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報數據來看,聯想被罵“賣國賊”到底冤不冤

聯想再一次深陷旋渦,烈度遠超當年IBM和摩托收購案,並且一樁接著一樁。

就在5G投票事件和“美帝良心”電腦價差的輿論烏雲逐步散去之時,關於聯想投票反對預裝國產操作系統的新聞再次將聯想拉回聚光燈下。而商界100位企業家公開為老大哥柳傳志站臺,更是成為所有事件中一個娛樂邊角料,不但沒有化解網絡質疑,反而遭到更猛烈的批評。

或許網絡都還沉浸在喧囂的情緒中,聯想的財報發佈後,即使鉅虧1.89億美元,也沒太多人關注。字頭社梳理了聯想近5個財年的財報,我們可以可以從中看到,聯想被“罵”到底冤不冤。

PC佔比重回70%

2017/2018年全財年,集團收入454億元,同比上漲5.38%。財報發佈後,沒有被噴,這項指標可能起了很大作用。

看看近幾年的收入數據,2016年/2017年,收入430億美元,同比降4.2%。2015/2016財年,收入449億美元,同比降3%;再往前兩年,2014/2015年,是聯想收入頂峰,達到463億元,同比增長20%,但是當年的統計口徑包含了摩托羅拉5個月和System兩個季度的數據。2013年/2014年,聯想的收入還未進入400億美元俱樂部,只有387億美元,同比增長14%。

聯想五年來,即使加上收購的摩托羅拉等資產,其收入也徘徊在人民幣2800億元左右。而看看近五年來華為的收入,分別為2390億元、2882億元、3950億元、5216億元、6000億元,2018年更是預計達到6559億元。也就是說,從2014年華為追平聯想後,收入一路飆升。

再看利潤,聯想2013/2014年至2017/2018財年分別為盈利8.17美元(52億人民幣)、8.29美元(53億人民幣)、虧損1.28億元、盈利5.35億美元(34億人民幣)、虧損1.89億美元。楊元慶對此次虧損的解釋是,美國稅率調整影響,4億美元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一次非現金扣減,即使算上這部分,盈利也在2億多美元(14億人民幣左右)。

而華為近三年的利潤(只看營收超過聯想的這三年),2015年369億元人民幣,2016年370億元人民幣,2017年利潤475億元人民幣。

作為企業,營收和利潤是最直接的衡量標準,在把聯想和華為放在一起比較時,的確高下立判。當然這樣的比較也並不嚴謹,比如華為的統計時間為一個自然年,業務結構也不盡相同。但兩家公司所處行業類似,利潤率也不相上下(均在10%上下),因此如此大的差距,沒辦法用這些小差異來就能封住悠悠之口。

這次財報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聯想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的營收佔比再次回到70%以上至71%。而2016/2017和2015/2016兩個財年,曾一度降至70%以下。這說明,聯想的其它兩大業務,移動和數據中心業務依然處於轉型期,兩年來佔比持續下降,對集團整體業務結構的調整,並沒有起到作用。

這讓社長想到了聯想被踢出恆指的事兒,一方面有業績承壓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恐怕對其看不到未來有更大的關係。無論A股還是港股,對上市公司的估值和交易預期,已經不只是短期的業績了,包括唯業績論的華爾街,都開始關注企業的未來發展空間。我們可以看看無論騰訊、阿里,還是網易,這些科技互聯網公司的收入結構都在優化,在收入方面,避免單一業務佔比過高,而培育越來越多新的業務增長點。

反觀聯想,依然在死守PC這一夕陽產業,即使做到全球第一,但增長空間已看見天花板。雖然楊元慶一直在尋找出路,讓市場給予時間,這個時間也有點太長了。並且,PC的毛利正在經歷三連跌,近三年毛利分別下跌1%、7.8%、0.6%。另兩大業務,移動因錯失智能手機紅利期,幾乎沒有希望了,並且這期財報顯示,手機業務還處於虧損狀態;而數據中心向解決方案轉型,現在從收入來看,也無法貢獻太多業績。

而華為,在主業保持增長的同時,手機等移動端業務也殺出一條血路,成果中國手機品牌NO.1.

研發是短板

關於研發,很多人拿華為來比,楊元慶還不服氣,但是從產業角度來看,沒有哪家科技企業認為研發不重要。有新聞報道,聯想十年研發投入不及華為一年。

如果說拿聯想和華為比不公平,那麼我們來看看聯想經常對標的企業惠普。因為聯想財報並非對這項數據披露的那麼充分,因此我們選用《21世紀經濟報道》的數據,在2006—2015年,僅2015財年的研發收入佔比達到2.6%,其餘年份均低於1.9%。而此次財報披露,去年的投入佔比有所增長至2.8%。

再來看看惠普近幾年披露的一部分數據,2014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為3.1%,2016年佔比為4.2%,同樣高於聯想同期。同處PC行業,惠普的研發也不斷深入上游,比如超級計算機芯片。這正如華為做手機,不僅做設備,並且切入芯片領域,推出海思。包括此次引發聯想輿論危機的5G標準方面,華為也開始於國際巨頭同臺競技。而聯想,其企業的發展基本還停留在銷售驅動方面。

我們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看看喧鬧的背後,聯想到底有沒有問題。

從財報數據來看,聯想被罵“賣國賊”到底冤不冤

請輸入圖片描述

文章最後,八卦一下。

在這輪風波中,柳傳志走向前臺,以檄文的方式維護聯想,但這種方式本身就不是一種互聯網時代的方式,像聯想這家老態龍鍾的企業一樣,已經無法適應這個時代了。

在劉強東、馬雲等聲稱不拿工資、降薪的同時,楊元慶一年1個多億的巨薪,卻帶著聯想走向了京東和阿里的反面。

此輪輿論危機中,很多人替聯想說話,投票是基於商業行為,PC國內價格高國外價格低是匯率、市場環境所致。單獨來看,這些都沒錯。不知道這些聲音是真的搞不清楚聯想被噴的原因,還是裝糊塗。一家一直高揚民族產業旗幟的企業,就必須在同一標準下被審視,不能在民族有利自己時說自己是民族產業代表,在商業對自己有利時,就說這是企業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