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的悖论(五):教师的悖论

教师在学生减负的政策落实上,担负着最重要的责任,是直接执行者,因此单列一篇。

一、师生关系的悖论。师生本来如父子,如今父子反目成仇,师生关系坠入了历史的最低谷。越是基层、越是偏远的地方,老师越是不敢管理学生。这其中家长起到了极坏的作用,什么红包事件、手机事件等,其实不关学生什么事。讲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本地农村某小学,当地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农村就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某生上小学三年级,由爷奶照顾,放纵得不行,调皮捣蛋,被老师(女)在背上打了两下。这下,宝贝孙子被打,爷爷毛了,跑到学生扇了女老师几个耳光不说,连续几天到学校辱骂、索要赔偿,学校无奈,为免老师再受伤害,让该师休息了多半学期。这孙子以后就没人敢管了,上不上课没人管,做不做作业没人管,三年后以上了初中,除了个别课目考个六、七十分外,其它基本上二十几分,甚至有几分的。两个耳光,凉了老师的心,毁了孙子的一生。

学生减负的悖论(五):教师的悖论

二、教师收入待遇的悖论。老师工资太低,而且太讲求平均,绩效工资名存实亡。基层缺教师,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基层教师薪酬水平权重。举个例子,省会教师工资5000元,权重为1,那么城郊、市级为1.2,市郊、县级为1.4,乡镇1.6,偏远乡镇2,这样偏远乡镇可以领到1万元一个月,基层乡镇教师还会缺吗?如今乡镇补贴就那么几百元,连路费都不够,城市、重点学校的虹吸效应,使得优秀师资力量单向流动,基层教师失血严重,一味用道德绑架,怎么能怪教师用脚投票?

学生减负的悖论(五):教师的悖论

三、绩效管理的悖论。一边要求学生减负,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一边以应试教育考核结果,这种悖论,是学生减负的最大绊脚石。高考仍然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和教师就不得不重视成绩。教学时间不足,同样让校外培训大行其道。市场有需求,就有供给,有利益驱动,就会产生课堂不教课外教的怪象。一边减负,一边强调成绩,弄得教师无所适从,也让家长苦不堪言,担心孩子学业,从而加大教育投入,又大大加重了学生负担。

(至此五篇悖论写完,只有现象,只有分析,没有解决措施,因为非个人力所能及,只盼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出谋划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要空喊口号,或者头疼医头,脚痒抠脚,搞短期行为。)

学生减负的悖论(五):教师的悖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