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图片来自网络

一直以来,我都习惯等待。偏还有些不劳而获的贪婪,不切实际的希望,总妄想好运、大势、文思等诸般美好事物会在某些时刻突然降临到我的头上。加之天性懒散,又少韧劲,于是我一边盼望,一边观望。所以,迄今为止,做过的事情固然不少,却没有几件坚持下来的实在举动。因而,常有半途而废的沮丧,鲜有持之以恒的报偿。

特别是,我不敢坦承自己的盲目、懒惰、怯懦,把今天的窘境都归因于环境、形势和他人,而不愿也不敢从自己身上、内心深处寻找原因。我可以夸夸其谈“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我可以随口引用王阳明的悟道心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明明知道“知而不行,只是不知”,却始终掩耳盗铃,不肯接受外在境遇多是内心意志反映的事实。

我一再告诉自己: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不过如此,不会比不做更糟糕了。却仍然按兵不动,瞻前顾后,坐视机遇擦肩而过。恐惧日深,自怨日甚,怨人更尤。

我在课上告诫学生,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甘愿接受规律的摆布,总是同磨难搏斗、向命运抗争,最终以一己之力引导了大势,改变了大势,创造了大势,书写了胜者的历史。可到了自己,却总是忍气吞声,安于现状。我身上最欠缺的怕就是斗争精神了吧!

记得父亲跟我说过,“你想了那么多,却不去做,你到底在怕什么呢?”是啊,我到底在怕什么呢?仔细想来,无非是怕失败。可是不去做的话,除了保有一份可能成功的幻觉外,其实已经是失败了。何为成功?我以为最恰当的定义就是实现了预期的结果。由此推论,不去做,就永远不会实现预期的结果,就只能是失败。而做了呢?实现和不能实现各占一半机率,为了这多出来的一半,去做肯定是最正确的了!何况,即便做不成,也能收获教训,增加一次难得的试错实践。

李宗盛歌唱道:“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跑不赢别人,为什么还甘心跑不过自己呢?难道真要屈从于自我?放下包袱,整装出发,不跑起来,怎么知道自己能跑多快,能跑多远呢?想起阿甘,我不禁自问:谁才是傻子呢?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大势未成就去造势;文思未涌,就去涵养;文章未就,先去动笔。惟有做了,才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永远躲在角落里自怨自艾,对别人的成功羡慕嫉妒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