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區塊鏈工作時,應該瞭解哪些專業名詞?

區塊鏈所包含的名詞,你瞭解幾個?以下是學習區塊鏈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名詞 。這些基本名詞是後續學習區塊鏈中 常用的名詞,所以非常重要 。找工作的親們可以來學習一下:

區塊

在比特幣網絡中,數據會以文件的形式被永久記錄,我們稱這些文件為區塊。一個區塊是一些或所有最新比特幣交易的記錄集,且未被其他先前的區塊記錄。

區塊頭

每個區塊都包括了一個被稱為魔法數的常數、區塊的大小、區塊頭、區塊所包含的交易數量及部分或所有的近期新交易。在每個區塊中,對整個區塊鏈起決定作用的是區塊頭。

找區塊鏈工作時,應該瞭解哪些專業名詞?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必須在擁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或在擁有眾多個體的群中才能出現或存在。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絡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係。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共識機制

由於加密貨幣多數採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設計,節點是各處分散且平行的,所以必須設計一套制度,來維護系統的運作順序與公平性,統一區塊鏈的版本,並獎勵提供資源維護區塊鏈的使用者,以及懲罰惡意的危害者。這樣的制度,必須依賴某種方式來證明,是由誰取得了一個區塊鏈的打包權(或稱記賬權),並且可以獲取打包這一個區塊的獎勵;又或者是誰意圖進行危害,就會獲得一定的懲罰,這就是共識機制。

區塊鏈

這個詞可以說是必備詞彙了,很多人更傾向於叫它的英文名字:blockchain。而在最近的一次投票中,它又被“公投”成了“公信鏈”,不過目前為止提到最多的仍然是區塊鏈。它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系統。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並稱金融科技的三大巨頭。天下數據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器解決方案!

比特幣

這個詞差不多是區塊鏈領域中被提及最多的了。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落地應用,最早是一種P2P形式的網絡虛擬貨幣,但是在很多國家,它已經可以購買現實生活中的物品了。如今,比特幣已發展成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佈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

找區塊鏈工作時,應該瞭解哪些專業名詞?

以太坊

以太坊(英語: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提供去中心化的虛擬機(“以太虛擬機”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

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序員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幣啟發後提出,大意為“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臺”,在2014年通過ICO眾籌得以開始發展。

截至2018年2月,以太幣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僅次於比特幣。

中本聰

這是一個在探索區塊鏈領域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詞彙,它是一個人名,是比特幣的開發者兼創始人。2008年,中本聰在一個討論信息加密的郵件組中發表了一篇文章,勾畫了比特幣系統的基本框架。2009年,他為該系統建立了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正式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當比特幣漸成氣候時,中本聰卻悄然離去,從互聯網上銷聲匿跡。許多比特幣的“紀念日”都和中本聰有關。

找區塊鏈工作時,應該瞭解哪些專業名詞?

數字貨幣

區塊鏈最初的應用形式就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是電子形式的替代貨幣,數字金幣和密碼貨幣都屬於數字貨幣。它不能完全等同於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貨幣,因為它經常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而不僅僅侷限在網絡遊戲等虛擬空間中。目前全世界共有數千種數字貨幣。

PoW

當熱愛學習的你想要再深入一點了解區塊鏈的原理時,這個詞一定會出現。PoW,也就是工作量證明。比特幣在區塊的生成過程中使用了PoW機制。一個符合要求的區塊哈希值由N個前導零構成,零的個數取決於網絡的難度值。要得到合理的區塊哈希值需要經過大量的嘗試計算,計算時間取決於機器的哈希運算速度。

公鑰和私鑰

在有關區塊鏈的話題中,我們還會經常聽到這兩個詞彙:公鑰和私鑰。這就是俗稱的不對稱加密方式,是對以前的對稱加密(使用用戶名與密碼)方式的提高。在比特幣系統中,私鑰本質上是由32個字節組成的數組,公鑰和地址的生成都依賴私鑰,有了私鑰就能生成公鑰和地址,就能夠使用對應地址上的比特幣。

哈希值

這個詞在比特幣的世界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哈希算法將任意長度的二進制值映射為固定長度的較小二進制值,這個小的二進制值就是哈希值。哈希值是一段數據唯一且極其緊湊的數值表示形式。哪怕只更改一段明文中的一個字母,隨後產生的哈希值都將千差萬別。要找到對應同一哈希值的兩個不同的輸入,從計算的角度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公有鏈和私有鏈

業內人士總會被問及這樣的問題:聽說你對區塊鏈“一知半解”,來來來,幫我分分類,這個應用是公有鏈還是私有鏈? 公有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任何人都能在其中發送交易信息且交易能夠獲得有效確認、任何人都能參與共識過程的區塊鏈——共識過程決定哪個區塊可被添加到區塊鏈中,也能讓參與者明確當狀態。公有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私有鏈是指其寫入權限僅在一個組織手中的區塊鏈。概括來說,公有鏈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私有鏈只對單獨的個人或實體開放。

找區塊鏈工作時,應該瞭解哪些專業名詞?

