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防治技术新变化

那么,如何更好的防治口蹄疫疫病呢?

一、首先让我们来加深一下对口蹄疫的认识:

1、口蹄疫又称五号病,属人畜共患的、国家划定的“一类传染病”之一;

2、五号病的传播速度很快,天气越寒冷,传播的速度越快;

3、可以通过水平传播传染所有猪群,病毒可以通过乳汁、唾液、尿液、粪便、精液和呼出的空气一起排放到外面的环境引起感染,而且感染猪带毒、排毒时间长,容易造成猪场长期带毒、反复发病;

4、感染迅速,经常晚上吃料吃的正常,第二天早上就有个别或很多猪站不起来,浑身颤抖,站立或害怕时尖叫,进而口、鼻和蹄部有水泡;

5、大部分会出现发烧,有些没有水泡,也会出现溃疡;

6、哺乳仔猪会因为吸允带毒母猪的乳汁而突然死亡,没有任何症状,仔猪解剖会发现心脏肿大;

7、保育仔猪出现五号病疫情,经常会出现死亡率较高的情况;育肥猪随着日龄的增长,出现的死亡率会降低;

8、五号病的诊断,一般不需要通过解剖;临床的症状非常容易鉴别;出现死亡的猪大部分是由于发生心肌炎而死亡的;

9、解剖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心包膜有零散性的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者淡黄色的斑点或虎斑状的条纹;

三、五号病的预防:

1、五号病必须预防为主;

2、季节防疫建议从8月底开始,防疫口蹄疫疫苗,间隔四周加强防疫第二次,12月底进行第三次防疫;

3、仔猪建议4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间隔四周加强防疫一次;要过冬的猪间隔三个月进行第三次防疫;

4、母猪防疫要避开怀孕30天之内和预产期还有20天的猪;

5、疫苗选择:根据目前的防控情况看,推荐选择三价苗,即:O型,A型,和亚洲一型三价苗,最新研究表明:A型毒株虽然没有在中国猪场检测出来,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试验证明:A型毒株对O型毒株产生抗体的稳定性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疫病流行期提高猪舍温度、降低猪舍湿度并重视消毒,会降低猪场的发病风险;

3、初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注射抗病毒血清,能减少疫病流行期口蹄疫疫病发生风险,每头仔猪0.5—1ml,每天一次,连续2天;

3、发病猪群有采食量后饲料中要添加阿莫西林和卡巴匹林钙及黄连解毒散或扶正解毒散等抗病毒中药,预防继发感染;

4、使用优质多维饮水或拌料会促进伤口愈合及病情恢复;

5、已经发生蹄壳发炎的猪,用络合碘或白醋喷雾蹄部并垫草、垫土,能减少蹄壳脱落,促进恢复;

6、猪场出现五号病疫情后,未感染猪群不建议再防疫口蹄疫疫苗,以免出现免疫空档,诱发疫病加剧;

7、发生五号病疫情较早的猪场,建议在康复后30天,再次防疫口蹄疫疫苗,防止春节后疫病复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