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到底有多胖?

用戶58907629261

安祿山很喜歡楊貴妃,安祿山仗著是楊貴妃乾兒的名義,早晚都去宮裡問安,一來二去二人就勾搭上了,有一次,二人偷情,安祿山抓了楊貴妃前胸一道印痕,原來唐朝很開放,婦人都穿低胸的衣服,所以安祿山抓的地方是敏感部位。這要是讓皇帝老公李隆基看到,問起是什麼原因,知道內情還不把她休了。怎麼辦?還是楊貴妃聰明,找出了一條紗巾,在胸前兜了一圈,後面打了結,這樣被安祿山抓的印痕就遮住了。

第二天,宮女們看貴妃娘娘戴著自制“乳罩”很美,於是紛紛效仿,後來又從宮中傳到了民間,這就是“乳罩”的起源。據說楊貴妃的“乳罩”很大,這不難理解吧?除掉乳罩稱重楊貴妃體重138斤,這應該是比較準確的重量。




秉燭讀春秋

楊貴妃到底多胖,史學家陳寅恪一次在燕大講完課,學生問:楊貴妃究竟體重若干?陳老答:135磅(123斤)。首先,儘管陳老對楊貴妃的相關研究如當初進宮時是否為處女之類頗為詳盡,但我們並不知道陳老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隨口一說的可信度究竟多少;其次,就算這是楊貴妃的真實體重,也不能解決楊貴妃到底多胖的問題。因為對於一個1米79的人來說,123斤似乎是偏瘦的,但很少有文獻記載她的身高。

更何況,知道身高體重也未必能解釋貴妃有多胖,健身的人都知道,體脂率是個重要指標,一個經常健身運動的人儘管肌肉比重大所以體重比一般人重,但肉眼看上去卻更健美,會比一個同體重的人看上去更瘦。 貴妃善歌舞,體脂率不應該太高,當然也不排除是個靈活的胖子。

(難道貴妃是這樣的?)

那麼到底怎麼才知道貴妃有多胖? 到底胖不胖?只能請大家跟我一起在史書裡尋找蛛絲馬跡了。首先,我們來看看《舊唐書》和《新唐書》。前者為後晉編纂,在提到楊貴妃時如是說:

或奏玄琰姿色冠代……既進見,玄宗大悅……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

後者為北宋編纂,如此形容貴妃:

姿質天挺,……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性。

看起來,二者評價都一致認為貴妃天生麗質、能歌善舞、聰慧過人,乃絕代佳人。其中,姿質豐豔一詞似乎頗有爭議,有人認為這就是貴妃胖的證據,即貴妃豐滿且美麗,也有人認為“豐”通“妦”,強調的是美好而不是豐滿。如妦媶指的是美貌。

我翻閱了其他有價值的史書,如《資治通鑑》《劍橋中國史》《哈佛中國史》,還有王仲犖先生的《隋唐五代史》,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等,均未提到貴妃體態的問題。提到值得一提的是,《資治通鑑》對楊貴妃似乎心存深深的惡意,除了詬病貴妃吃荔枝這事,還說貴妃給比自己大二十多歲的胖乾兒子安祿山洗澡,二人還經常通宵對飲,頗有醜聞傳出,但玄宗並不懷疑。雖說司馬光希望皇帝不要被紅顏禍水迷惑誤了江山的拳拳之心我可以理解,但這似乎捕風捉影得有些離譜了。

(不遠萬里揹回來的書終於派上用場,請忽略我蹩腳的字)

那麼第一本文字記載說貴妃胖的書是哪本呢?據考證,應為《開元天寶遺事》。這是五代政治家文學家王仁裕的一本筆記小說,主要以記錄唐朝開元及天寶年間的逸聞軼事、傳說事蹟。王仁裕在本書中描寫貴妃“素有肉體,至夏苦熱”,“使侍兒交扇鼓風,猶揮汗不止”——一個胖子因為酷熱天氣揮汗如雨的既視感。

(周昉之《揮扇仕女圖》)

