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中楊玉環為什麼知道她要死還要尸解大法?

張周韓

《妖貓傳》是一部愛情懸疑片。整劇以楊貴妃和唐玄宗愛情為主題的 不少人看了電影后好奇,唐玄宗為何不偷偷派個人去救楊貴妃,這樣就可以不死了。 其實,電影中的“尸解大法”假死徹頭徹尾的就是一場騙局,是光面堂皇的對愛情背叛!


而提出用“尸解大法”的就是唐玄宗!也就是他壓根就沒想讓楊貴妃活,又怎麼會救她呢? 影片中 ,唐玄宗和黃鶴私下商量告訴楊玉環,就說用尸解大法,等風聲過去後再去救她出來,這就是在欺騙楊玉環,營造出自己很專情很有擔當,不會讓女的來背鍋的假象。那好皇帝的形象就毀了!

明知道他要自己死,不拆穿,還從容面對,犧牲抑或成全。而她還會失落吧,睜眼的一瞬間,在冰冷與絕望中掙扎,曾經給她無上盛寵的人,竟是最涼薄,絕情的人!

她錯了,唐玄宗不僅絕情, 還好狠毒,為了萬無一失,假死之前又給她下了蠱毒,就算有人救了,她也活不了。唐玄宗不惜以楊貴妃死來保全自己,還要不落下渣男的壞名聲,才用心布了這個局。


半生不歸

被討厭的勇氣

人有被喜歡的本能,卻沒有被討厭的勇氣。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起了一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

只看《妖貓傳》中的楊玉環,除了美,除了愛與被愛,她沒有其他需要擔當的角色和責任。

當曾經為她的美而顛倒的眾生,把她引以為傲的美看成是引發禍事的起因時,她會不會質疑自己的美?當她的愛人為倆人的感情選擇了一種體面的過渡方法時,她會不會質疑自己終生從事的愛與被愛的事業?

人有被喜歡的本能,被眾生捧至雲端,驕傲且出塵地只為展示美活著的人,一旦被十萬人要求去死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以她一貫的驕傲,此時表面的平靜無波,應該是在掩蓋她內心的強烈較量?在外人看來,她還在堅持做自己,死的姿態也美得驚動一個時代,美得讓後人流漣不忘。

而被討厭的勇氣呢,一個習慣被眾生捧在手心裡讚譽人,有被討厭的勇氣嗎?從我的角度解讀,她沒有,她的愛人也沒有。

她留下的荷包,我認為是試探而不是訣別。她想問,這就是結局嗎?就這樣訣別嗎?可問不出口,想通過這一個荷包的送出,來判斷這是否將是她與愛人間最後一次互動。偏偏她的愛人也沒有被討厭的勇氣,要迎合了大多數人的要求去做事,他無比珍視地接受了這個禮物,也給了她答覆。

一個不具有被討厭的勇氣人美人,自然不敢相信或印證,自己有被人討厭的一刻。用了尸解大法來過渡,至少表示她的三郎是珍視她的,要留住她的,她並不是被所有人討厭。

用堅貞留一份念想

雖相信人性本善,但我卻認為,這個時候的楊玉環,已經不敢相信人性了。她只能是用一種信任的姿態,表達她的堅貞,希望愛人還能為她做點努力。

可她的信任和堅貞,並沒有換來她所期望的抗爭與拯救,她除了相信有醒來的一天外,還能做什麼?撒潑打滾?低三下四?不可能,她連被討厭的勇氣都沒有,肯定做不出連她自己都討厭的舉動。

用生命為一生的事業加持

不論歷史中的楊玉環是什麼樣的,《妖貓傳》裡,她是美和愛情的向徵。

她一生的事業,應該也就是美和愛情。一生為之奉獻和付出,走到絕境,如果也是為美和愛情付出,她的心理認同度上,應該是很高的。只要是這兩樣還存在,她如何付出都沒有關係。

尸解大法能保持容顏不變,她的死能讓她的三郎重回權力中心,這是她事業的終點,用生命來加持,是不是有種痛快淋漓的感覺?

