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永載史冊的英雄畫像

“寫封信給黃繼光,聽我們的誓言在迴盪。告訴他我們和他一樣,挺起了軍人的胸膛。一樣愛祖國和家鄉,一樣築鐵壁與銅牆。”在黃繼光烈士犧牲60多年後的今天,一位年輕的空降兵戰士寫下了這段歌詞。雖然戰爭年代已經遠去,但是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壯舉依然被人民銘記。

那些永载史册的英雄画像

劉胡蘭就義(油畫)馮法祀

——一頭短髮的劉胡蘭,昂首屹立,在敵人的鍘刀面前毫無懼色;

——高舉炸藥包的董存瑞,用自己的身體當支架,拉燃了導火索;

——一躍而起的黃繼光,面對地堡中噴射出的火舌,用自己的身軀堵住敵人的槍眼;

——烈火灼燒中的邱少雲,為避免暴露目標紋絲不動,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

許多人記憶中的這些英雄形象,並非來自照片,而是緣於美術家的創作。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一些烈士生前沒有留下照片,烈士的形象常常是由美術家根據親人、戰友的描述或者相關資料而繪製的。

那些永载史册的英雄画像

八女投江(中國畫)王盛烈

文藝理論家、雕塑家王朝聞的圓雕《劉胡蘭像》將英雄形象定格於就義前的時刻,著力表現劉胡蘭為了信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代表作。由於劉胡蘭生前沒有照片,為了創作好這一作品,王朝聞曾找到劉胡蘭的繼母胡文秀,請胡文秀詳細介紹劉胡蘭的特徵。在此基礎上,他按照自己的藝術主張,以莊嚴和如歸的樂觀態度來描繪英雄的死,犧牲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強調。

馮法祀創作的油畫《劉胡蘭就義》也是新中國美術史上繪寫英雄的經典之作,現藏於中國美術館。據《紅畫往事》一書介紹,創作選題確定之後,當時擔任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的馮法祀來到烈士故鄉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現場採訪和寫生。白天,他在烈士就義現場採風;晚上,他找到劉胡蘭的家人和相關當事人瞭解情況。經過三年的艱苦創作,這幅氣勢恢宏的鉅作終於在1957年得以完成。在創作過程中,馮法祀吸收了歐洲畫家作品中的表現形式,以分組造型的構圖方式表現眾多的人物和宏大的場景,身著深色棉衣的劉胡蘭與兩邊的匪兵所構成的人物組合是畫面的視覺中心,相擁的劉胡蘭母親、妹妹是畫面中色彩最鮮明的部分,她們的姿態神情與劉胡蘭的鎮定凜然形成對比和呼應,主人公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那些永载史册的英雄画像

邱少雲(油畫)孫國歧

特級英雄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後,其所在部隊盡了很大努力也未找到一張他的照片。1953年,青年畫家陳興華到朝鮮戰場體驗生活時,按照大家的建議,到黃繼光所在團找了十幾個和黃繼光有相似之處的戰士,請黃繼光生前的戰友指點,看哪個戰士的五官像黃繼光就畫下來,經過逐一比照、反覆修正,終於完成了黃繼光畫像,並得到了黃繼光母親鄧芳芝的認可。在這之後,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郭振和接到了為黃繼光做雕塑的任務。部隊請來了黃繼光的弟弟黃繼恕與郭振和同吃同住,為雕像創作提供意見和形象參照。黃繼光雕像做成後,郭振和又請黃繼光的母親提意見。經過幾次修改,終於完成了創作。雷鋒當年看到黃繼光塑像的照片後,特意從畫報上剪下貼在日記本上,並寫下了向黃繼光學習的誓言。

在塑造英雄群像的美術作品中,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王盛烈的《八女投江》兩部作品頗具代表性。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油畫《狼牙山五壯士》創作於1959年,取材於抗日戰爭中晉察冀軍區五位八路軍戰士的英雄事蹟。1941年9月,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在河北易縣狼牙山與日軍血戰,彈藥打盡,砸毀槍支,從棋盤陀峰頂集體跳崖。詹建俊被英雄的事蹟所感動,他深入狼牙山山區考察寫生,走訪當年跳崖的倖存者葛振林,最終以象徵性手法使作品達到了紀念碑式的效果,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彷彿同狼牙山熔鑄為一體,巍然屹立於山巔之上。

那些永载史册的英雄画像

狼牙山五壯士(油畫)詹建俊

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中國畫《八女投江》是國家一級文物。這幅創作於1957年的作品取材於抗日戰爭中八位東北抗日聯軍女戰士的英雄事蹟。1938年10月,東北抗聯的胡秀芝、楊貴珍、安順福、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戰至彈盡的情況下,挽臂走入烏斯渾河,壯烈殉國。在《八女投江》中,岸上有兩名女戰士在舉槍同敵人做最後的鬥爭,另外兩名女戰士扶著負傷的戰友正欲下河,而一名年長的女戰士已帶著兩名小戰士先行步入了河水。這一悲壯的歷史性畫面表現了中華兒女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帶給觀眾以心靈上的洗禮和震撼。這幅畫作的創作過程頗為艱難,只有很少的資料可供參考。有學生回憶說,當時任教於魯迅美術學院的王盛烈,對畫面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現實生活的大量寫生,對服飾、槍支等也進行了實物寫生;為了塑造好冷雲烈士形象,他多次請學生做模特;有時為了推敲筆墨效果,他還會直接在宣紙上寫生,一個眼神、一縷頭髮都精心描繪,直到滿意為止。

美術,在形塑家國情懷中從未缺席,在傳承英雄主義上不可替代。新中國美術史上的眾多英雄畫像,生動塑造和刻畫了革命戰士一往無前、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英雄形象和向死而生的英勇決絕,通過這些氣壯山河的震撼性畫面,英雄的事蹟廣為傳誦,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英雄的精神化為永恆。清明節來臨之際,回望新中國美術作品中那些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正是為了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