此後,很多文學作品如《隋唐演義》《楊太真外傳》更是把貴妃胖的形象描述得繪聲繪色,杜撰出“玄宗打趣貴妃說:你在大風裡肯定屹立不倒”之類的細節;宋人蘇轍詩云:“擁扇執拂知從誰,瘦者飛燕肥玉妃。”更是將貴妃與趙飛燕做對比,所謂“環肥燕瘦”;而周昉筆下盛唐時期宮中仕女個個體態豐腴,《貴妃出浴圖》雖已失傳,但從其他《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可以看出,他筆下的貴妃應該也是微胖型。

(鄧芬之《貴妃出浴圖》)

綜合對正史野史的考證,個人認為,貴妃應該是頗有些圓潤,但丰韻不等於痴肥,前凸後翹是有的, 盈盈一握的小蠻腰也應該是有的。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一位在盛唐宮廷裡專寵不斷且擅歌舞的貴妃,保持體態勻稱且優美而不是痴肥應該是最根本的。 絕對不應是這樣子的:

林芳兵在《唐明皇》裡飾演的楊玉環,膚若凝脂,巧笑倩兮,一招一式,嫵媚而不妖豔,最符合史書中的描寫,姑且就認為是我心目中的楊貴妃的胖瘦程度吧。

也有不少人舉證說楊貴妃根本一點都不胖,是後人給她抹黑,對此我並不贊同,不止是唐代,大部分中國古代朝代與當今不同,並沒有對豐滿有如此深的敵意(痴肥那當然是另一回事了),再加上無風不起浪,想黑一個人有很多切入點,若貴妃真的苗條輕盈,那從這個角度去黑她似乎並沒有必要也毫無殺傷力(看看司馬光大人如何黑楊貴妃的就知道該如何增加殺傷力, lol)

(如今社會的“以瘦為美”觀,當然近些年有些好的變化,大家似乎開始偏好於通過健身達到的勻稱身材,而不是骨瘦如柴的病態美)


客官請留步,先贊再關注!


經史通義


楊貴妃,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都說是個“胖姑娘”。這點少有人質疑,因為從很多資料來看,確實如此,但很多人關心,楊貴妃到底有多胖?

關於楊貴妃體重的各種猜測



都說,如果你想討好一個成熟的女人,那麼就儘量不問她的年齡;如果你想取得一個胖女人的認可,那麼最好不要問她的體重。

楊玉環就是一個胖女人,到底有多重,生前可能問她的人不多,關鍵是不敢問。死了後,倒是有很多人關注這事,特別是如今和平時期的人們,更是熱衷此類問題。



有史料記載:貴妃身高164公分,體重138斤;著名的史學家陳寅恪先生,說楊貴妃135磅,也就是大約123斤。

這兩說法,到底哪個更靠譜?在我看來,陳寅恪先生的推測,我更認可。無關於他的名氣大小,主要是答案其合理性更高。當然,這麼精確,也有其不足,因為人的體重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一定範圍內浮動,所以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楊貴妃的體重是在120斤左右,身高在165左右。如何得出這樣的數據呢?

楊貴妃身高和體重的推理



楊貴妃,作為皇帝的女人,她的容貌和身材基本會符合那個年代的審美標準,同時也能引起唐玄宗的喜歡和欣賞。

那個年代對於美到底有什麼標準呢?

首先,五官和皮膚不用說,一定是要精緻的。各個年代都如此,楊貴妃當然不會差了。

其次,身高也是有講究的,不高不矮,在165左右的,既不會讓人感覺過於高挑,也不會讓人感覺過於矮小。

楊貴妃應該符合這個標準,否則,過於高,或者過於矮,會從各種史料記載中發現一二的。同時,楊貴妃舞跳的很好,她的《霓裳羽衣舞》跳的特別棒,正是因為她通音律、善跳舞,所以才吸引了唐玄宗。擅長於跳舞的專業人員,身高大多是中等偏上點的身材。

