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潮流 男篮不再追求身高优势 杜锋打造小球战术初显成效

中国男篮蓝队夏天首场热身赛,主场77-66击败伊朗,取得开门红。在缺少多名核心球员的情况下,能够击败准一队的伊朗,这样的结果足够令人满意。相比一场胜利,蓝队的比赛内容更值得称赞。年轻球员敢打敢拼,有效控制了失误,进攻端打得更有章法,同时还展现了强硬的防守,这支蓝队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有一点十分值得注意,那就是杜锋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打造小球战术,而从今夏首场热身赛来看的话,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紧跟时代潮流 男篮不再追求身高优势 杜锋打造小球战术初显成效

在蓝队出场的12名球员中,没有人身高达到2米10,最高的是2米08的陶汉林和刘宇轩,平均身高不到2米,只有1.984米!五名出场的内线球员平均身高不到2米06,这在以往的中国男篮是不敢想象的。虽然没有了身高优势,但整支球队的机动性变得更强,移动能力也更突出。任骏飞、常林、李原宇、刘宇轩都属于空间型4号位,具备三分投射能力,而且能够冲击内线。尽管没有身高优势,但胜在更灵活,冲抢能力更强,同样能在内线翻江倒海。陶汉林虽然没有外线投射能力,但作为运动型蓝领内线,他的速度并不慢,是小球体系中不错的5号位球员。

紧跟时代潮流 男篮不再追求身高优势 杜锋打造小球战术初显成效

与伊朗男篮的比赛,中国男篮派出的常林、任骏飞、可兰白克、吴前、于德豪的首发阵容,两名内线都是小前锋的身高,这是不折不扣的五小阵容。以防守为主,蓝队打出了赏心悦目的攻守转换,而且落入阵地战也有破解的办法。如果要问最大不足的话,恐怕是21中6的三分球了。瑕不掩瑜,没有了内线身高优势,蓝队的内线球员打得更活了。任骏飞的持球冲击、常林的抢断暴扣、李原宇挡拆之后顺下造杀伤、刘宇轩的吃饼和三分球都让这支蓝队的战术体系变得更加丰富。这支中国男篮蓝队没有身高优势或许是巧合,但打出来的效果却相当不错。

紧跟时代潮流 男篮不再追求身高优势 杜锋打造小球战术初显成效

因为姚明的巨大成功,中国男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迷信高中锋,坚持高大化打法,希望能找到下一个姚明。然而,如今小球潮流不可逆转,继续坚持高大化打法只会是“死路一条”。2016年奥运会,宫鲁鸣带了5名内线,为的就是发挥内线优势,但事与愿违,结果空有身高优势,篮板球都无法保证。去年实行双国家队模式后,李楠和杜锋都在积极尝试小个阵容,积极改变中国男篮的打法,推行符合潮流的小球战术。李楠用身高2米02的阿不都沙拉木出任红队首发4号位,这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且打出来的效果十分令人满意。而在去年亚洲杯,杜锋带了5名后卫出征,这是中国男篮提速的信号。虽然中国男篮蓝队最终只获得了第5名,但还是取得了不错的锻炼效果。2017年亚洲杯,中国男篮蓝队的核心是郭艾伦;2017年第一窗口期的世预赛,中国男篮红队的核心是丁彦雨航。以非内线球员作为战术核心出征大赛,这是中国男篮十分积极的变化。展望2019年世界杯和2020年奥运会,相信中国男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属于中国男篮的小球战术已经在酝酿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