也許這種想法有點變態,但為事業付出生命的,楊玉環也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只是她的事業比較小從而已。

一部我看不懂的電影

電影的每一個片段都很精彩,但不知為何加在一起我就看不懂了。

有時看書也是這樣,每一個字都認得,每一個句子都明白,可加在一起,就讓人糊塗了。

挺好,說明我的理解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鋒能量

整個《妖貓傳》中,楊玉環的臺詞寥寥幾句,卻恰如其分的勾勒了劇中楊貴妃這個形象。劇中的楊玉環,她並不僅僅是楊貴妃,她更像是一個象徵。她是玄宗盛唐氣象的象徵,她是李白心中美人的象徵,她是白龍心中至純之美的象徵。不論是楊貴妃也好,象徵也好,楊玉環都是必死無疑的,這是她的宿命。

作為楊玉環,她是為玄宗而死。不論玄宗是否真心愛過她 ,影片中的楊玉環是愛著玄宗的。也許玄宗是愛楊玉環的,否則也不要煞費苦心的導演這麼一場幻術,讓楊玉環帶著希望死去。楊玉環明白玄宗的心思,她願意配合玄宗完成這個幻術,因為她愛他。

作為盛唐氣象的象徵,她的死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的轉折點,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不得不逃出長安,不得不勒死了那個曾經讓他山盟海誓的女人。楊玉環的死,象徵了大唐盛世的結束,而結束這個盛世的人,正是玄宗本人。

作為李白心中的絕世美人,白龍心中至純之美的象徵,她的死代表可美的凋零。“天子呼來不上朝,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妖貓傳》中為貴妃做的那首《清平調》,並不是為楊玉環所做,而是為他心中的絕世美人所做,只是楊玉環的美恰好和他心中的絕世美人重疊了。當李白把筆丟進水池,當李白被趕出長安時,這個絕世美人就已經凋零了。

少年的白龍,第一次見到楊玉環,就被貴妃身上的那種至純之美所傾倒。所以當他師傅和玄宗合謀殺害貴妃之時,他拼死阻止。當他看到貴妃慘死之時,他再也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美的存在。他要復仇,哪怕化身成貓,也在所不惜。他只吃魚眼睛,是因為他眼睛裡看到的都是黑暗。他心中那份純真,早就隨著貴妃的死而消散了。


小鎮月明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就電影裡來說,楊玉環和唐玄宗是相愛的,唐玄宗為她創作了《霓裳羽衣曲》,她為唐玄宗跳舞。


馬嵬坡之變其實也是太子奪權的一步,不過後來唐玄宗的禁軍頭領倒戈,只是希望殺死楊玉環省的秋後算賬。楊玉環剛開始以為確實有尸解大法,不過後來經過別人的提醒她其實已經知道了有問題,但是為了解決心愛之人的困境她甘願冒險。側面也說明了楊玉環是一個有情之人。

楊玉環其實以為自己醒不過來了,沒心思醒過來而且還醒那麼早,活埋才是最痛苦的。


叨叨娛樂團

因為楊玉環知道無論是為了唐玄宗還是大唐,自己必死,所以怎麼死又有什麼關係呢?

但她知道,死於尸解大法對於唐玄宗而言,意義很大。

唐玄宗欺騙了楊玉環,而且是有預謀的欺騙。而楊玉環也在騙,騙別人自己相信他們的謊言。

楊玉環和唐玄宗都在互相欺騙,但這不是“離心離德”,而是兩個相愛的人在為

他們的愛情圓一個美好的結局。






在唐玄宗同意黃鶴提出的尸解大法之後,楊玉環把帶有頭髮的香包給唐玄宗,就表明楊玉環是愛唐玄宗的,並且原諒他,願意帶著兩人營造的愛情騙局去死。



其實說到底,這是楊玉環的

心甘情願。為了唐玄宗,為了大唐。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看法喲(๑❛ᴗ❛๑)


微微微淡

刷了幾遍《妖貓傳》後對它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層,日本作家非常擅長寫這些帶有魔幻色彩的推理懸疑作品。這部影片通過層層修改和劇本華,加入了更多的元素,而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個性鮮明,那麼該電影就會讓觀眾接受?



這部電影,有魔幻,我愛情,有推理,有懸疑,更有大唐盛世繁華!但論為何玉環知道死還要尸解大 法?應有以下幾點:

一.馬嵬坡事變兵臨城下,楊玉環能得皇帝寵幸,也不是個傻子,與其大吵大鬧被亂刀砍死,還不如落個識大體,讓後世惋惜!

二.楊玉環得寵幸,那麼楊家就是名門望族,家裡人都是達官貴人,死也要為家裡人考慮考慮,如果逃跑或者其他,那麼整個楊家可能會有滅門甚至滅族的風險!

三.理想主義者,楊玉環在現在人看來應該是藝術工作者,對愛情充滿了憧憬,而她愛的人卻是個現實主義者,而玉環仍然選擇了相信他,可是………兩人相愛必會是個悲劇!

關注評論轉發是我的動力!