第三,唐朝政府對男女之事比較開放,對人的慾望不做過多的限制,當然這和祖先的胡人血統是有一定關係的。

所以,在宮中也好,在民間也罷,對於長得漂亮,略微豐滿的女人,欣賞的人會更多。

另外,男人年齡越大,對“肉感”的女人興趣更大,因為能刺激他低落的雄風。

所以,“豐乳肥臀”的女人更會受到年齡偏大的唐玄宗的喜歡。所以,楊玉環有多胖先不說,“挺胸凸臀”那是一定的。

一個美麗的姑娘,能跳很棒的舞,這說明她絕不會過胖或過矮,否則跳舞會很費勁、很不好看;一個能成為皇帝寵妃的女人,絕不會是過於肥胖的人,因為也得顧及大眾審美;一個能激發起年邁的唐玄宗雄風的女人,絕對是豐滿的。

綜合來看,這個女人應該是:微胖,身材中等,挺胸凸臀。

身高約為:160---165之間;體重在115--125斤之間浮動。


藍風破曉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最近我是出去旅遊了一趟,前天剛從西安驪山華清池旅遊回來,現在把我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楊貴妃作為唐玄宗李隆基的愛妃,身高158公分,記得導遊講過,體重是60多公斤,所以楊貴妃如果按現代女性的標準來講,算是稍微有點胖了。說到楊貴妃就必須講唐玄宗,唐玄宗是古代皇帝中音樂造詣最高的,能自己譜曲,而楊貴妃擅長跳舞,所以兩個人雖然年齡差距大,但愛好很接近,這也是李隆基偏愛楊貴妃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雖然楊貴妃體重比較大,但經常跳舞,肯定是身材勻稱,非常豐滿,凹凸有致,絕對不可能是大腹便便的,畢竟是皇帝的女人,姿色相當重要。

在華清池,有一個楊貴妃沐浴的白玉雕像,好像是哪個大學搞藝術的資深人士花了好大勁雕刻的,如果雕像就是楊貴妃,那楊貴妃就屬於體態豐腴,婀娜多姿的大美女。

這次去了華清池,看了西安事變遺址,兵諫亭,看了牆上的彈洞,看了楊貴妃沐浴的地方,之後去了兵馬俑,感覺還不錯。建議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但最好不要報團,自己去,自帶吃喝的東西,避免被套路。


毒刺劍客

大文豪蘇東坡的“環肥燕瘦”一詞道出了楊貴妃是個胖子。她到底有多胖呢?據野史記載,楊貴妃身高164釐米,體重69公斤。

以這樣的身高體重計算,楊貴妃確實有點胖。但是這並不影響唐玄宗對她的痴迷。從“從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寵愛在一身”等詩句中可見一斑!

楊貴妃原是唐玄宗的兒媳,17歲的楊玉環被壽王李瑁相中,兩人結為夫妻,感情相當好。

5年後,由於婆婆武惠妃的離世,唐玄宗被“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玉環迷上了,用計讓她到道觀出家為母親祈福,並賜道號為“太真”,後來順理成章接回宮中封為貴妃。

下面看看楊貴妃是怎樣的胖法?

一、豐滿的美人

楊貴妃天生麗質,與西施、貂嬋、王昭君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羞花閉月”中的“羞花”就是指楊貴妃。

唐朝以豐腴為美,而楊貴妃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霓裳羽衣曲”就是她的代表作。經常跳舞的人,身體勻稱,動作靈活,體態輕盈,肌肉結實。

而從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春暖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等詩句可以看出楊貴妃的皮膚極佳。

可見楊貴妃的胖是有胸有屁股有細腰臉又美的胖,俗稱豐滿,而不是一般肥胖人士的大肚腩、贅肉、油膩膩的臉和動作遲鈍。

二、被戲弄的舞蹈家

據《楊太真外傳》介紹,有一次,唐玄宗在百花院便殿看《漢成帝內傳》,楊貴妃看見後,問他看什麼書。

唐玄宗笑著說:“不要問。知道了你心裡會難受的。”

楊貴妃搶過書,看到書上寫著:“漢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風。恐其飄翥,帝為造水晶盤,令宮人掌之而歌舞……”

