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禪

從春秋戰國以後,帝王們就把封禪看做是應天承運的大典,凡是改朝換代或是帝王改姓,都要舉行封禪大典。


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但是封禪也是有前提的,首先要天降祥瑞,其次是帝王必須功德卓著,第三是天下太平。三者缺一不可。當時古代人認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在泰山祭天,與天的距離最近,和神交流最方便,因此每次的帝王封禪都選擇到泰山。

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傳說上古時帝王去泰山封禪,有姓名記載的有十二個:無懷氏、伏羲式、神農氏、炎帝、皇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成王。

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秦始皇統一天下,九鼎歸一,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帝國。在他稱帝的第三年,在泰山封禪,承受天命,報功於天下。但由於他殺戮太多,民怨太重,在上山途中遇到暴風雨,沒能完成封禪大典。
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漢武帝即位後,打敗匈奴,平定了兩越、西南夷,開通了通往西域的通道,擴大了國土的面積。

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都得到高度的發展。因此,漢武帝擇日在泰山完成封禪大典,承受天命。
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認為自己東征北伐,拓疆擴土,成為各諸侯國的霸主,可以與夏、商、週三代帝王相比,理當到泰山封禪。被管仲以天下沒有吉祥的預兆為由,進行勸阻。齊桓公感覺到自己的功德不夠,只好作罷。

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如此看來,到泰山封禪,不是皇帝們想去就能去的,對多數的皇帝來說連想都不用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