智能合約

也是我們時常聽到的詞彙,而且聽起來似乎可以理解又不可以理解,按照字面意思來看,就是一個自動自覺執行的、有點聰明的合同吧。智能合約的發明者尼克·薩博將其定義如下:“一個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信用共識

這個詞多次出現在有關區塊鏈的報道和會議上。只要被問到區塊鏈能幹什麼、區塊鏈為什麼會改變世界、區塊鏈有什麼用這些問題時,信用共識這個詞就會出現。區塊鏈的分佈式結構以及基於數學算法的低成本信任機制,為金融領域相關問題的解決和優化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路徑。目前經濟社會中的信用環境比較弱,信用成本比較高,而區塊鏈技術提出了一套成本較低的信任解決方案,對促進信用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3

R3區塊鏈聯盟涵蓋了70多家全球頂尖金融機構,包括來自中國的中國平安集團、招商銀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民生銀行等4家傳統金融機構,目標是打造金融機構的私有區塊鏈系統。2016年5月,R3開始為旗下的分佈式賬本聯盟尋求2億美元的A輪融資,R3自身持股10%。隨後,R3將目標融資金額下調到1.5億美元,R3自身持股升至40%,剩餘60%股份,則計劃主要向聯盟42家初始會員銀行募集,其後,7家銀行選擇退出融資。繼R3宣佈將其開發的區塊鏈平臺Corda開源後,包括高盛在內的一些成員退出了R3聯盟。

挖 礦

瞭解比特幣,最應該知道的一個概念就是“挖礦”,挖礦是參與維護比特幣網絡的節點,通過協助生成新區塊來獲取一定量新增的比特幣。當用戶發佈交易後,需要有人將交易進行確認,寫到區塊鏈中,形成新的區塊。在一個互相不信任的系統中,該由誰來完成這件事情呢?比特幣網絡採用了“挖礦”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挖礦的具體過程為:參與者根據上一個區塊的 hash 值,10 分鐘內的驗證過的交易內容,再加上自己猜測的一個隨機數 X,讓新區塊的 hash 值小於比特幣網絡中給定的一個數。這個數越小,計算出來就越難。系統每隔兩週(即經過 2016 個區塊)會根據上一週期的挖礦時間來調整挖礦難度(通過調整限制數的大小),來調節生成區塊的時間穩定在 10 分鐘左右。為了避免震盪,每次調整的最大幅度為 4 倍。

礦工

挖礦的內容中提到:

當用戶發佈交易後,需要有人將交易進行確認,寫到區塊鏈中,形成新的區塊。而將交易通過競爭寫到區塊裡的人,稱之為為礦工。

而將交易通過算力競爭寫到區塊裡的人,稱之為為礦工。

算力

為了挖到礦,參與處理區塊的用戶端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計算力。算力一般以每秒進行多少次hash計算為單位,記為h/s。 礦工能獲得記賬的權力,就能獲得 比特幣新發行出的獎勵 ,這其實取決於其的算力 。獲得獎勵的概率等於他所掌握的算 力佔全網算力的百分比 。哈希碰撞是哈希算法的一種稱呼,哈希算法是一種密碼學數學算法 。每秒能做多少次哈希碰撞,就是其 " 算力 " 的代表,目前主流的礦機為10T左右的計算量級,即一臺礦機就能每秒做至少10的13次方哈希碰撞,我們可以說,這一臺10T的礦機就有10T的算力。一個礦工所掌握的礦機佔比特 幣全網的總算力的百分比是多少, 就代表TA在這10分鐘記賬競爭中能夠獲勝的概率就是多少 。

礦機

礦機:專門為“挖礦”設計的硬件。

從普通的 CPU(2009 年)、到後來的 GPU(2010 年) 和 FPGA(2011 年末)、到後來的ASIC 礦機(2013 年初,目前單片算力已達每秒數百億次 Hash 計算)、再到現在眾多礦機聯合組成礦池。短短數年間,比特幣礦機的技術走完了過去幾十年的集成電路技術進化歷程,並且還頗有創新之處。確實是哪裡有利益,哪裡的技術就飛速發展!目前,礦機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超過一半的算力)和歐美,大家比拼的是一定計算性能情況下低電壓和低功耗的電路設計。全網的算力已超過每秒10的8次方Hash 計算。

找區塊鏈工作時,應該瞭解哪些專業名詞?

