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到底有多胖?

用户58907629261

安禄山很喜欢杨贵妃,安禄山仗着是杨贵妃干儿的名义,早晚都去宫里问安,一来二去二人就勾搭上了,有一次,二人偷情,安禄山抓了杨贵妃前胸一道印痕,原来唐朝很开放,妇人都穿低胸的衣服,所以安禄山抓的地方是敏感部位。这要是让皇帝老公李隆基看到,问起是什么原因,知道内情还不把她休了。怎么办?还是杨贵妃聪明,找出了一条纱巾,在胸前兜了一圈,后面打了结,这样被安禄山抓的印痕就遮住了。

第二天,宫女们看贵妃娘娘戴着自制“乳罩”很美,于是纷纷效仿,后来又从宫中传到了民间,这就是“乳罩”的起源。据说杨贵妃的“乳罩”很大,这不难理解吧?除掉乳罩称重杨贵妃体重138斤,这应该是比较准确的重量。




秉烛读春秋

杨贵妃到底多胖,史学家陈寅恪一次在燕大讲完课,学生问:杨贵妃究竟体重若干?陈老答:135磅(123斤)。首先,尽管陈老对杨贵妃的相关研究如当初进宫时是否为处女之类颇为详尽,但我们并不知道陈老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随口一说的可信度究竟多少;其次,就算这是杨贵妃的真实体重,也不能解决杨贵妃到底多胖的问题。因为对于一个1米79的人来说,123斤似乎是偏瘦的,但很少有文献记载她的身高。

更何况,知道身高体重也未必能解释贵妃有多胖,健身的人都知道,体脂率是个重要指标,一个经常健身运动的人尽管肌肉比重大所以体重比一般人重,但肉眼看上去却更健美,会比一个同体重的人看上去更瘦。 贵妃善歌舞,体脂率不应该太高,当然也不排除是个灵活的胖子。

(难道贵妃是这样的?)

那么到底怎么才知道贵妃有多胖? 到底胖不胖?只能请大家跟我一起在史书里寻找蛛丝马迹了。首先,我们来看看《旧唐书》和《新唐书》。前者为后晋编纂,在提到杨贵妃时如是说:

或奏玄琰姿色冠代……既进见,玄宗大悦……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

后者为北宋编纂,如此形容贵妃:

姿质天挺,……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性。

看起来,二者评价都一致认为贵妃天生丽质、能歌善舞、聪慧过人,乃绝代佳人。其中,姿质丰艳一词似乎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这就是贵妃胖的证据,即贵妃丰满且美丽,也有人认为“丰”通“妦”,强调的是美好而不是丰满。如妦媶指的是美貌。

我翻阅了其他有价值的史书,如《资治通鉴》《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还有王仲荦先生的《隋唐五代史》,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等,均未提到贵妃体态的问题。提到值得一提的是,《资治通鉴》对杨贵妃似乎心存深深的恶意,除了诟病贵妃吃荔枝这事,还说贵妃给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胖干儿子安禄山洗澡,二人还经常通宵对饮,颇有丑闻传出,但玄宗并不怀疑。虽说司马光希望皇帝不要被红颜祸水迷惑误了江山的拳拳之心我可以理解,但这似乎捕风捉影得有些离谱了。

(不远万里背回来的书终于派上用场,请忽略我蹩脚的字)

那么第一本文字记载说贵妃胖的书是哪本呢?据考证,应为《开元天宝遗事》。这是五代政治家文学家王仁裕的一本笔记小说,主要以记录唐朝开元及天宝年间的逸闻轶事、传说事迹。王仁裕在本书中描写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使侍儿交扇鼓风,犹挥汗不止”——一个胖子因为酷热天气挥汗如雨的既视感。

(周昉之《挥扇仕女图》)

此后,很多文学作品如《隋唐演义》《杨太真外传》更是把贵妃胖的形象描述得绘声绘色,杜撰出“玄宗打趣贵妃说:你在大风里肯定屹立不倒”之类的细节;宋人苏辙诗云:“拥扇执拂知从谁,瘦者飞燕肥玉妃。”更是将贵妃与赵飞燕做对比,所谓“环肥燕瘦”;而周昉笔下盛唐时期宫中仕女个个体态丰腴,《贵妃出浴图》虽已失传,但从其他《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可以看出,他笔下的贵妃应该也是微胖型。

(邓芬之《贵妃出浴图》)

综合对正史野史的考证,个人认为,贵妃应该是颇有些圆润,但丰韵不等于痴肥,前凸后翘是有的, 盈盈一握的小蛮腰也应该是有的。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一位在盛唐宫廷里专宠不断且擅歌舞的贵妃,保持体态匀称且优美而不是痴肥应该是最根本的。 绝对不应是这样子的:

