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在路上

董芳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封面上的照片拍攝於習近平青年時期。他左手撫包,右手插袋,溫文爾雅、穩重自信,咧嘴微笑,又顯孩童般純真善良。書中一群知青、一群陝西村民、一群熟悉他的人娓娓道來,帶讀者穿越時空,回到那段艱辛困苦卻激勵人心的歲月。那是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之間的青春故事,為我們青年一代豎起了學習標杆。

要學習青年習近平,從情感深度上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來自哪?習近平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情深,便是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之源。“陝北高原是我的根”,他忘不了,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是陝北老鄉收留了他,幫助他在農村生存下來。人民的支持賦予了青年習近平成長的不竭動力。他逐漸克服了生活上的各種不適,成為種莊稼的“好把式”,他也逐漸褪去了思想上的迷茫彷徨,走進並讀懂了“中國農村”這部大書。青年習近平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的力量培養出了他此生不變的理想信念,那就是:要為人民做實事。

要學習青年習近平,從實踐廣度上歷練能力擔當。“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做什麼”。為改善窮鄉僻壤生活不便的處境,習近平在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後,積極處理各種矛盾,終於在村裡建起了鐵業社、裁縫社、供銷社等,也建起了“陝西第一口沼氣池”。村民思想封閉,缺少主心骨,習近平便琢磨著發現能人、培養帶頭人。他曾三顧茅廬,將脾氣犟、對生產特別在行的武成剛重新請出來當趙家河大隊長。青年習近平在為黃土地貢獻自己全部智慧力量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成長。

要學習青年習近平,從思想高度上彰顯人生境界。青年習近平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立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仰慕前人困境中涅槃,嚮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遇事有定力,既欣賞曾國藩“心明力定”的魄力,也秉持“雲捲雲舒”的從容……擁有這樣的思想認識,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再糙的飯也吃得香,再窮的人也看得起,併成為下鄉時間最長的知青之一;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在被拒入團入黨近20次的情況下,還堅持要入黨,在黨內去“發揮驅濁除弊、改造時勢的積極作用”;不難理解,為什麼受過政治鬥爭傷害的他還是立志要從政,做一些能影響老百姓命運的大事情……青年習近平將自己看作是黃土地的兒子,並學會了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如何為人民服務。繼而到今天,他將自己看作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不斷將“為人民謀幸福”推向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