這時唐玄宗就開她玩笑,說:“你就比她禁得起風吹。”

楊貴妃不服,十分自信地表示,自己的舞蹈超過了趙飛燕。

三、含玉魚解渴的貴妃

據馮贄《雲仙雜記》記載:“貴妃苦熱,肺渴,每日含一玉魚,藉其涼津沃肺。”

楊貴妃肥胖怕熱,一到夏天就很難受,口中含玉魚,籍以生津解暑。但清涼也只是短暫的,還需要宮女們圍著她不停地扇風,但還是汗流不止。

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唐玄宗對楊貴妃可是用心良苦,“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姐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道出了他的款款深情。

然後在面對江山性命與愛情的決擇時,唐玄宗還是選擇了前者,賜三尺白綾,可憐的楊玉環就香消玉隕在馬嵬坡下了。


有書共讀

我們知道唐朝以胖為美,但總不能越胖越覺得美。畢竟一百二十斤是胖,一百二十公斤也是胖,卻已經是兩個概念了。

野史上說楊貴妃身長一米六,體重近七十公斤,這在如今的審美來看,在其體型上大約已經有些“破相”了,而“貴妃出浴圖”,不過是尺幅春光,無法相較。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為我們展現了“唐朝女子的符號”,所謂“以胖為美”,不如換成“豐腴為美”了。

據《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祿山晚年益肥胖,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這最後一句難免讓人存疑,以安祿山的體型,能夠筆直地站立已經算他意志過人了。安祿山這個當然只能算是醜到極致,真地轉起《胡旋》來,恐怕會搞出人命。一句話,唐人要的是“珠圓玉潤”,而非“虎背熊腰”,當然,更非安祿山這種移動的“肉彈”。

事實上,正史並示對楊貴妃的容貌進行實際的刻畫,《新唐書》、《舊唐書》,一者成書於五代,一者成書於宋朝,卻均以“姿色冠代”、“資質豐豔”等詞彙來形容其姿容,就算他們是唐人,見到貴妃的可能也較小,又如何一言而胖?

自古至今,人們對女性的審美,不過是“高、白”,唐玄宗恐怕不會在大唐風氣下,即使以豐腴為美,自不會生出越胖越美之心。人們為什麼會有“環肥燕瘦”的觀念?楊貴妃實在是在大部分文人的腦洞之下體重漸漲的。

我們來看看最有可能見過楊貴妃的文人所留下的有關貴妃的篇章。李白號稱“貴妃磨墨”、“力士脫靴”,他是目睹過貴妃姿容的人,不過這傢伙是個滑頭,雖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等篇章,吹了半晌牛,卻避開了對其面容體態的描寫;杜甫比起李白,作詩要“耿直”得多了,而他作為“命待制集賢院,召試文章”的詩人,是極可能親見貴妃的,他在《麗人行》一詩中寫道: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白居易在其《長恨歌》中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芙蓉如面柳如眉”等,他也是唐朝人,為什麼要將楊貴妃寫成“太液芙蓉未央柳”的纖弱美人,而不將其寫成個胖子?實則唐朝雖以豐腴為美,卻並不是追求胖,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與當今審美觀相去不遠的。

楊貴妃死後,周昉的美人圖將她畫成了個胖美人,不過這傢伙是一招鮮吃遍天,他筆下幾乎所有貴婦全是胖子,據《陝西通志》載,“作士女多為稼麗豐肥之態”,而白居易在周昉之後,看來就對其觀點不以為然——當然,這還是不妨礙白居易追捧其畫作的。

所以,胖妞們,還是扔掉穿越唐朝的美夢吧,努力健身將自己修煉成珠圓玉潤的美人兒才是正道……


煮酒君談史

楊貴妃有我胖嗎。



TMSYUOK


我們知道在唐朝,唐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以肥為美,世人皆知。不管男人還是女人,身材都比較胖。

可能是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昌盛富裕的國家,人民吃好喝好,無憂無慮,自然就長得比較豐腴了。

那麼大家肯定想要知道楊貴妃到底有多胖?她到底是豐滿還是肥胖?

