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VS聊微信,你选?

打电话VS聊微信,你选?

有时就连软件叫个车,我也很不愿意接司机师傅打过来的电话,只有旁边有人,我就一定立刻会将电话递给Ta:“拜托你帮我告诉司机我们在哪个位置好不好”。

来自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的数据表明,在2011年,人均每天平均会接到12个或以上的电话;而在15年,另一个针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小组数据指出,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低于6个。更何况现在的2018年。

很多人慢慢的去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电话恐惧症。

打电话VS聊微信,你选?

1

电话恐惧症真的存在吗?

回答一下这些问题后,就可以得知,你是否患有电话恐惧症。

对于打电话这件事,你有以下这些体验吗?

·手机几乎永远处于静音状态

·在有其他方式的情况下绝不选择电话,即使它可能更高效

·在有来电时第一反应是紧张,拒绝和逃避

·听到铃声响起会莫名焦虑

·经常在犹豫中错过电话,却又没有勇气拨回去,然后在对方再次拨来时感到加倍紧张

·在电话通话时很容易感到尴尬无措,时刻想要结束通话

·在不得不主动给他人打电话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心理建设

英国心理学家早年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年轻人中有大概10-15%的人有电话恐惧的现象,即对于打电话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社交恐惧大多数存在于人际交往以及关系中,往往和人相处比较困难。但不喜欢打电话的人却不一定是社交焦虑者。

打电话VS聊微信,你选?

2

为什么我们害怕打电话了?

1. 电话沟通加重了人们的失控感

与文字、语音信息等沟通方式相比,电话沟通包含强制性即时性的特点。

电话的强制性在于,如果是重要或必要的来电,我们是不得不接的;即使“逃”过了第一次,之后也依然要面对。且在通话过程中,几乎是默认一定要对对方的话作出回应的。

当一个人觉得环境与自身都在掌控之中时,Ta便会感觉到未来对自己而言是可以预知的,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

2. 相较从前,人们的表达变得更加戏剧了

相比较之前,我们更多的会从qq,人人网中去写更多的心情和动态。那时,很多人还有自己的网友或笔友,每天用大段大段的文字交换心事。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表情包、网络用语诞生。更喜欢通过这些好玩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变化,使得疏于正经表达的我们,在打电话要求相对完整的表达的场景中,变得无话可说且无所适从。

3.电话沟通是一种技巧

打电话沟通的过程经常会需要思考对方话的意思,而且说话的节奏、停顿都会与打字有差异。

什么样的停顿和沉默在电话中是正常的,怎样自然地过度到下一个话题,哪些信号表明可以结束通话了……

这些电话对话中的“潜规则”,都是熟能生巧的,而不是自然而然就会知晓的。

打电话VS聊微信,你选?

3

选择你喜欢的人际关系交往?

不喜欢打电话可能确实不是小众的体验,排斥打电话的背后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总之,不爱打电话不是一个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你也不需要强迫自己成为一个“电话达人”,尤其是当你在其他形式的沟通中都没有大碍的情况下。

打电话重点并不是一定要享受打电话、多打电话,而是知道身边的有哪些是你依然可以不用顾虑冷场,不用害怕尴尬,只要听到彼此的声音就已经感到安全的人。

找到自己最舒服的交流方式,才是人际交往最关键的问题。

“我想你了,想听听你的声音。”

你愿意把这句话发给那个曾经和你煲电话粥的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