麻辣小電影

《妖貓傳》是根據《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變的一部懸疑類電影,由黃軒,染谷將太,劉昊然,張雨綺等主演;故事講述的是黃軒飾演的白居易和染谷將太飾演的空海調查楊貴妃死因所誘發的一系列奇異的故事。電影本身還是挺不錯的,影片中修改了原著中的一些故事情節,所以我們看到的版本和原著是有一些出入的。

原著中講到了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攻打長安,唐玄宗李隆基被迫逃走,在馬嵬坡這個地方,他們要求唐玄宗在此地處死楊玉環,但由於兩人情感深厚,唐玄宗無法下手,所以唐玄宗身邊的臣子就聚集在一起給他出謀劃策,最終道士黃鶴提議使用“尸解之法”幫她逃過一劫,並且很可能會再次復活,並且可以恢復之前的美貌;所謂的“尸解之法”就是使用銀針在人體的穴道扎住,然後施以法術,使她某段時間內存活,所以最後很大可能是會復活的。可最終在高力士的詭計之下,他在扎針的地方將其做了手腳,所以最後楊貴妃還是無法獲得原來的美貌,鬱鬱而終。書中大概就是這樣描述的。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安史之亂的爆發是的楊貴妃不得不被唐玄宗賜死,可是內心的感情依然在,唐玄宗仍然想讓楊貴妃脫離此劫,運用“尸解之法”幫助她最終逃脫被殺的命運,可是造化弄人,最終紅顏香消玉殞。


螭鷹

因為她愛唐玄宗吧。明知道這只是個騙局,只是讓唐玄宗不揹負薄情寡義殺害貴妃的罪名而已。但是隻要是他讓他去做的事情,她都會同意。



但其實她應該
還帶著一絲絲僥倖。

希望這一切都是真的。尸解大法是真的。她真的可以醒過來,然後一切都過去了,還能回到以前。
但一切,都只是希望。


鐵錘阿鐵錘

因為她愛他。

每個人都覺得楊玉環上了李隆基的當,其實那何嘗不是她自己選擇的呢?

在大唐盛世之時,楊玉環是大唐榮耀的象徵,而在大唐由盛入衰的時候,她便成了禍水。

李隆基明明很清楚,安祿山造反不是為了得到楊玉環,可他卻為自己找了藉口,這不得不說他的懦弱。在馬嵬坡的時候,面對逼宮之勢,他當然選擇保全自己。卻又掩耳盜鈴般的用尸解大法去騙楊玉環,他希望楊玉環在死的時候也是愛他而不是恨他。

可楊玉環真的不知道嗎?不,她和唐玄宗在一起生活了十一年,怎麼可能不瞭解他的手段和心思。她不過是成全他,也成全她自己罷了。

其實她是可以走的,阿部找過她,可她選擇留下來,

她說,我走了,陛下會死。

可是,她不走,死的便是她了。在她選擇留下來的時候,她就知道了自己的命運




傾一生白了頭

《妖貓傳》楊玉環這是為了成全帝王的私慾。為了給自己的愛情一個虛無的幻想。給自己留一個期望,尸解大法,只不過是為了使楊玉環更安心,使得成全了玄宗。

杜江說:“楊玉環因美而愛,為愛而死,為愛而妖,為愛而殺,情之所至,沒有一絲猶豫。王權富貴乃至生命,都不抵感受到真愛和美的瞬間。”曾記得少年時讀馬嵬兵變,心對玄宗滿是怨忿。一國之殤卻令貴妃殞命,無愛無理;後來看多了霸業江山社稷美人,方知帝王從來寂寞,因為坐擁天下真心卻只付於自己。他的得到,就是他的懲罰和失去。而因愛成痴的少年、伴你左右的白鶴、群玉山頭的詩人、心懷敬意和驕傲的貴妃,是盛世憂思,是難再得的風骨,也是那個極致時代的浪漫。是《長恨歌》之中極樂之樂。想念曾經最愛的詩句“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如今的我,給更像看透了,所以不再期望。《妖貓傳》把這段真實的唐玄宗都演出來了。貴妃的死,就是唐玄宗本人安排,甚至是欺騙的。為的是什麼?為的是皇權的威嚴不要進一步流失,既要讓自己顯得沒那麼薄情寡恩,又要維持著天子形象,不能是一個被亂軍逼迫之人。也難怪這時的敘述者,用一種嘲笑的口吻說:“他才是真正的幻術大師。”

帝王涼薄,美人痴情,更可耐世事難料。《妖貓傳》中玉環的選擇,我們無可非議。愛過的人,怎麼會不希望他好好活下去,所以願意用自己的死,來成全他,哪怕已經心死,也會希望他好好活下去。這邊是愛情的模樣吧。無力中又是那麼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