一個大國什麼意思?

有人說,到這個時候總不可能有人再去幫助阿富汗嗎?還真有。伊斯蘭教或者說直白點就是伊斯蘭世界。

阿富汗的戰爭仍在繼續,但是我們可以預測的是美國人,這一次是失敗了,阿富汗仍然延續著自己不敗的神話。


漩渦鳴人yy

阿富汗是中國的鄰國,但大多數國人似乎想不起來,因為距離中國的中、東部地區的人們來講,實在是太遙遠。所以,雖然它是咱們的鄰居,但彷彿這個國家發生的事情,和大多數人關係並不大似的。但實際上我們錯了,這個資源與物產並不算得上豐富的國家,卻在近二百年間,熱鬧非凡,幾大強國、富國先後出兵要征服這片土地,都折翼於此。

第一個要征服阿富汗的是當年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1838年2月,一支由2.1萬英印軍隊(主要成員是英國在印度殖民地徵用的僱傭兵)和3.8萬民夫(也基本上是印度人)、3萬頭駱駝,對阿富汗發起第一次入侵。當年的八月六號,英軍佔領阿富汗的首都喀布爾。英軍留下了八千軍隊,結果卻在遭致當地民眾的激烈反抗,不得不撤出。卻在撤退的路上,被各路義軍所包圍,軍隊及後勤人員共有1.65萬人,除一名軍醫脫險逃出戰場,其餘被全殲。

惱羞成怒的英國當局當然不肯善罷甘休,又出去了幾萬軍隊第二次佔領阿富汗喀布爾,還縱兵搶劫燒掠3天,卻在一個月後,不得不再次撤出,因為阿富汗當地武裝頻頻對其進行騷擾,佔領軍不敢繼續呆在阿富汗了。英國的兩次入侵,均受到重大缺失,其軍隊及民夫共有約三萬多人死在阿富汗戰爭中,財政損失1.5億英鎊,是英國當時一年半的財政收入,就這樣消耗在這片山地窮國。

1979年,前蘇聯也是出去十萬大軍入侵阿富汗,控制並佔領喀布爾,卻在之後的十年裡,飽受各個游擊隊的襲擊和騷擾,損兵折將,還為此背上巨大的財政包袱。而美國及西方國家還有中東的阿拉伯國家,都向游擊隊提供武器及金錢的支持,導致蘇軍有幾萬人在阿富汗戰場上死傷,最終實在無法在阿富汗獲得利益的前蘇聯撤軍了。阿富汗人的強悍戰鬥力,再次讓世界感到驚奇!

911事件之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很快塔利班及基地組織都被美國人趕到山區,美國重新扶持起親美政權,並且在當地駐紮一支十幾萬人的軍隊。卻在此後與塔利班的戰鬥中,傷亡慘重,陣亡的美軍士兵超過有三千人,傷者更多。美國前些年將大部分兵力從阿富汗撤出,但仍然留下一支近萬人的軍隊。近期,美國又宣佈將向此地增兵。這個窮國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夠吸引到如此多的富國、強國紛紛不惜代價也一定要控制它。

說到底,核心其實就一條,這就是地緣戰略利益。阿富汗雖然資源並不十分豐富,物產也很匱乏,但卻是控制歐亞大陸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英國當年為何要費盡心力要佔領阿富汗?那時在中亞,英國正在與沙俄爭鋒,誰能控制阿富汗,誰就能佔據主動權,阿富汗西部那條細細的走廊,其實就是英、俄兩國爭霸的結果。

前蘇聯想控制阿富汗,那是希望在佔領阿富汗後,再接著南下。其最終目標是要獲得在阿拉伯海上,有個溫暖的出海港口。蘇聯雖然土地遼闊,資源眾多,卻一直缺乏在廣闊海域裡面有個理想的出海口,這對於謀求世界霸權的前蘇聯十分不利,也無法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前蘇聯不惜代價要拿下阿富汗,只是為了佔據這個能讓蘇軍順利南下的通道。

美國在911之後,開啟反恐戰爭,而且儘管損失慘重,每年還得花費鉅額的軍費,但卻一直捨不得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控制阿富汗對於美國同樣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這裡是中俄及中東地區的結合部,在此地駐軍等於在這塊歐亞大陸的中間地帶打下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美國學者斯派克曼指出:“誰控制了邊緣地帶,誰就控制了歐亞太陸;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掌握世界命運。”現在哪裡是邊緣地帶,當然是中東啦,而阿富汗能同時扼住中東及中俄的咽喉地帶,這才是其中的玄機所在。


