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究竟如何選到真正好的、適合自己的車

淺談究竟如何選到真正好的、適合自己的車

我常在節目中說一句話:車無絕對優劣好壞,只有適合與否。

每天2小時直播節目,總有太多聽眾諮詢選車購車的問題。做最保守的估算,如果按照每天50個問題來計算的話,一年時間,我大概要解決18000人次選車購車問題。從事這個行業至今9年時間,按照這個比例計算,結果可想而知。

人無完人,車無完車。形形色色的車,形形色色的追求者。這些年下來,開過的車試駕過的車少說也有幾百款了。在眾多諮詢當中,即便兩個人的問題幾乎相同,也存在得到答案不同的可能。因為在我看來,車只有適不適合。

這些年來,常聽我節目的聽眾,對於我的風格、選車的角度、提問的問題或許有所熟悉,今天寫下來,拋開枯燥的理論和數據,僅從方法與角度上分析,希望能提供一點點參考作用。時間關係,一定有些細節有些問題沒有照顧到,請多包涵。

首先,確定購車預算。

現在的汽車消費者,很容易選著選著就改變了最初的預算,這個無可厚非;我的建議是,只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疇內就可以,畢竟車永遠沒有最好。同時,你還需要考慮好,這個預算,是一部車全部辦完的價格,還是裸車的價格。有一種情況是我在節目裡經常被問到的,我預算裸車15萬,是買速騰、朗逸,還是索納塔、K5呢。這種問題說明有的消費者是拿著價錢去找車,僅此而已,而並沒有充分了解車的定價、級別等問題。像這樣的問題,我的建議是考慮更高級別的B級車,它帶來的是技術、空間、享受等多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國人買車很看重的面子。我把緊湊級車的高配比喻為雞頭,把B級車也就是中級車的標配比喻成鳳尾,汽車市場上,兩者往往定價上是銜接的,你會選擇雞頭還是鳳尾?我的選擇恐怕會是後者,儘管配置上往往後者不佔優勢,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你選擇的是一款車,而不是抱著多出來的仿皮、2個揚聲喇叭和多功能方向盤滿大街跑。

其次,買車要看用途。

有人說,第二步應該是確定車型,但經常有人最初是確定不了車型的情況,所以,還是根據用途來決定車型吧。有的聽眾簡簡單單以一句“家庭使用”,實際是沒有儘可能細緻的去挖掘自己的需要。任何車都可以家用,君不見開一輛F0都可以去西藏?所以,第一步,儘量想清楚或者說摸你清楚車買回來幹什麼用。比如,眼下有張三、李四、王二三人,購車預算均為20-30萬之間——

張三訴求:30歲,家用,平時喜歡開快車,自己用車,年裡程在一萬公里左右。

我的推薦可能會是:君威1.6T、CC2.0T、銳志、蒙迪歐高功,等。喜歡開快車,提速這幾款沒問題,激烈駕駛情況下,車身穩定性與整體感均比較強;因為是自己開車,可以忽略後排家庭其他成員。

李四訴求:30歲,家用,平時開車快慢無所謂,喜歡帶上家人出去玩,年裡程3-4萬公里左右。

我的推薦可能會是:以保養里程見長的法國車如雪鐵龍C5。年裡程3-4萬,按照7500公里保養一次計算,有效縮減保養頻次。同時兼顧了全家成員乘坐的空間和舒適性、穩定性。

王二訴求:30歲,家用,開車快慢無所謂;買車後經常去遊山玩水,喜歡釣魚,要求油耗、保養經濟。

我的推薦可能會是:側重城市SUV。如新奇駿、指南者、途觀、漢蘭達等。理由是,如新奇駿四驅中高配車型均帶有感應尾門,來回搬東西方便,開啟後備箱坐在上面垂釣,遮陽、高度均不錯;另外,指南者感官硬派,有男人氣質;途觀保養費用不佔優勢,但好在銷量不錯;漢蘭達不能極限脫困,但空間、舒適度還不錯。

所以,從上述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就可以看車,同樣的預算、同樣的年齡,在我所推薦的答案上,極有可能也會不同。其實,這僅僅是舉了一個例子,影響買車的諸多因素,單從用途這個角度出發的話,我會提醒聽眾考慮一下幾個問題:

是自己“開”還是全家“用”?這就是我提出的是“FOR ME ”還是“FOR US”的區別。

常跑高速還是市區?

喜歡轎車超車的整體性操控感,還是SUV的通過性或是越野車的脫困性能?

家裡寶貝小,後排有沒有ISOFIX兒童安全座椅接口?

我身高一米八以上,前排調整好了,後排乘坐的舒適性和空間是否侷促壓抑?