5 共識機制

通過算力,我們知道如果你擁有算力就擁有記賬權,那麼如果我有很強大的計算力,所有的塊都是我算出來了,拒不承認別人的交易內容,那是不是就能破壞比特幣網絡。確實如此,基本上拿到 1/3 的計算力,比特幣網絡就存在被破壞的風險;拿到 1/2,概率上就掌控整個網絡了。但是這個將需要付出巨大的計算成本。

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達到一個共識,才能保證比特幣網絡不被破壞。比特幣網絡是公開的,因此一致性協議的穩定性和防攻擊性十分關鍵。目前,比較出名的一致性協議包括 PoW 和 PoS,都是通過經濟懲罰來限制惡意參與。

Pow

參與 PoW 計算比賽的人,將付出不小的經濟成本(硬件、電力、維護等)。當沒有成為首個算出的“幸運兒”時,這些成本都將被沉沒掉。這也保障了,如果有人惡意破壞,需要付出大量的經濟成本。也有設計試圖將後算出結果者的算力按照一定比例摺合進下一輪比賽考慮。

PoS

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2013 年被提出,最早在 Peercoin 系統中被實現,類似現實生活中的股東機制。其原理是通過保證金(代幣、資產、名聲等具備價值屬性的物品即可)來對賭一個合法的塊成為新的區塊,收益為抵押資本的利息和交易服務費。提供證明的保證金(例如通過轉賬貨幣記錄)越多,則獲得記賬權的概率就越大。合法記賬者可以獲得收益。

時間戳

時間戳(英語:Timestamp)是指字符串或編碼信息用於辨識記錄下來的時間日期。國際標準為ISO 8601。

圖靈完備

在可計算性理論裡,如果一系列操作數據的規則(如指令集、編程語言、細胞自動機)可以用來模擬單帶圖靈機,那麼它是圖靈完備的。這個詞源於引入圖靈機概念的數學家艾倫·圖靈。

51%攻擊

所謂51%攻擊,就是利用比特幣使用算力作為競爭條件的特點,使用算力優勢撤銷自己已經發生的付款交易。如果有人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他能夠比其他人更快地找到開採區塊需要的那個隨機數,因此他實際上擁有了絕對哪個一區塊的有效權利。

預言機

預言機是一種可信任的實體,它通過簽名引入關於外部世界狀態的信息,從而允許確定的智能合約對不確定的外部世界作出反應。預言機具有不可篡改、服務穩定、可審計等特點,並具有經濟激勵機制以保證運行的動力。

零知識證明

"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是由S.Goldwasser、S.Micali及C.Rackoff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它指的是證明者能夠在不向驗證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況下,使驗證者相信某個論斷是正確的。零知識證明實質上是一種涉及兩方或更多方的協議,即兩方或更多方完成一項任務所需採取的一系列步驟。證明者向驗證者證明並使其相信自己知道或擁有某一消息,但證明過程不能向驗證者洩漏任何關於被證明消息的信息。大量事實證明,零知識證明在密碼學中非常有用。如果能夠將零知識證明用於驗證,將可以有效解決許多問題。

私鑰

私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非加密算法算出公鑰,公鑰可以再算出幣的地址。每次交易的時候,付款方必須出具私鑰,以及私鑰產生的簽名,每次交易簽名不同,但是都由同一個私鑰產生。

公鑰

是和私鑰成對出現的,公鑰可以算出幣的地址,因此可以作為擁有這個幣地址的憑證。

高級加密標準(AES)

密碼學中的高級加密標準(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又稱Rijndael加密法,是美國聯邦政府採用的一種區塊加密標準。

比特幣地址

地址用於接收比特幣,功能類似銀行的存款賬號,但不需要實名登記。若只公開地址不必擔心裡面的比特幣被盜走,也沒有任何身份信息,也可以離線產生。比特幣的地址是由用戶的公開密鑰經過 SHA-256 散列運算後,再通過 RIPEMD-160 散列運算而得,其長度固定為 160 個比特(bits),通常會利用 Base-58 將之編碼成一串由英文字母和數字所組成的字符串,以方便顯示或散佈,其特徵是皆以“1”或者“3”開頭,區分大小寫,但不包括“IlO0”等字符,“1”開頭的地址長26~34位,“3”開頭的地址長34位,例如