上書房

這裡我倒想聊聊中國是否能夠打下阿富汗。其實只需要一種方案就可以解決,新疆的兵團模式。佔領阿富汗,放出80個兵團15萬人一個兵團。直接同化和經濟建設。大規模移民。軍事就是80個兵團放出80個城市。對當地直接實行同化和軍事壓制政策。基本就可以搞定。當然這個是現在中國不會去做世界其他國家也不答應。


手機用戶59395660608

呵呵,看了大家的評論,感到有學問的人很多啊,對阿富汗很瞭解啊。\n阿富汗是個部落社會,林林總總各種山頭,酋長也就是世襲的領導們掌握實際權利,帶領所謂的游擊隊。英國也好,美國俄羅斯也罷,要去統治,他們不幹,因為利益受損失,說了不算了,那些拿槍的所謂戰士,充其量就是他們的炮灰而已,說什麼民族國家大義,呵呵,扯犢子!


誓言永恆20

從歷史觀角度看就不存在所謂“不可征服的”國家,阿富汗的問題有幾個方面造成他好像不可征服那種錯覺,仔細勘察亞歐大陸,如果世界島的心臟區在這一線,阿富汗的位置就類似於心臟的血管位置,重要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如果我得不到,砸爛他也不能讓對手得到,阿富汗的位置北壓俄國,東脅中國,西進可掌控世界原油主產區,南控印度,得阿富汗攻守自如,結果阿富汗成為四戰之地,任何帝國插手阿富汗都不可能被其對手漠視,結果英國人來,俄國人背後支援,蘇聯人來美國人輸血,美國人911之後來,抵抗勢力還是可以在外部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這是阿富汗難以征服的最核心原因,其次,阿富汗因為常年的征戰,無法建立有意義的全國性政權,各地方勢力分割構建的部落架構讓慣常意義的征服效果大打折扣,打下喀布爾只代表你打下了喀布爾,根本不是全阿富汗的屈服,征服整體阿富汗的困難是第二個原因,第三個問題是,艱困惡劣的自然環境偏生在歐亞大陸各超大玩家棋盤的中央,連年征戰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造成阿富汗國民非常依靠強大的宗教力量還平衡生的艱難,超強綠教思想磊築的文化壁壘也是征服者難以貫徹統治思想的很重要因素。綜上所述,那是否阿富汗真的不可征服呢?當然不是,最有效的政策是人種更替,足夠強勢的可以下一城屠之,絕人種,綠匪自然無地自容,也可絕恐怖根源,最不濟的,打下來全部遷走,一個不留,分散定居,下一個染指阿富汗的很可能是北京,因為巴基斯坦邊境線那邊盤踞的綠色毒瘤,時刻威脅著大中華帝國正待打通的督脈:巴基斯坦經濟線!


黃軒28

阿富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大國的爭奪目標,阿富汗的歷史可以被稱為是一部充滿血淚的戰爭史。

由於阿富汗的特殊地理位置,不可能會出現一國獨霸阿富汗的局面。比如二戰前,阿富汗是俄國和英國爭奪的目標,英國入侵阿富汗,但阿富汗背後有俄國支持,雖然英國可以佔領阿富汗,卻無法征服它。冷戰時期,蘇聯入侵阿富汗,雖然蘇聯可以佔領阿富汗,但無法征服它,因為背後有美國人的支持,阿富汗拿著美國人提供的裝備,與蘇聯人作戰,蘇聯經營阿富汗十年最終以失敗收場。美國以反恐入侵阿富汗,最終也以失敗告終。所以每一次侵略的背後,都是大國之間的博弈,它們不會允許某國獨霸阿富汗的情形出現。

另外,阿富汗多山地,不論是蘇聯還是美國,武器裝備再先進,在山地作戰成本太高。比如,蘇聯入侵阿富汗,要想徹底征服阿富汗,蘇聯最起碼要提供50萬的軍隊,但阿富汗山地只能承載10萬蘇軍,因此蘇聯深陷戰爭泥潭。而且阿富汗特殊的環境,也造就這裡民風彪悍,令大國頭疼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