等等很多方面會因人而異。

你看,買車其實還是挺複雜的。但是,想清楚了這些事情,距離目標就撥雲見日指日可待了。現在的車,很難在一款車上找齊所有的優點,此消彼長,這個世界是平衡的。在難以取捨的情況下,給自己畫一個表格,將這些選項全部列進去,看哪款車優勢佔多,就選哪個吧。

第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也沒必要道聽途說。這一點我想說說油耗這個方面。

無論從國家還是個人層面,節能減排是主旋律。面對汙染日益嚴重的環境,追求綠色、環保、經濟是完全值得學習的。唯一要說明的是,有的聽眾過分“迷信”坊間的一些關於某一款車油耗高的傳聞,從而難以取捨。相同級別、排量相近、同一駕駛環境下,油耗的差別其實不會相差太多,通常來講,百公里相差2L油耗已經是較大極限;即便按照這種情況,按照家用車一年1萬公里的里程和目前93號汽油6塊多的價錢計算,每個月多支出100元左右。節儉是對的,我想說沒有必要因為這種傳聞擾亂自己的初衷,算算賬,撥雲見日。

第四,關於保值率。

有的聽眾過分迷信保值率,其實也大可不必。一般來講,目前市場上,非常保值的車,3年時間大概貶值40%左右,非常不保值的車,50%左右,算來差距較為明顯;但是如果你的換車週期延長到了5、6年以外更長的時間,那麼我建議,保值率可以適當減弱考慮的比重,因為到達這個時限,同價位的車幾乎都已折半。

第五,關於保養。

有的品牌買的貴,但保養維護很便宜,而有的則後期保養尤其換配件的價格十分昂貴,買車前建議此項也應考慮在內。考慮的同時,和上述聊油耗的觀點一致,結合自己的年使用里程,計算保養頻次和費用,在喜愛與花費之間做出權衡即可。

其他幾方面的問題和建議:

1. 保險。只要你堅持,新車一樣可以買電話車險,有些貸款買車的情況除外。險種組合上,交強險、車損險、不低於30萬的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座位險買齊,幾個險種的不計免賠,我認為,這是必須要有的。盜搶險,可購買性為70%,根據實際情況和心理需要決定;大燈單獨破碎、新增設備附加險、自燃險、涉水險,這些屬於第三梯隊,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其他更多細節,節目上屢屢提到,在此就不再贅言。

2. 車如其人。有一件事情挺有意思,從一款車大致判斷它的駕駛者是什麼樣的性格、性別、年齡、工作、喜好等,這點並不絕對,但是細細想來,你會覺得這既是命中率較高的一件事情,同時還是蠻有趣的。買車,除了理性的判斷之外,結合自己的生活、工作特徵,甚至是朋友圈特點考慮,很多時候也會是一種參考方式。俗話說,女為悅己者整容,你願意呈現出什麼樣的特徵?你有想過麼?

3. 關於加價。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在我的節目中,我對加價、加裝具等一系列行徑一票否決,絕不推薦。產能不足也罷,飢餓營銷也好,這種中國特色的汽車銷售方式,加劇了汽車市場向賣方傾斜。考慮兩個問題: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目前的造車水準來講,同級別的車整體水平極其接近,不存在零瑕疵的神車;我曾是一名德國車粉絲,但是現在如何,君不見POLO取消後防撞鋼樑,速騰斷軸嘴硬,EA888燒機油司空見慣,乾式雙離合故障無法根除?是車,都有缺點。所以,遇到加價銷售的情況,立刻調轉車頭,換下一個品牌;第二,假如消費者能夠團結一致,我想,不出兩三個月,加價品牌非但不敢加價,立刻給出優惠也極有可能。

4. 關於異地提車。做這件事情之前,不要在家裡猜能不能掛牌、真優惠還是假優惠。做以下幾方面工作——

電話諮詢。帶著幾個問題諮詢價格政策,告訴對方你已經考察了很久,只差一個底價就可以購買。

確定有無現車。網絡上有些低價是為了招攬客戶,問清楚沒壞處。

確定有無附加條件。比如是否需要購買指定車險,是否需要加價、加裝具等等。

確定是否可以開回掛當地牌照。按照目前的規定,即便是不能開回所在地掛牌的話,三個月之後辦理轉籍手續,一樣可以掛所在地牌照。

總結:選車其實是一種感覺,但絕非隨意的感覺,而是建立在大量理性分析和知識經驗積累之上的一種感覺。選車很難萬事俱細的付諸筆端,這也是為何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總感覺還有沒寫盡的感覺。本想詳細寫明各個價位、各個級別汽車品牌和車型的主要選擇、優缺點,但時間有限;更多的選車購車問題,還是留到直播節目中與我對症下藥、煮酒話車吧。

--------------------------------------------------------------

山東交通廣播《汽車俱樂部》節目主持人(節目播出時間:每日上午10-12點)

國家註冊高級二手車鑑定評估師

山東省質監局汽車三包技術顧問

“楊揚看車團”創始人

————————————————

關注作者新浪微博:山東交廣楊揚侃車

喜歡玩視頻的朋友,可關注視頻直播軟件,有機會我將為您帶來試駕、評測、直播以及其他有趣生動的視頻直播。

視頻直播“一直播”賬號:39850581 ;“映客”賬號:842715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