林芳兵在《唐明皇》里饰演的杨玉环,肤若凝脂,巧笑倩兮,一招一式,妩媚而不妖艳,最符合史书中的描写,姑且就认为是我心目中的杨贵妃的胖瘦程度吧。

也有不少人举证说杨贵妃根本一点都不胖,是后人给她抹黑,对此我并不赞同,不止是唐代,大部分中国古代朝代与当今不同,并没有对丰满有如此深的敌意(痴肥那当然是另一回事了),再加上无风不起浪,想黑一个人有很多切入点,若贵妃真的苗条轻盈,那从这个角度去黑她似乎并没有必要也毫无杀伤力(看看司马光大人如何黑杨贵妃的就知道该如何增加杀伤力, lol)

(如今社会的“以瘦为美”观,当然近些年有些好的变化,大家似乎开始偏好于通过健身达到的匀称身材,而不是骨瘦如柴的病态美)


客官请留步,先赞再关注!


经史通义


杨贵妃,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都说是个“胖姑娘”。这点少有人质疑,因为从很多资料来看,确实如此,但很多人关心,杨贵妃到底有多胖?

关于杨贵妃体重的各种猜测



都说,如果你想讨好一个成熟的女人,那么就尽量不问她的年龄;如果你想取得一个胖女人的认可,那么最好不要问她的体重。

杨玉环就是一个胖女人,到底有多重,生前可能问她的人不多,关键是不敢问。死了后,倒是有很多人关注这事,特别是如今和平时期的人们,更是热衷此类问题。



有史料记载:贵妃身高164公分,体重138斤;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杨贵妃135磅,也就是大约123斤。

这两说法,到底哪个更靠谱?在我看来,陈寅恪先生的推测,我更认可。无关于他的名气大小,主要是答案其合理性更高。当然,这么精确,也有其不足,因为人的体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所以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杨贵妃的体重是在120斤左右,身高在165左右。如何得出这样的数据呢?

杨贵妃身高和体重的推理



杨贵妃,作为皇帝的女人,她的容貌和身材基本会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标准,同时也能引起唐玄宗的喜欢和欣赏。

那个年代对于美到底有什么标准呢?

首先,五官和皮肤不用说,一定是要精致的。各个年代都如此,杨贵妃当然不会差了。

其次,身高也是有讲究的,不高不矮,在165左右的,既不会让人感觉过于高挑,也不会让人感觉过于矮小。

杨贵妃应该符合这个标准,否则,过于高,或者过于矮,会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发现一二的。同时,杨贵妃舞跳的很好,她的《霓裳羽衣舞》跳的特别棒,正是因为她通音律、善跳舞,所以才吸引了唐玄宗。擅长于跳舞的专业人员,身高大多是中等偏上点的身材。

第三,唐朝政府对男女之事比较开放,对人的欲望不做过多的限制,当然这和祖先的胡人血统是有一定关系的。

所以,在宫中也好,在民间也罢,对于长得漂亮,略微丰满的女人,欣赏的人会更多。

另外,男人年龄越大,对“肉感”的女人兴趣更大,因为能刺激他低落的雄风。

所以,“丰乳肥臀”的女人更会受到年龄偏大的唐玄宗的喜欢。所以,杨玉环有多胖先不说,“挺胸凸臀”那是一定的。

一个美丽的姑娘,能跳很棒的舞,这说明她绝不会过胖或过矮,否则跳舞会很费劲、很不好看;一个能成为皇帝宠妃的女人,绝不会是过于肥胖的人,因为也得顾及大众审美;一个能激发起年迈的唐玄宗雄风的女人,绝对是丰满的。

综合来看,这个女人应该是:微胖,身材中等,挺胸凸臀。

身高约为:160---165之间;体重在115--125斤之间浮动。


蓝风破晓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最近我是出去旅游了一趟,前天刚从西安骊山华清池旅游回来,现在把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杨贵妃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身高158公分,记得导游讲过,体重是60多公斤,所以杨贵妃如果按现代女性的标准来讲,算是稍微有点胖了。说到杨贵妃就必须讲唐玄宗,唐玄宗是古代皇帝中音乐造诣最高的,能自己谱曲,而杨贵妃擅长跳舞,所以两个人虽然年龄差距大,但爱好很接近,这也是李隆基偏爱杨贵妃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虽然杨贵妃体重比较大,但经常跳舞,肯定是身材匀称,非常丰满,凹凸有致,绝对不可能是大腹便便的,毕竟是皇帝的女人,姿色相当重要。