"1DwunA9otZZQyhkVvkLJ8DV1tuSwMF7r3v",地址也可編碼成快速反應矩陣碼(QR-Code)的形式讓移動設備能夠便捷地讀取複製 。比特幣客戶端可以離線生成比特幣地址 。一個人可以生成並擁有許多比特幣地址,並用在不同的交易上,而且除非自己揭露,否則外人無法看出其中的關係。

錢包地址

如果我們把ETH錢包簡單比作成銀行卡賬戶的話,那麼ETH錢包地址就可以看成是銀行卡賬號。不同的是,ETH地址是可以不存儲在網絡上的,更是可以獨立於你的錢包而存在的。

錢包以不同的協議又分為比特幣錢包、以太坊錢包、EOS錢包等

找區塊鏈工作時,應該瞭解哪些專業名詞?

錢包

由於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所採用的去中心化架構特性,用來儲存加密貨幣的錢包,實際上並非將貨幣放在錢包內,而是泛指能在區塊鏈上交易所使用的公鑰與私鑰、私鑰所對應的地址、該地址(群)的貨幣結算,以及貨幣交易的支援系統。有時該系統甚至包含了整個區塊鏈的記賬與維護。由於加密貨幣是以區塊鏈為主,所以實際金額是以區塊鏈最後的記錄結果為準。

冷錢包

通俗點說冷錢包就是將數字貨幣進行離線下儲存的錢包,玩家在一臺離線的錢包上面生成數字貨幣地址和私鑰,再將其保存起來。而冷錢包是在不需要任何網絡的情況下進行數字貨幣的儲存,因此黑客是無法進入錢包獲得私鑰的。

全節點

全節點的代表是bitcoin-core 核心錢包,需要同步所有區塊鏈數據,佔用很大的內存,但是可以完全實現去中心化。

輕錢包

輕錢包依賴比特幣網絡上其他全節點,僅同步與自己相關的數據,基本可以實現去中心化。

拜占庭將軍問題

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failures),是由萊斯利·蘭伯特提出的點對點通信中的基本問題。含義是在分佈式計算中,不同的計算機通過通訊交換信息達成共識而按照同一套協作策略行動。但有時候,系統中的成員計算機可能出錯而發送錯誤的信息,用於傳遞信息的通訊網絡也可能導致信息損壞,使得網絡中不同的成員關於全體協作的策略得出不同結論,從而破壞系統一致性,拜占庭將軍問題被認為是容錯性問題中最難的問題類型之一。

超級賬本

超級賬本(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加入成員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臺,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由於點對點網絡的特性,分佈式賬本技術是完全共享、透明和去中心化的,故非常適合於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以及其他的例如製造、銀行、保險、物聯網等無數個其他行業。通過創建分佈式賬本的公開標準,實現虛擬和數字形式的價值交換,例如資產合約、能源交易、結婚證書、能夠安全和高效低成本的進行追蹤和交易。

閃電網絡

閃電網絡的目的是實現安全地進行鏈下交易,其本質上是使用了哈希時間鎖定智能合約來安全地進行0確認交易的一種機制,通過設置巧妙的‘智能合約’,使得用戶在閃電網絡上進行未確認的交易和黃金一樣安全(或者和比特幣一樣安全)。

P2P網絡

對等網絡,即對等計算機網絡,是一種在對等者(Peer)之間分配任務和工作負載的分佈式應用架構,是對等計算模型在應用層形成的一種組網或網絡形式。“Peer”在英語裡有“對等者、夥伴、對端”的意義。因此,從字面上,P2P可以理解為對等計算或對等網絡。

主鏈

主鏈”一詞源於“主網”(mainnet,相對於測試網testnet),即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絡。

側鏈

楔入式側鏈技術( pegged sidechains),它將實現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在多個區塊鏈間的轉移,這就意味著用戶們在使用他們已有資產的情況下,就可以訪問新的加密貨幣系統。目前,側鏈技術主要是由Blockstream公司負責開發。

跨鏈技術

跨鏈技術可以理解為連接各區塊鏈的橋樑,其主要應用是實現各區塊鏈之間的原子交易、資產轉換、區塊鏈內部信息互通,或解決Oracle的問題等。

硬分叉

區塊鏈發生永久性分歧,在新共識規則發佈後,部分沒有升級的節點無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的區塊,通常硬分叉就會發生。

軟分叉

當新共識規則發佈後,沒有升級的節點會因為不知道新共識規則下,而生產不合法的區塊,就會產生臨時性分叉。

哈希率

假設挖礦是解一道方程題,而且只有把每個整數代入才能算出來,那麼哈希率就是每秒處理數據的速度。 CPU越好,固然哈希值越高,速度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