據知,有兩個版本的身材數據,一個是楊貴妃身高1.64米,體重138斤,另一個是1.55米,120斤。反正不管是以上的哪個數據放在今天都是一個矮胖子了,走在路上吸引不了人們的目光。那麼為什麼唐玄宗對其情有獨鍾呢?



只是目前也無法確實其身高體重數據到底是多少,只能根據其畫像,雕塑,及一些描述她的文學作品藝術品憑空猜測了。

比如當時唐人繪製的“貴妃出浴圖”就給後人留下尺幅春光,再如有“環肥燕瘦”一說,就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肥胖,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清瘦,都是古代兩大典型派代表的美女。

蘇軾老先生曾把兩位美人的身材來比作書法的各有所長,各有各的好。即肥胖自有天意,有的人喜歡胖,有的人喜歡瘦,但總有喜歡你的人出現你的生命中。



蘇軾的《孫莘老求墨妙言詩》中有“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肥飛瘦誰敢憎。”美人的胖瘦與書法隔著十萬八千里,卻硬是被蘇老先生聯繫到了一起。

不過最後“環肥燕瘦”就此傳開了,可很少人知道這其胸的來歷,也就和書法沒有任何關係了。

另外白居易《長恨歌》中描述道:“溫泉水滑洗凝脂”,說的即是楊貴妃的體態豐腴,光滑,白皙,吹彈可破的肌膚。



或許正是這些吸引住了唐玄宗吧!


智化冰川

也許是天妒紅顏,才讓楊玉環在容顏最盛之時命絕馬嵬驛。而其中飽含的秘密永遠令人好奇,楊玉環究竟是不是胖子?楊玉環、壽王李瑁、玄宗李隆基三人又有怎樣的關係?楊玉環又為何不能封后?近日,百家講壇主講人王雙懷剛剛完成一部數十萬字的《大唐貴妃》,還原了史上一位真實的楊貴妃。

楊貴妃並非胖美人

在無數壁畫及唐俑中,我們都能看到唐人以胖為美的風尚,環肥燕瘦也是千百年來對楊貴妃身材狀態的評價,不過也許其中有誤會,真實的楊貴妃並不是一位胖美人。

王雙懷經過多年研究與梳理,發現在史料中的楊貴妃神采“纖穠中度”,胖瘦適中,豐而不滿,豔而不妖。《長恨歌傳》中載:“纖穠中度……如漢武帝李夫人。別疏湯泉,詔賜澡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煥發,轉動照人。”由此可見,楊貴妃身材修美,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史書還記載說,楊貴妃“微有肌”。在王雙懷看來“微有肌”的意思就是她有一點肌肉。“據此推測,我們估計她的體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1.65米,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

由婚禮發端的三角戀情

安史之亂讓唐朝的盛世一去不返,千年以後,還有多少人為此痛心?然而一個美麗女人的香銷玉殞,至今還是很多人夜不能寐的痛點。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鬱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和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華清池相會中,唐玄宗要求楊玉環入宮去做他的妃子,讓她離開壽王、入宮伴駕。楊玉環不敢抗命,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唐玄宗比壽王瑁更有魅力,便答應了唐玄宗的要求。



不封后為方便自由戀愛

楊貴妃專寵多年,卻未登後位。這其中除了政治槓桿的因素,更多的是為便於戀愛進出更加自由。王雙懷錶示,首先唐高祖李淵正妻竇氏早於隋末逝世,唐王朝創建後就沒有另立皇后。玄宗即位初,以王氏為皇后。王皇后死後,“上欲以武惠妃為皇后”,遭到朝臣反對,為免貽笑大方只好作罷。正因為如此,儘管唐玄宗寵愛楊貴妃甚於惠妃,但還是不可立為皇后的。其二,皇后要“母儀天下”,要給天下婦女做榜樣,行動往往受到限制,而貴妃則相對比較自由。唐玄宗要與楊貴妃常相廝守,當“尋常夫妻”,所以才不給她皇后的名號。


夜笙ing


我是李貴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