在华清池,有一个杨贵妃沐浴的白玉雕像,好像是哪个大学搞艺术的资深人士花了好大劲雕刻的,如果雕像就是杨贵妃,那杨贵妃就属于体态丰腴,婀娜多姿的大美女。

这次去了华清池,看了西安事变遗址,兵谏亭,看了墙上的弹洞,看了杨贵妃沐浴的地方,之后去了兵马俑,感觉还不错。建议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但最好不要报团,自己去,自带吃喝的东西,避免被套路。


毒刺剑客

大文豪苏东坡的“环肥燕瘦”一词道出了杨贵妃是个胖子。她到底有多胖呢?据野史记载,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

以这样的身高体重计算,杨贵妃确实有点胖。但是这并不影响唐玄宗对她的痴迷。从“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等诗句中可见一斑!

杨贵妃原是唐玄宗的儿媳,17岁的杨玉环被寿王李瑁相中,两人结为夫妻,感情相当好。

5年后,由于婆婆武惠妃的离世,唐玄宗被“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迷上了,用计让她到道观出家为母亲祈福,并赐道号为“太真”,后来顺理成章接回宫中封为贵妃。

下面看看杨贵妃是怎样的胖法?

一、丰满的美人

杨贵妃天生丽质,与西施、貂婵、王昭君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羞花闭月”中的“羞花”就是指杨贵妃。

唐朝以丰腴为美,而杨贵妃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霓裳羽衣曲”就是她的代表作。经常跳舞的人,身体匀称,动作灵活,体态轻盈,肌肉结实。

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暖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等诗句可以看出杨贵妃的皮肤极佳。

可见杨贵妃的胖是有胸有屁股有细腰脸又美的胖,俗称丰满,而不是一般肥胖人士的大肚腩、赘肉、油腻腻的脸和动作迟钝。

二、被戏弄的舞蹈家

据《杨太真外传》介绍,有一次,唐玄宗在百花院便殿看《汉成帝内传》,杨贵妃看见后,问他看什么书。

唐玄宗笑着说:“不要问。知道了你心里会难受的。”

杨贵妃抢过书,看到书上写着:“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

这时唐玄宗就开她玩笑,说:“你就比她禁得起风吹。”

杨贵妃不服,十分自信地表示,自己的舞蹈超过了赵飞燕。

三、含玉鱼解渴的贵妃

据冯贽《云仙杂记》记载:“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

杨贵妃肥胖怕热,一到夏天就很难受,口中含玉鱼,籍以生津解暑。但清凉也只是短暂的,还需要宫女们围着她不停地扇风,但还是汗流不止。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唐玄宗对杨贵妃可是用心良苦,“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姐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道出了他的款款深情。

然后在面对江山性命与爱情的决择时,唐玄宗还是选择了前者,赐三尺白绫,可怜的杨玉环就香消玉陨在马嵬坡下了。


有书共读

我们知道唐朝以胖为美,但总不能越胖越觉得美。毕竟一百二十斤是胖,一百二十公斤也是胖,却已经是两个概念了。

野史上说杨贵妃身长一米六,体重近七十公斤,这在如今的审美来看,在其体型上大约已经有些“破相”了,而“贵妃出浴图”,不过是尺幅春光,无法相较。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我们展现了“唐朝女子的符号”,所谓“以胖为美”,不如换成“丰腴为美”了。

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这最后一句难免让人存疑,以安禄山的体型,能够笔直地站立已经算他意志过人了。安禄山这个当然只能算是丑到极致,真地转起《胡旋》来,恐怕会搞出人命。一句话,唐人要的是“珠圆玉润”,而非“虎背熊腰”,当然,更非安禄山这种移动的“肉弹”。

事实上,正史并示对杨贵妃的容貌进行实际的刻画,《新唐书》、《旧唐书》,一者成书于五代,一者成书于宋朝,却均以“姿色冠代”、“资质丰艳”等词汇来形容其姿容,就算他们是唐人,见到贵妃的可能也较小,又如何一言而胖?

自古至今,人们对女性的审美,不过是“高、白”,唐玄宗恐怕不会在大唐风气下,即使以丰腴为美,自不会生出越胖越美之心。人们为什么会有“环肥燕瘦”的观念?杨贵妃实在是在大部分文人的脑洞之下体重渐涨的。

我们来看看最有可能见过杨贵妃的文人所留下的有关贵妃的篇章。李白号称“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他是目睹过贵妃姿容的人,不过这家伙是个滑头,虽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篇章,吹了半晌牛,却避开了对其面容体态的描写;杜甫比起李白,作诗要“耿直”得多了,而他作为“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的诗人,是极可能亲见贵妃的,他在《丽人行》一诗中写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白居易在其《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芙蓉如面柳如眉”等,他也是唐朝人,为什么要将杨贵妃写成“太液芙蓉未央柳”的纤弱美人,而不将其写成个胖子?实则唐朝虽以丰腴为美,却并不是追求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与当今审美观相去不远的。

