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段為什麼不保值?

文|孫不熟

我的回答是,市場永遠都是理性的,你看到的永遠都是合理的,如果一定要問什麼比例才是合理的,那我認為是1:1。

她說等等,地段呢?難道地段不值錢?

我說值錢,但真的不多,地段價值的計算公式其實是這樣的:

珠江新城地段價值=客村+2元=萬博+5元。

2元和5元是什麼?地鐵票價,就是這麼便宜。

地段為什麼不保值?

是不是很荒謬?但這就是我們的國情啊,住在萬博、新塘的新廣州人,對珠江新城不會有什麼發自內心的地段情結,就像今天住在珠江新城的人不會對越秀山和環市東有什麼地段情結。

新移民眼裡的地段其實是配套,是交通+產業+教育這些可量化的指標,但這些都是可以複製、超越和替代的,所以珠江新城就取代了天河北,天河北就取代了環市東。最近20多年的廣州,地段實際上是個快消品。

未來,金融城會不會取代珠江新城,科學城和蕉門河會不會取代金融城?只要廣州的城市建設仍在擴張週期,一切皆有可能。

真正的地段是不可複製、不可替代的。

倫敦有個地段叫做海德公園,這裡的房價是倫敦金融城的2到3倍,是金絲雀碼頭(新金融城)的4到5倍。海德公園有什麼?沒有摩天大樓,沒有高大上的科技金融,有的只是大英帝國的貴族文化(這裡曾是皇家公園、英王狩鹿場),這裡的賣點是文化意義上的逼格,不是硬件層面的配套。

地段為什麼不保值?

倫敦海德公園(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倫敦還有個地段叫做SW1,它是一個郵編地址,這個郵編區也是倫敦房價的制高點,但其賣點不是摩天大樓與總部經濟,而是“與王室為鄰”。歷史上,SW1郵區大部分地塊為英國皇室所有,是白金漢宮、大本鐘、威廉王子婚禮舉辦地威斯敏斯特教堂、唐寧街10號所在地。能住到這裡,就意味著踏進上流社會的門檻。這個地段的賣點也是逼格。

逼格是不可複製的,不管倫敦新建多少CBD、湧現多少摩天大樓,海德公園與SW1郵區的價值永不落幕,永遠是倫敦樓價最高的區域。

廣州,以及北上深,有這種永不落幕的地段嗎?沒有。

如果有,那麼廣州東山口的房價,應該是珠江新城的三倍,上海原租界區域的房價應該是陸家嘴的三倍,深圳羅湖的房價應該是福田CBD的三倍,北京東西城的房價應該海淀、朝陽的三倍。

然而,並沒有,當陸家嘴、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樓樹起來之後,這些城市的類海德公園地帶迅速褪色,成為樓市價值上的平庸之地。

結論是,與倫敦不同,住在北上廣深的人們大多是沒有地段情結的。如果給這些城市的新移民出一道選擇題,選東山口還是新塘?他們一定會選便宜的那一個。

新移民心目中的地段邏輯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為什麼?因為他們對其棲居的城市沒有記憶和情感可言,不會為了迎合這座城市原有的地段秩序而額外付費。相比融入舊秩序,他們更喜歡開疆拓土,創造自己的新世界。

好了,我們再把文章開頭那個公式再演繹一下:

20年前,環市東地段價值=天河北+2元。

10年前,天河北地段價值=珠江新城+2元。

今天,珠江新城地段價值=金融城+2元。

10年後,金融城地段價值=科學城+2元。

……

這是軌道交通時代,不是馬車時代!地段的尺度需要重新定義。

現在,你問我,廣州的機遇在哪裡?不在珠江新城,而在下一個珠江新城。

下一個珠江新城在哪裡?

500萬人口的廣州,它的中心在越秀,1000萬人口的廣州,它的中心變成了兩個——越秀與天河,當人口規模達到1500萬乃至2000萬、3000萬時,中心在哪裡?

去年廣州的常住人口增量是50萬,這個增速如果繼續保持,10年後廣州的人口是2000萬,這還不包括實際管理的數百萬流動人口。

2000萬人口規模的廣州,兩個中心是不夠用的,至少要三到四個中心。那麼,誰是天河的第一個接棒者,海珠、番禺、白雲、蘿崗都是種子選手。

本人不止一次地鼓吹過,在地鐵+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超大城市的內部空間是扁平的,哪裡成本低,哪裡就會有水灌進來,最終實現空間平權。只不過,這個平權的半徑究竟是20公里,還是50公里,這個允許有爭議。

既然南山科技園可以追平福田中心區、中關村可以比肩朝陽CBD,既然天河北可以超越環市東、珠江新城可以打敗天河北,為什麼萬博、科學城、白雲山麓就不能和珠江新城1:1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