杨贵妃死后,周昉的美人图将她画成了个胖美人,不过这家伙是一招鲜吃遍天,他笔下几乎所有贵妇全是胖子,据《陕西通志》载,“作士女多为稼丽丰肥之态”,而白居易在周昉之后,看来就对其观点不以为然——当然,这还是不妨碍白居易追捧其画作的。

所以,胖妞们,还是扔掉穿越唐朝的美梦吧,努力健身将自己修炼成珠圆玉润的美人儿才是正道……


煮酒君谈史

杨贵妃有我胖吗。



TMSYUOK


我们知道在唐朝,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皆知。不管男人还是女人,身材都比较胖。

可能是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昌盛富裕的国家,人民吃好喝好,无忧无虑,自然就长得比较丰腴了。

那么大家肯定想要知道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她到底是丰满还是肥胖?

据知,有两个版本的身材数据,一个是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另一个是1.55米,120斤。反正不管是以上的哪个数据放在今天都是一个矮胖子了,走在路上吸引不了人们的目光。那么为什么唐玄宗对其情有独钟呢?



只是目前也无法确实其身高体重数据到底是多少,只能根据其画像,雕塑,及一些描述她的文学作品艺术品凭空猜测了。

比如当时唐人绘制的“贵妃出浴图”就给后人留下尺幅春光,再如有“环肥燕瘦”一说,就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肥胖,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清瘦,都是古代两大典型派代表的美女。

苏轼老先生曾把两位美人的身材来比作书法的各有所长,各有各的好。即肥胖自有天意,有的人喜欢胖,有的人喜欢瘦,但总有喜欢你的人出现你的生命中。



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言诗》中有“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肥飞瘦谁敢憎。”美人的胖瘦与书法隔着十万八千里,却硬是被苏老先生联系到了一起。

不过最后“环肥燕瘦”就此传开了,可很少人知道这其胸的来历,也就和书法没有任何关系了。

另外白居易《长恨歌》中描述道:“温泉水滑洗凝脂”,说的即是杨贵妃的体态丰腴,光滑,白皙,吹弹可破的肌肤。



或许正是这些吸引住了唐玄宗吧!


智化冰川

也许是天妒红颜,才让杨玉环在容颜最盛之时命绝马嵬驿。而其中饱含的秘密永远令人好奇,杨玉环究竟是不是胖子?杨玉环、寿王李瑁、玄宗李隆基三人又有怎样的关系?杨玉环又为何不能封后?近日,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刚刚完成一部数十万字的《大唐贵妃》,还原了史上一位真实的杨贵妃。

杨贵妃并非胖美人

在无数壁画及唐俑中,我们都能看到唐人以胖为美的风尚,环肥燕瘦也是千百年来对杨贵妃身材状态的评价,不过也许其中有误会,真实的杨贵妃并不是一位胖美人。

王双怀经过多年研究与梳理,发现在史料中的杨贵妃神采“纤秾中度”,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长恨歌传》中载:“纤秾中度……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澡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由此可见,杨贵妃身材修美,符合人体的黄金比例。史书还记载说,杨贵妃“微有肌”。在王双怀看来“微有肌”的意思就是她有一点肌肉。“据此推测,我们估计她的体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1.65米,符合人体的黄金比例”。

由婚礼发端的三角恋情

安史之乱让唐朝的盛世一去不返,千年以后,还有多少人为此痛心?然而一个美丽女人的香销玉殒,至今还是很多人夜不能寐的痛点。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和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华清池相会中,唐玄宗要求杨玉环入宫去做他的妃子,让她离开寿王、入宫伴驾。杨玉环不敢抗命,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唐玄宗比寿王瑁更有魅力,便答应了唐玄宗的要求。



不封后为方便自由恋爱

杨贵妃专宠多年,却未登后位。这其中除了政治杠杆的因素,更多的是为便于恋爱进出更加自由。王双怀表示,首先唐高祖李渊正妻窦氏早于隋末逝世,唐王朝创建后就没有另立皇后。玄宗即位初,以王氏为皇后。王皇后死后,“上欲以武惠妃为皇后”,遭到朝臣反对,为免贻笑大方只好作罢。正因为如此,尽管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甚于惠妃,但还是不可立为皇后的。其二,皇后要“母仪天下”,要给天下妇女做榜样,行动往往受到限制,而贵妃则相对比较自由。唐玄宗要与杨贵妃常相厮守,当“寻常夫妻”,所以才不给她皇后的名号。


夜笙ing


我是李贵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